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许渊冲“三美”原则看Sonnet148四译本

2019-09-10孙艳妮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美莎士比亚

【摘要】: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onnet 148四个不同译本存在的分歧,说明四篇译文虽各有所长, 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以期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展现诗歌的整体美。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第一百四十八首 意美 音美 形美

绪论:国内对于Sonnet 148译本的研究多从十四行诗的主题,意象,情感,格律以及语言学方面研究,对于不同译本间的翻译策略鲜少涉及,而从许渊冲”三美”原则研究十四行诗的就更少之又少。本文对梁实秋,曹明伦,梁宗岱及屠岸先生的四个译本中第一百四十八首以“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 探讨不同译本的分歧,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展现诗歌的整体美.

二、意美

许渊冲提出“诗歌的翻译, 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在三美中, 意美是第一位, 其次是音美, 形美位列第三。意美, 即意义表达通达且具意境美, 体现出原诗的境界和神韵。这也是指忠实并灵活地传递原诗的意思。因此译者需对原诗上下文意思透彻理解。首先做到意似, 准确传达,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可选择和原文意似的绝妙好词.

总体上, 四译本皆能准确达意传情,但都并非完美。这缘于译者在追求意义、音韵和视觉三方面时权衡做出的取舍。从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译文语言的具体使用看,梁宗岱和屠岸分别有“严谨质切”和“流畅浅近”的鲜明特色,但有些内容待商榷。如,忠实原文用词与行文有时未必取得与其相一致的效果。而屠岸译文虽流畅易懂却未免口语化,诗歌原意境美有所损失。曹明伦的译文使用四字成语和三字词组,语言俏皮生动,译诗更灵活和规范。

三、音美

音美即译诗应具原诗节奏及韵律美。许渊冲提到“音美是指诗歌要有节奏、押韵、顺口、好听。在意美的基础上, 应尽力追求其音美重现。若翻译极大损害原诗音韵美, 不能算作合格译品。莎翁Sonnet 148的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 每个音步为10音数, 韵式为”莎士比亚体”( Shakespearian Sonnet), 包括三个四行( 3quatrains) 采取交叉押韵的形式,最后为偶句( 1couplet), 格式为abab,cdcd,efef,gg。此格局极具音美特性,抑扬有致, 婉转动听。

四位译者翻译时皆付出了巨大努力, 试图保留诗中有7个韵这一特征, 且整体上是成功的。四位译者都保持了原来的行数, 且在行顿方面都处理为五音步。梁宗岱的译文为每行诗12音数, 与原诗的音韵一致; 但是屠岸和曹明伦,以及梁实秋的译文不是每行诗的音数都统一如原诗, 比如屠“以顿代步”,在“意美”的基础上很大程度的重现了原诗的“音美”, 通过朗朗上口的现代汉语展现了诗人流畅的联想,鲜明的节奏。

四、形美

形美, 即译诗应该保持形式的美感。形美主要有对仗工整, 语句长短两个方面, 最好也能够做到形似, 至少也要做到大体的整齐。四位译者均采用了原诗的诗行排列形式。莎士比亚sonnet 148的视觉美主要表现在四四四二排列的十四行诗体。这种排列使诗更加紧凑集中, 能够更好地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 前三节围绕主题进行叙述、辩论或抒情, 最后两行犹如画龙点睛, 使主题更加明确, 成为全诗的警句。四个译本在“对仗工整, 语句长短”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错。在诗行的字数方面, 每位译者都有所不同。梁宗岱的译文为每行诗12音数, 而屠“以顿代步”, 每行长度在11字和13字之间。

六﹑译文问题研究

O me! what eyes hath Love put in my head, Which have no correspondence with true sight;

四个译本中对“love”“sight”的翻译并不一致,梁宗岱,屠,曹均译为“爱”﹑“景象﹑情景”而梁实秋译为“爱神”﹑“目光”。对于“head”“eyes”的翻译也不尽相同。曹明伦和梁实秋并未直接翻译“head”,而梁实秋把“eyes”翻译的“目光” 似有曲解之嫌

Or, if they have, where is my judgment fled, That censures falsely what they see aright?

四位译者对“judgement”分别译为“判断力,理智”。而对于“censures falsely”的翻译另外三位译者均忠实原文直译,但曹明伦的译文译文相对灵活。

If that be fair whereon my false eyes dote, What means the world to say it is not so?

对于“fair”和“false”的翻译,梁宗岱和曹明伦将“fair”译为“美”屠岸译为“俊”,而梁实秋则译为“好”;相对于其他三位,梁宗岱漏译或并未译出“false”。

If it be not, then love doth well denote. Love's eye is not so true as all men's: no.

对于“well”和“no”两词,四位译者并非全部译出。

How can it? O! how can Love's eye be true, That is so vex'd with watching and with tears?

“vex'd with watching”的分歧在这两句中最大。梁宗岱似译为“日夜”,且“vex'd”一词并未译出。屠岸的译本相比之下较为忠实。而曹明伦,梁实秋则均未译出“vex'd”之意。

No marvel then, though I mistake my view; The sun itself sees not till heaven clears.

对于“Marvel”一词,梁实秋并未直译出,而“sees”的翻译也不尽相同。

O cunning Love! with tears thou keep'st me blind,Lest eyes well-seeing thy foul faults should find.

“faults”,曹明倫与梁实秋译为“缺陷,缺点”,而梁宗岱和屠岸则分别译为“丑恶,罪过”。

七、结论

梁宗岱的译文颇具汉语古诗风貌, 音韵上严守规律, 形式上异常规整, 常用凝练典雅的词语, 力求以短促且具节奏感的文字表达原作内容与精神。屠岸翻译莎翁的目的是将其更广泛地介绍给中国读者,采取非常平实与简易的语言, 且力求体现原诗韵律和音部上的特色。此举不利于传达原诗“艺术力量”, 读来感觉诗意和气韵有所丧失。曹明伦译文文字鲜活,朗朗成诵。梁实秋则在信实基础上,用词考究。英诗汉译, 想在意境、音韵和形式上同时再现原诗风格和精华实非易事。只有翻译时有机结合, 有的放矢, 方能最大程度体现诗歌整体美。

【参考文献】

Mowat, Barbara A.; Werstine, Paul. Shakespeare’s Sonnets.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梁宗岱. 《梁宗岱译诗集》.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全集(卷四十》. 梁实秋译.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曹明伦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屠岸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许均.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1.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孙艳妮,性别:女,汉族,1993年2月5日出生,籍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毕业于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现任教于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三美莎士比亚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
探寻古诗词教学中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