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2019-09-10颜国仁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颜国仁

摘 要 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在汽车检测行业中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现状分析、理论概述、设计应用等方式,对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汽车检测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微电脑控制;汽车检测;机电一体化

前言

“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是当下乃至未来汽车检测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现阶段我国汽车检测设备与技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问题解决,如“阴影抑制技术”应用于车辆检测、“MatLab2016 R技术”应用于车型识别及模板匹配、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于传感器故障检测等,本次研究对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使人民对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越来越关注,这也促进了汽车检测领域的发展。然而随着汽车结构发展的日益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测设备已难以满足当下汽车检测的需求,因此,大力创新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尤为重要,具体作用意义如下:

(1)缩短了检测时间,提升了检测质量。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使汽车检测时间更短。

(2)符合现代化汽车检测需求。现代化汽车检测最为智能化数字检测体系应用,而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具体体现。所以,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为城市整体的发展与综合实力的体现奠定了基础。

(3)满足人们生活日常所需,现代人们生活出行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与需求性越来越高,快速、高效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创新,使汽车的运行质量及安全性能明显提高,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出行的方便性、时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实质意义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更是对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1]。

2 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对汽车检测技术及设备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汽车检测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设备仪器,在检测过程中提升了检测质量及效率。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当下我国汽车检测机构都实现了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应用。但由于相关数控、电子技术应用发展限制,在诸多检测技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大量问题及弊端。

例如:當下机电一体化检测设备无法对高速运行状态下车辆进行各指标性能检测等。另外,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检测设备的机械、电子进行融合关联,起到了一定的数控作用及电子分析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检测数值的精准性及时效性[2-3]。

3 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

3.1 “阴影抑制技术”应用于车辆检测

在车辆检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高效率的创新方法,即阴影抑制技术方法,阴影检测针对车辆检测的效果性与判定性尤为重要。目前,现阶段我国车辆检测中极易导致“阴影”的存在,阴影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车辆检测的质量性与效率性。本文所提出的“阴影检测”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及发展前景。主要基于RGB、HSV色彩空间进行,RGB色彩空间中的R、G、B颜色中的分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独立及单元手段对其进行图像技术分析并不合适,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而HSV色彩空间也存在诸多缺点,例如:当其色彩空间亮度较大或较低时就会造成色调的偏差性,使色调原本意义失去;饱和度一旦出现偏低时,色调会出现上下起伏,即现状保持十分不稳定。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弊端,笔者提出的阴影抑制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帧间差分法对其静态背景进行去除,将车辆整体轮廓及运动阴影轮廓进行提取获得,同时,运用霍特林转换方法将R、G、B颜色分量进行关联分解,促进了阴影测度的形成,最后完成阴影检测[4]。

3.2 “MatLab2016 R技术”应用于车型识别及模板匹配

基于现代车型识别及系统检测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对其汽车车型进行识别时,应结合微电脑控制技术,并运用微电脑图像分析技术,二者结合应用可为汽车车型识别检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通过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中的“MatLab2016 R”对其车型进行检测分析,可为识别车型工作起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如下:

(1)通过微电脑控制技术对车型图片进行有效处理,对其特征性与主体结构进行系统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对车型图像的特征性与结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做好相关图像标记。

(2)通过微电脑控制技术中的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可以使原本复杂动态的车辆识别变得更为快捷性与立体性,识别及检测中最大难点在于车辆牌照及信息的大量模糊,而通过微电脑控制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将车型及车牌图像信息进行更为量化的层面处理,使其清晰性明显提升。

(3)在车型识别检测中应用“MatLab2016 R”软件中自带的“内部扫描检测”,可以对车型图像进行精准鉴别,将图像的整体特点进行系统检测分析,为提取更为精准的车型图像及相关信息起到重要作用。

