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09-10何妙先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何妙先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及考核标准都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下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其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和社会的各种训练组织机构紧密结合,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体育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础,高校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引导下,以体育选项课和选修课为核心,与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等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其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健康心智水平,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顺应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利用合理的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来进行体育锻炼,把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成为课堂体育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将是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了体育课程的新格局。

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的过程中,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长远的发展,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情感基础,根据有限的体育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让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运动水平差异的学生能够有条件的自主的选择老师、时间、和体育课的内容,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以及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选项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学校根据本校的开设的体育项目而开设的一定数量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体育项目,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能科学健身,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选项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把选项相同项目的学生,重新统一“项目班”来进行授课。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项目分班的形式来上课,其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学生通过大学里体育课学习的形式掌握1-2项的体育项目,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但是体育课每个学期上课的时间为16周,除去两次的理论课教学,两次的素质考试和技术考评,实际上学习掌握技能的时间是10周课,这么短的时间要熟练掌握某项体育技术,除了那些少数基础好的精英能够通过考核,其他的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很难达到培養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是养成自觉锻炼的的习惯了。

二、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运行可行性和适合性的分析

(一)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将课外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整体班级授课向每位学生都能有意识的领会的方向转化,更好的刺激学生上课的热情,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考核机制,将课外教学和课外锻炼作为体育课评价和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参加各项目的体育活动,老师在课外活动课或者是说校外活动的时间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考勤,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教师进行及时的统计,并算入最终的体育成绩。实行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际上是让更多不同学生体质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熟练运动技能,方法,和促进体育技能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在课外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多的组织体育竞赛,同学之间的比赛,又或者是师生之间的比赛,让参与课外以及校外活动的师生在场上有竞技,在场下有赛后畅谈自己的感受的快乐气氛,在此情况下,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呈现校园体育文化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更有利于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促进学生运动意识的加强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我国启动的“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正确的发展学生体质战略举措,通过阳光体育的这项活动,让更多不同体质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来,使得各级各类的学校形成一种浓郁的校园体育气氛和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学生的锻炼意识相比中小学生自觉性相对来说较强,正是因为有了阳光体育的这项全民健身的浪潮,使我们高校学生更能加快脚下的步伐,走向运动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和兴趣,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拓宽了学生兴趣的更大需求

高校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正确的教学思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身心健康的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热情,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课外指导,在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当中,更能够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还能让那些体质稍弱的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乐趣,兴趣的发展能够得到最大程度拓宽。

三、结论和建议

(一)促进课外体育比赛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课外校内体育比赛是体育选项课的延伸,学生在课堂内掌握的动作技能可以通过体育比赛来展示,进一步营造校园的体育运动气氛,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的意识和兴趣,以及终身体育形成的观念,对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改革教学内容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选项课课程设置中应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运动技能考核,尽可能多些趣味性,娱乐性,能促进心智健康功能的项目,能体现团体合作,协同能力,创造能力,把许多因为惧怕体育运动或是因为体质方面的学生重新走向运动场。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参与体育活动不只是体育方面能力强的才可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更应该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不断得到创新。

(三)体育选项课的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

选项课的成绩评定应结合课堂成绩,课外及校外的参与活动综合评定,促使学生多参与活动的时间,参与活动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规范选项课的成绩评价系统,更能体现学生考核的公平性。

(四)正确引导和管理相结合

实施选项课内外一体化,促进学生把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在课外和校外得到提高和延伸,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促使体育的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以发展。

但同时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活动的时间要合理的安排,体育场馆要和其他不同项目开展的活动错开辅导,减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教师的指导要到位,学校对教师课外开展的指导要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许玲.从美国体闲体育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7 3.

[2]王良民.刍议课余体育竞赛改革—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改的重要措施[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1 (14):107-109.

[3]陈天霞,余鲁军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4]张凤华.高校体育“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2007 3.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