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激发校园足球运动的活力

2019-09-10邓伟佳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活力小学

邓伟佳

摘要:在素质教育阶段,加强小学生体育锻炼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足球运动能对学生个人意志品质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强化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抗压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足球运动属于新兴运动,但是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受到体能以及运动技巧限制,对足球运动相关知识以及各项规范动作理解掌握具有较大难度,导致学生参与兴趣降低。所以,当前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要求等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拟定足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校园足球活力。

关键词:小学;足球运动;活力;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育阶段加强足球运动训练,在强化训练技巧培育以及适度增强训练强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育,为学生讲解更多足球运动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有效掌握更多比赛要求以及比赛精神。学校要提供更多场地,能让学生在广阔的场地中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为我国足球运动事业发展培育更多后备人才。

一、培养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作用

足球运动更注重团队性、规则性,所以足球运动自身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与其他诸多体育教学课程相比,足球运动能对小学生个人发展起到重要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团队意识,改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运动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与个人创造能力。足球运动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是一门体育教学课程,也是一项游戏,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进行激发,强化学习成果,缓解学生學习压力。小学处于学生学习初始阶段,此时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扩大,出现不同心理问题。通过足球运动能进一步消除学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强化学生个人意志品质塑造。小学足球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为了能全面增强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足球运动个人竞技性与团队协作性较强,是学生个人与团体的体力与智力的竞技。在足球运动中可以融入不同的足球游戏,对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让学生更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全面开拓学习视野,激发个人创造能力[1]。

二、小学生足球兴趣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教育体制与学校教育因素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主要还是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育教育处于辅助地位,主要受到我国教育整体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影响。随着新课改以及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当前大多数小学教育主要是以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促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发展。但是仍有部分学校将体育教学放置在辅助教学的地位,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能力未得到全面培育,致使足球运动活动开展受限,学生未全面认识到足球运动重要作用。教育体制改革要经历漫长的发展阶段,学校开展足球运动要投入相应资金建设足球场与草地,有部分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足球课程教学处于形式化层面,缺乏良好趣味性,对教学成果产生了较大限制性。在足球课堂教学活动中,各项组织活动较为混乱,教学时间不合理分配,对足球运动成果影响较大。此外,足球运动属于集体性竞技活动,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身体碰撞,所以有部分教师尽可能避免开展足球运动。

(二)社会因素与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我国足球运动其世界水平不高,导致社会大众对足球运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态度,未能正视足球运动。学生在社会成员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加上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限制,思想尚未成熟,缺乏全面的思考能力,容易受到外部信息影响,致使学生错误理解足球运动,不利于对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育。足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在参与到对抗性运动中受到自身身体素质、性格、心理特征等要素影响,对足球运动会产生不同兴趣,对教学成果影响较大。有部分小学生受到消极情绪影响,对足球运动会产生厌恶情绪,加上教师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2]。

三、培养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激发校园足球运动的活力

(一)制定规范化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在足球运动中提升小学生运动兴趣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除了文化课检验之外,还需要添加固定的体育考试,对体育教材进行重新编订,纳入足球知识,确保足球教学改革深入贯彻。在体育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制定足球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群体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将足球运动作为体育考试中的一部分,这样能让社会多方力量更重视足球教育,提高社会、学校、家庭重视度。但是足球兴趣的培育,需要经历相应的过程,从小学生抓起,相关教育部门要对学校进行监督,重视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足球运动。

教师在足球运动教学中起到主要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成效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当前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的兴趣。教师个人素养提升主要包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认识到足球教学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思想认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性格以及思想品德开始逐步形成,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制定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相应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足球运动的宣传,让小学生能全面认识足球运动的趣味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行激励与表扬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也能适应小学生心理变化特征[3]。

(二)提升足球运动趣味性,融入足球游戏教学

小学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足球运动能力进行培育,全面强化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缺乏良好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选取过程中,要将其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分隔。传统体育热身运动主要是慢跑、定位操等,由于缺乏新意将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也难以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所以首先在体育热身运动中要提升趣味性,融入踢毽子、蛇形跑等活动,结合学生参与情况不定期进行调整,这样有助于为后续足球运动教学奠定基础。在足球技巧传授过程中,可以应用不同的足球游戏强化多项训练,通过融入足球游戏能提升学生运动协调性与韧性,丰富足球教学趣味性,实现足球教学目标。

足球游戏的设定要充分适应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竞技性比赛,所以可以设计对抗性足球游戏。例如推人出圈的游戏,此游戏就是教师在足球场地中画出3m左右的圆圈,然后让部分学生站在圆圈中,当教师发出口令之后,学生可以用肩部对将对方撞出圈外。此类游戏能提升小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对抗能力,如何正确掌握足球运动中的规范性冲撞。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强调各项规定,冲撞仅限于肩部等固定部位,通过游戏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三)开展分项比赛,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

通过比赛能对足球训练成效进行检验,也是锻炼学生临床反应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平台。但是此比赛不是以竞技结果为主要目的的对抗性比赛,因为小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竞技水平不适应高强度的对抗性竞赛。所以在小学阶段足球比赛中,教师要将结合日常运动训练特点对比赛内容进行设计,主要是起到引导与激励作用。例如将射门、个人运球、团队传球等作为基本比赛项目,这样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分项比赛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投入到相应的练习中。为了进一步强化训练成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开展五人制的足球联赛,让学生在切身参与中感受到足球运动的激情,激发校园足球运动活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足球运动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运动参与现状制定教学方法,突出足球运动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从参与中获取更大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燕惠.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 (24):109-109.

[2]庄碧荣.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 (1):200.

[3]董波君.小学生校园足球运动兴趣的培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25):61.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活力小学
快乐足球
活力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