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焦作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

2019-09-10张梦仙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新常态

张梦仙

[摘要]自新常态经济出现以来,我国的政治、社会建设也呈现新常态,新兴职业农民就是新常态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当前,新兴职业农民分为个体与群体,各有发展,但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素质都有待提高。在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扩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对新常态经济的反哺至关重要c本文在阐述河南省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索焦作地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选择,希望能为焦作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新常态;发展分析

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中高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激发农村建设活力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壮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积极影响[1]

1 研究背景

新常态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发展成果普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现代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农民,因而,新型职业农民们的培育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2-4]。

新常态下继续发展的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撑,但目前来看新型职业农民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出发,提出焦作市在新常态下培育新兴职型农民的基本对策,以期为焦作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参考。

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将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区别,重新定义新型职业农民。并根据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情况,为焦作市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些经验,丰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常态的发展,我国一些学者也越来越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并对其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发达国家在18世纪已经开始注重职业农民培育,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外称职业农民为农村人力资源。国外学者多数认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重要作用:农村人力资本是农村劳动力身上凝结的知识、技能等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由农民教育、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等累积而成的[5-7]。

2 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当前,新常态一词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与以前经济高速增长所不同的新阶段。

2.1.2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是依靠简单、低效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自给自足的群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新型职业农民是自愿从事农业、科技文化素质较强、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并长期定居在农村的务农人员[8]。

2.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培育不同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既强调寄托希望的情感,又有传授知识、技能的内涵,并且注重寻求长远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其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所以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劳动力转移理论最早由马克思提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强调的是机械化的生产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但就当前的劳动力转移来看,有单向移人城市、也有农村城市双向流动的迹象;劳动力能有序地转移,在城市或农村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重大。

3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焦作市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等文件,以此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培育,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主体迅速发展壮大。

3.1.1 新型职业农民主体数量增长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断扩大,2015年至今,焦作市家庭农场增加465户,2016年全市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50亿元。新型职业农民的增加也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利润不断增加。

3.1.2 新型职业农民的品牌意识提升

目前,焦作市农业相关注册商标1200多个,其中合作社注册商标143个,绿色食品证书15个,无公害农产品商标98个,农企业常用商标证书1 0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品牌意识的增强,农产品的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焦作市的现代化农业也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重要进展[9-12]。

3.1.3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能力增强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扩大,带动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焦作市县乡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现已有1 40多个,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級和市级研发项目40多个,拥有技术创新经费2000多万元。

3.2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存在问题

3.2.1 信息掌握不全

现今信息化社会,科技、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只有掌握住最新的动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虽然素质、质量比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要高,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发展仍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等原因,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农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对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没有统一的信息获得渠道,也必然导致丫农业现代化步伐受阻。

3.2.2 特色作物研究缺乏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对当地特色农作物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种植、经营经验,因而也阻碍着焦作市农业的发展。焦作地区怀府特产在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新型职业农民没有对当地特产进行研究、发掘,使得特色农产品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13]。

3.2.3 实践能力有限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知识较丰富,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发挥其已有的科技知识,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大多是毕业后选择从事农业的大学生、受到培训的农场主等,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科技知识,但由于生产条件、经营规模等限制,实践能力也达不到现代农业的要求,凶此,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没有起到良好带动农业产业的作用。

4 焦作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选择

4.1 借鉴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经验

4.1.1 国内新型职业农民实践

我国武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是由“阳光工程”衍生而来,遵循“爱国、尚农、诚信”的教育理念,培育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有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武汉政府部门明确政策导向,落实农业部相关政策;确定培育对象的选择标准,对符合18~60岁的农民进行学历以及经营规模筛选,选出培育对象;科学规划培育内容,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灵活变通培育方式,通过聘请专家教学、送教下乡等方式,结合农时,多方面地进行培育工作;认真落实考核管理,培育一段时间后,要设定相应的考试、考核,以此检验培育效果,切实巩固农民的学习成果[14-17]。