“模板匹配”主要是指对实际车型进行样本提取,通过“MatLab2016 R技术”应用后,结合实际车型图像进行模板设计。该模板作用是为了对车型识别及区分进行基础创建,从其模板可行性角度来讲,在与实际车型结构相比有差异性。因此,模板匹配的实质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MatLab2016 R中的匹配功能可以将实际车型与模板车型二者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后将二者之间的差异化进行最小拉近,最后实现二者的图像匹配,通过模板的精准匹配才能为车型识别的精准性提供帮助[5-6]。

(三)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于传感器故障检测

微电脑控制技术在汽车传感器故障检测中效果突出,“传感器”作为汽车重组成部分之一,对汽车安全行驶、功能稳定进应急处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通过微电脑控制技术可以对汽车传感器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排查,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化在对“传感器”进行检测中,主要以微电脑控制技术为手段,对传感器各项指标、参数等进行问题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技术人员可以通過微电脑控制界面,对传感器运行状态、故障问题进行检测。例如:在氧传感器检测过程中,发现“氧传感器”中的供应指标下降,导致汽车动力受到严重影响[7]。此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微电脑对氧传数值进行重新设置,即所说的“标氧传”使汽车动力可以大幅度上升,图1为汽车检测线:

具体流程如下:第一、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传感器装置进行充分了解,对其构造原理与运行状态可以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为有利地起到检测效果。第二、应该将传感器进行逐一分解,分解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更为彻底的全面检测,并对内部与表面的油污进行清理,如发现其环装弹簧出现表面裂纹时应该及时采取更换。第三、对弹簧底端与顶端弯角位置的裂纹长度进行合理判断,如裂纹长度大于90MM时可以给予焊修,超过其规定长度范围应该采取更换。第四、对弹簧盒裂纹长度进行合理判断,磨损裂纹长度超过4MM时应该采取更换。第五、在组装与安装传感器时一定要对其内部进行相应的润滑处理,可以采用涂抹三号钙基润滑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摩擦效果,进而大大缩短了故障率的产生[8-9]。

4 未来愿景展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诸多新技术、新科技也不断提升突破,而汽车检测微电脑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保障技术,其远景应用空间尤为广阔。因此,对该方面的研究价值与方向应该更具有成效性与创新性。这种成效性与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研究方向的延伸,图2为汽车检测设备历年的增长:

从图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汽车检测设备需求量逐年递增,其原因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刺激了汽车检测设备市场的需求性。针对此问题现状,汽车检测设备将以更为智能化、科技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具体如下:第一、这对恶劣复杂的环境下,对汽车进行精度检测。因此,在日后的研究方向及创新突破方面应结合实际环境情况,对相对较为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对汽车进行技术检测。第二、针对未来车辆发展特征,在对汽车检测微电脑控制技术创新突破方面,应结合运动目标跟踪需求,对高速运行下的车辆可以进行更为精准的整车性能检测,主要体现在提升检测精度、优化车辆性能指标等,这些都需要对汽车检测中应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及相关软件进行完成。同时,日后的智能化检测不是片面的技术应用,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在“汽车检测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方面应该采用多方配合、多方协同的技术支持与资源配置,为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完善及车辆行驶安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0]。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概述、基于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其包括“阴影抑制技术”应用于车辆检测、“MatLab2016 R技术”应用于车型识别及模板匹配、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于传感器故障检测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微电脑控制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汽车检测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卜延飞.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关键问题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4):61

[2] 马银林.汽车检测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17,3(1):105.

[3] 傅龙天,余玉梅.大数据下的一种人工免疫算法在汽车设备检测中的研究[J].科技通报,2019,35(3):79-84.

[4] 吴海燕,石晶,康浩南,等.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4):81-82.

[5] 张薇,沈永辉,王旭,等.基于MFC的电动汽车整车下线检测设备的开发[J].汽车实用技术,2018,44(11):21-26.

[6] 张乐.汽车检测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45(06):101-102,104.

[7] 杜灿谊,袁梦,喻菲菲,等.基于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85-89.

[8] 桑志博.汽车运用检测与维修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7):222-223.

[9] 张文.浅析当今时代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25):11-12.

[10] 杨波.汽车零部件生产中非标检测设备发展情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5):65,67.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
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一体化理念的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初探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