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四期”形势,切实增强粮食工作的精准度

2019-09-10张亦贤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粮食改革工作

张亦贤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要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不断完善,为我们做好粮食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粮食工作的形势和走势,准确把握“四个期”,既保持工作定力,又提升工作的精准度。

当前我国正处在粮食市场供求平衡的最佳期,但切不可轻言粮食过关,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完全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年代,粮食市场已经进入供求平衡的最佳时期,并且粮食个别品种还富足有余,形成了“幸福的烦恼”。但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冷静,越要深刻看到,缺衣少食的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拥有近14亿人的人口大国不可能靠别人养活。更何况,世界粮食短缺的危机、我国粮食刚性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以及粮食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并没有改变。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提高站位,牢记总书记“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持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谆谆教导,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统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抓好粮食收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业,把保供稳价、维护市场流通的正常秩序作为主责,把发展产业、推动粮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抓实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切实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国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取得主动权、打好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产业的崛起不可能自然而然发生,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秉承高质量发展要求,既满足人民群众的吃好需求,又构筑好更高层次的安全保障。粮食产业作为受计划供应影响最深、受市场经济挑战最大的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深刻调整。尤其在人民群众对放心食品深切呼唤、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外国品牌加速进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这种调整尤为迫切。能否告别作坊式的粗放加工,能否改变“千人一面”“万人一米”的传统格局,能否坚守安全放心底线,能否实现由生产产品向生产品牌的转变,能否提振国人对国内食品的信心,正考验我们的能力、智慧和担当。要主动对接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新形势,坚持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坚持绿色有机生态,紧紧围绕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的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在产业新动能的培植、新空间的重塑和新业态的打造上狠下功夫、下狠功夫,既满足人民群众小众多元需求增多的需要,为国人健康添彩、增光、加油,又构筑更高层次、更可持久、更宽领域的安全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调整期,改革不可逆转,但改革是一场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准确把握好改革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以不断推高托市价格来刺激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供求关系转变,这一政策的边际效益正逐渐递减,直接造成了洋粮入市、国粮入库,财政不堪重负,形成了高仓满储的“幸福烦恼”,也导致国内粮价已逼近WTO规则下的“黄箱”政策上限。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改革又充满风险和挑战,难免涉及利益关系调整,可能带来市场震荡,尤其是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如何有效应对东南亚自然禀赋好、劳动力便宜和欧洲北美国家科技先进、规模效益明显两大挑战,如何破解土地分散经营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问题,如何运用好收储制度改革的正向激励机制,既不造成大的市场震荡,又引导粮食从过去量的积累回归到质的提升上来,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拿捏好的问题。要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深一点、远一点”的嘱托和关于改革的“六个不能”的要求,遵循总书记粮食收储要改革,“但弯不能拐得太大”以及“粮食多储点、少储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的指示,既积极主动、又稳妥慎重地推进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粮食行政管理新模式的探索期,但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遇到的挑战必然很多,必须直面矛盾、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全国粮食行政管理模式,经过本轮从中央到地方机构改革已经定下型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普遍由过去的单纯抓粮食工作,拓展为既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又要承担战略应急储备安全责任,使命更加光荣、业务更加宽泛、责任更加重大。这次改革赋予了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權,可以根据不同层级职责特点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规定限额内因地制宣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改革后,省、市级管理模式有的单设、有的并入发改委或其他部门,管理模式多元;县市区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因数额有限,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很难单设,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带来挑战,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解难还需破胆的政治勇气和斗争精神直面矛盾、面对困难,加快新机构、新工作模式的磨合,探索在现有机构下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粮食行政管理新途径,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更加出彩。

猜你喜欢

粮食改革工作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不工作,爽飞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选工作
“改革”就是涨价吗?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