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

2019-09-10张克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3期

张克琴

[摘要】据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农户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收益等影响着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其中种植习惯和态度影响程度比较小。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形势的需要,能有效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户对技术的认知。

[关键词】玉米种植农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态度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应用主体,而農业技术的实施范围和程度受到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影响。从农户的角度思考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农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秸秆的残茬覆盖在土地上的方式,将耕作缩减到能保证种子发芽的状态,运用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其核心在于采用少耕或者免耕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翻地和犁地,通过机械化耕作的方式,休耕轮作,覆盖秸秆残茬,提高土壤的保持力,解决水力的侵蚀和土壤飞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还能达到增加产量和收益的日的。通过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地技术,发现农户由于传统种植思维的限制,对该技术的接受程度和认同度较低,推广范围较为有限,效果不佳,农业的发展进程延缓。因此,要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地技术的理论研究,让农户进一步认可和接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该技术的推广进程[1]。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现阶段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世界上有超过70个国家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地技术,2001年,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应用了该技术,应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机械化保护耕地技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增加。通过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范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范围尚不理想,技术的推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障碍,但是其发展前景较好。以吉林省的调查报告为例,对吉林省玉米种植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吉林省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的应用作物是玉米,近期,该技术已经应用至吉林省70%的粮食生产区域,对国内实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3]。

3 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分析

分析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主要是应用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最早由Ajzen等学者提出,能够对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是一门综合解释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的影响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从玉米种植户的心理出发,探究外在影响因素对农户认知的影响过程,计划行为理论有着较强的兼容性,引入研究目的的特征变量,可以增加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通过查洵资料分析,农户种植习惯、收益情况和关注态度对农户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对玉米种植用户进行实际调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认知态度、预期收益和知觉行为习惯与农户的认知采纳行为意向呈正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种因素对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程度最高的是认知态度,最低的是预期收益[4-6]。

认知态度对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可程度影响最大,这与计划行为理论的假设结果相同,认知态度影响了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了采纳的意愿。通过调查传统耕作方式的地区,发现耕地的质量呈下降趋势,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知觉行为理论对农户认知的影响是农户本身主、客观凶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农户在现有的条件下,对自身学习能力自信度的体现。当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较强自信时,才能产生采纳意愿,进而主动采取措施应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种植。主观规范主要体现的是从众心理对玉米种植户的影响,大多数农户在风险面前会采取回避行为,这种心理会使农户倾向于近期有效益的选择。预期收入的影响是农户对经济效益追求的体现,经济效益往往对种植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使得预期收益成为影响用户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关注态度的影响因素,在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其主要与用户的生活条件、生活区域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农户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进行较多的关注,农业新技术在用户的选择中多为被动的形式,因此影响效果并布显著。同时大多数农户的耕作模式虽然形成_『一定的习惯,但是并没有较大的依赖性,如果新型的生产种植技术具有较大优势时,用户会选择先进的种植技术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所以种植习惯对用户的认知采纳影响程度较小[7-9]。

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建议

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取得了较大成效,推广面积正在逐渐增加,但是增加的程度并不显著,推广程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l)提高农户的农业知识普及程度、参与技术应用的热情、对技术的认可态度。农户对新型技术的了解程度低,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宣传T作不到位,宁一方面是由于农户对政府宣传内容的不信任以及漠视农业生态建设。因此要提高政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了解新型技术的优势所在,提高用户的接受程度;给农户做好奖励支持T-作,让农户对政府的宣传内容进行支持和信任,提高农户的认可态度[10]。

(2)进行土地空间划分,对土地进行集约化处理。农户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但因为农户个体的经济比较薄弱,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实际的经营中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大部分用户没有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得耕地不集中、生产效益差。因此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构建农村合作经营的组织,使零星分散的土地得以集中,再进行土地测评、平整规划,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3)进行推广时间划分。可以对部分农户进行奖励,鼓励其使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然后通过效果展示,影响其他用户,以点影响面,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可以消除用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负面看法,从内心信任该技术,吸引用户尝试应用新技术,使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获得推广。

(4)严把守质量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并不是立竿见影,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示,这段时间有可能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造成减产等情况,动摇用户使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决心。所以要严格控制其他不利的因素,保证种植的质量,同时政府进行政策补贴,鼓励农户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即使在减产的年份里,也能解決用户的经济问题。

5结论

就目前形势来看,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要坚定推广的决心,政府应该与用户同心协力,实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哲.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初探[J]农业开 发与装备,2018 (6):147.

[2]王爱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应用推广[J]当代农机,2017(9):68-71.

[3]肖建英,谭术魁,程明华.保护性耕作的农户响应意愿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 (12):57-63.

[4]陈源泉,隋鹏,高旺盛,等.中国主要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 技术特征量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 (18):1-7.

[5]韩永利.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分析[J]农 机使用与维修,2019 (2):71.

[6]李社潮.吉林省发布全国首个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地方 标准[J]农业机械,2019 (2):136.

[7]蔡景叶.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粮食科技 与经济,2018 (10):94-95+104.

[8]牛淑娟.当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的应用[J]现代农机, 2018(4):52-54

[9]廖禺,潘松,黄俊宝,等,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10):99-101.

[10]张文芳,周锋利,周秋兰,等.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播量与稻秸秆还田对嘉麦1号生育进程及产量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