4.1.2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实践

日本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动力不足、劳动力减少等问题,在政府的统筹下,日本建立了系统性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如《青年振兴法》《社会教育法》等,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法制保障。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科技先进、气候多样化、自然资源多样化等为农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政府在农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实施法律、政策等措施,建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行多样化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正规学校教育与农业指导培训、农技指导相结合,培养多样化的职业农民;国家重视农.业经费投入,采取直接拨款、优惠政策等方式,解决农业融资难、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德国职业农民起步较早,在长期探索中发展出独特的“双元制”培育模式,将“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同完成职业农民培育。德国崇尚技术、重视职业教育,良好的教育氛围也利于培育职业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农民必须持证上岗,实施严格的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认定制度,提高职业农民的准入门槛。

4.2 结合焦作市实际情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断扩大,但整体力量不够强大,很多接受过农业科技教育的青壮年更愿意从事第二、.一产业,在农村经营农业的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或妇女,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对市场的把控也不到位。因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18]。

4.2.1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方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在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方向,只有方向把握的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切实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焦作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坚持统筹发展,坚持政府的政策引导,又因地制宜地坚持当地特色教育,遵循焦作市农民主体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尊重农民意愿。在培育过程中,选出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壮年,积极引导,使其正确看待农业,并投身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务农人员正确认识新型职业农民,积极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营造多方参与、社会认可的良好氛围。

4.2.2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的课程内容应是全面而具体的,不仅要学习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情况,更要掌握焦作的农业发展动态,了解焦作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训练、提高受训人员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其掌握农产品经营管理知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注重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培养,根据受训人员的个人情况进行培训,培育出不同领域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劳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要注意与相关的社会服务所衔接,使得新型职业农民能了解农业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作用。

4.2.3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其培育内容多样,管理也复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需要政府管理、培育机构管理和社会组織管理等社会多方的参与,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要完善、协调。政府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进行宏观管理;培育机构要设定严格的培育办学标准,建立一定的师资选拔标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社会组织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咨询服务,并对其进行监督,以此加强社会主体与培育工作的联系,推进培育工作规范而科学地开展[19]。

4.2.4 提供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培育前期需要多方配合,发展阶段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推进城乡一 化,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程中,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分配,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减少并消灭城乡差别的社保体系,实施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保险和退休政策,提高农民生产、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20-23]。

农业是固国之本、生存之基。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为保障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反哺新常态经济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理论基础,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为基本框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r了焦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途径:焦作市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方向,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内容进行优化,确保农民能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确保农民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制度保障,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参 考 文 献

[1]陈胜祥,刘雅晶.阐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谨防若干偏见 [J].农村职教,2014(1):53-56.

[2]陈正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理论与机制[J].高等农业教育,2013(5):109-113.

[3]陈瑜,陈俊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育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88-189.

[4]储诚炜,张波,许迪楼.双元制和资格证书制度:德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驱动[J].世界农业,2013(3):132-133.

[5]付倩,胡建勇.美国和日本农民教育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J].现代化农业,2017(2):46-47.

[6]郭玉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6):38-39.

[7]何苗.产业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14 (28):9971-9972.

[8]李红,王静.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现状、特点及启示[J].中国 农业教育,2012(2):38-41.

[9]蒋昕臻,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民教育的启示[J].农民科 技培训,2012(10):13-14.

[10]李菊英,制度供给与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育[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4(10):178-179+32.

[11]刘艳琴.发达国家农民职业培训对中国的启示阴.世界农业,201 3(8):165-167.

[12]罗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研究[J].北京农业,2014(9):277-278.

[13]吕佳.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4):1018-1022.

[14]王丽丽,赵帮宏,吕雅辉,等,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做法与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78-280.

[15]王留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从五方面着力[J].农业工作通讯,2016(2):53-55.

[16]王思萍.城镇化背景下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153-155.

[17]王立宾,肖少华,韩秀莲.美国农民职业培训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4):118-121.

[18]張亮,周瑾,赵帮宏,等.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5(6):122-127.

[19]郑丹,耿方梅,童少娟.经济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培训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5(13):11-13.

[20]赵艳艳.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5(2):59-61.

[21]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环境[J].农村工作通讯。,2012(7):3.

[22]翟惠根.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3):116-117+120.

[23]严蓉,杨洁.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实践一以成都模式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5):12-15.

猜你喜欢

发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新常态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分析及发展探究
常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