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知识共享

2019-09-10柳杭娟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

【摘要】: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接近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互联网普惠化成果显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多人倾向于通过网络弥补现实中信息缺失、传统交流形式的不足。知网、博客、经管之家论坛等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共享、个性化以及随时访问数据和信息的实际需要。互联网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本文从知识共享简介、文献综述梳理、知识共享特点以及知识共享平台发展现状对知识共享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特点 平台发展现状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鼓励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更有宋东阳马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行百里向先达执经叩问……这些故事无不彰显了古人对求知的渴望与包容。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对求知的文化传承也被人们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新形式——知识共享。所谓知识共享,就是人们通过共享知识及文化资源,有效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及发展。

二、知识共享文献综述

目前,搜索百科并没有对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准确定义,学术界和业界也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在知网中以“知识共享平台”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有284条论文,但大多是关于探索提出知识共享平台的发展建议,只有少数对其定义进行了解释。其中,Kdi和Kim(2004)把知识共享平台定义为:提供特定的网络空间,让拥有相同的目的、爱好和兴趣的人们进行交换思想、知识和利益的平台。常刚(2018)认为,知识共享平台是一种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平台成员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互相学习,实现知识财富的增值。马凤婷(2018)认为, 知识共享平台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传统方式上的信息传播存在着地区与时间的限制,而网络知识共享平台打破了这种障碍,人们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零时差的知识共享。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营模式并不完善。单雪韩(2003)通过建立各类知识讨论区成长/衰减趋势预测与分析机制,认为虚拟知识社区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提供给具有相同知识背景或知识专业的群体一个互动的空间,让个人的隐性知识得以自由发挥。

三、知识共享特点

在陈月波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一书中,认为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共享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基本准则。认为知识共享平台具有超时空性,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人们不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人畅所欲言。因为注册平台的用户包括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因此也具备了现实生活中各个专业所涉及的广泛知识,具有资源丰富的特点。知识共享平台是一个知识无偿分享与传播给组织成员的平台,所有的资源都是免费的,所有的人才储备也是免费的,没有任何人会向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播者支付酬金,也没有任何人向知识的获得者和需求者收取资金,所以知识的共享是不需要资金成本的。同时它具有4个特点:信息技术、共同目标、沟通和互动、社会关系。

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文献,可将知识共享平台的特征归纳为:(1)跨时空性:互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溝通和交流;(2)互动性:成员之间的知识互动是推动知识共享平台发展最基本的动力,人与人形成虚拟空间中的关系网络;(3)资源丰富性:组织成员不受学历、财富、社会地位等门槛的限制,因此知识共享平台中积聚了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员,扩宽了平台广泛的知识容量;(4)自由性:组织成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愿地在知识共享平台中活动,自由参与、加入或者选择退出。

通过以上的文献学习,本文将知识共享平台特点总结为:知识共享平台具有知识传播功能,能保证成员间的有效交流,并具有一定规则且成员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正如我国学者胡凡刚(2006)的提议:“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创造的无限学习的机会,建构起灵活动态、多维交互、协作交流的,融合自我教育、对话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于一体的,有利于教育的全球化和终生教育体系构筑的生态化的教育虚拟社区。”

四、知识共享平台发展现状

有的知识共享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这种模式的典型就是维基百科,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令人大开眼界,宛如人类知识的文献综述;另一种知识共享则追求信息的深度。知识的演变趋势是动态持续的。能够洞悉知识动态的往往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业界精英。对那些渴求得到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偿获取知识是最佳选择,分享深度信息者可以得到报酬亦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我们看到“分答”和“知乎”上的付费问题,必须基于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甚至人生经验。

免费与付费的结合体验,让知识共享平台与用户互惠共赢。与此同时,因为互联网世界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在知识问答中众生喧嚣也在所难免,虽然过去唯一的权威消解了,但在学科分化、专业凸显的今天,无数知识树的分叉点上也都有各自的话语权威,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网络“大V”。“大V”入驻知识共享平台更是成为平台吸引用户的“独门绝技”。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也使得人们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这对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当今知识共享平台数量繁杂,甚至某些平台刚刚推出就面临了用户不够活跃等问题,出现了平台运营瓶颈。

【参考文献】:

【1】程豪,张峥.共享经济研究热点和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J/OL].电子商务:1-4[2019-03-18].https://doi.org/10.14011/j.cnki.dzsw.20190307.001.

【2】宋志红,陈澍,范黎波.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04):597-604+634.

【3】顾琴轩,傅一士,贺爱民.知识共享与组织绩效: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用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02):59-66.

作者简介:柳杭娟(1997—11月—25日) 女,汉族,重庆,河南大学,2016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
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国外LIS领域信任研究进展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共享”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角色新定位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