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育在“互联网+”模式下的运用研究

2019-09-10丁有鹏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运用研究互联网+

丁有鹏

摘要:“互联网 +”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它给高职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体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 +”背景下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手段等的创新。如何创新及运用,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体育;“互联网+”;运用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言传身授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基础理论、模仿和练习体育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養。“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建设体育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和监督、体育成绩查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科学健身指导等内容是否能囊括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育的范畴中呢?这也是我们亟需摸索、研究、开发、运用的内容。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在学生和教职工中的普及,高职院校“互联网+”运用日趋成熟,我们将对高职院校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体育教育展开概述及分析研究。除教学课堂资源建设外,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和监督、体育成绩查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科学健身指导等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平台进行开发,把这些功能集合运用,是我们着重研究及运用的方向。

一、“互联网+”在校园中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覆盖,手机应用开发日益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98.3%,手机是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相比面向整个社会的调查,高校大学生群体使用智能手机比例则更高,达99%以上。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与体育结合已经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主要特征,而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很多学校建立自己的教务系统,教学资源库,但更多的需要利用服务器,在电脑端登录后,才能使用。例如学生成绩、课件、微课资源都分属不同部门,无法集中管理和运用,学生、教师学习、查询十分不便。在体育教育方面,教学、管理、资源信息化智能化运用更是存在诸多问题,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便捷运用与其他部门、学科存在一定差距,十分不利于体育学科、体育教学的发展。就此而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秀的技术资源、平台来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所在。

二、移动终端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研究

(一)移动终端功能

移动终端系统包含如下几项功能,体育新闻、体育活动日程、体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资源调阅、体育选修课,还包括这次重点研究的内容课外体育锻炼、体质测试数据、以及科学健身知识(运动处方),为学生提供与体育有关的信息引导,帮助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管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现有体育资源,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1.传统资源设计

体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选修课资源,是在原有教务系统中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平台技术加持和整合下,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广泛的覆盖能力,最大化地用电脑和各种移动终端,方便、快捷及时地利用众多的碎片时间,多环境、多时间段重复地学习体育技术内容和体育知识。

2.传统功能衍生

体育新闻和活动日程安排主要是学校内部体育类新闻、赛事活动(校内外比赛项目及日程)、体育内容的讲座等,主要是由相关教师、学生在服务器端编辑、审核后发布,方便广大师生在电脑端和移动终端及时了解学校最新的体育内容及活动。

(二)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和监督

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和监督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学生学习目标略有不同,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要求也不尽相同。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是一所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多数是从事医药卫生类职业,行业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工作强度和职业精细化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锻炼和提高,工作之余体育锻炼、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和技能是学校层面必须高度重视的,也是体育工作者致力工作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只能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课外体育锻炼。在我们这个软件系统中,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和监督是一个重要功能。例如:在早操中,我们是定时定点集合,利用移动终端定位打卡,每个移动终端都沿着事先预设的点,随机设定路线跑进(每个移动终端路线都不尽相同),完成一定的练习量和强度后,数据上传至每位同学的数据库中。每学期完成相应的距离为课外锻炼合格。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学生现阶段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高度依赖情况,与其让学生们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在手机上,还不如让这些时间、精力通过移动终端这个工具来提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技能的可能。利用移动终端来组织和监督学生的课外锻炼,是一种十分高效、低耗的方式方法。

(三)体质测试数据板块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衡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性测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及考核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参考标准,是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最便捷的途径。在这里学生可以便捷地查询自己的成绩和评价等级、测试达标情况。

(四)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也是运动健身指导,它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安排,以及自身身体综合情况,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给出的初级身体锻炼项目、强度、数量等的一个综合方案。这将是我们体育教育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完善的方向。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既是一个新型的技术开发模式,也是一个新型的平台,它集合了现有的主流媒体交互、融通,也结合多社会角色的交流、沟通需求,多介质、资源的相互渗透。我们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厘清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及时改变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利用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师生信息处理能力,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健康、便捷、有效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 (9).

[2]周强,王欢,王天佩等.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体育学刊,2002,9 (1):100-103.

[3]周建华.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对 20 所实施“三自主”选课模式的高校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 (1):81-84..

[4]孙全洪.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与体育兴趣的关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S1).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运用研究互联网+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