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的作业方法与研究

2019-09-10赵万森

关键词:图斑国情要素

赵万森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地理国情监测是利用时相符合基础性地理国情年度监测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整合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按照全面覆盖、规范一致、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上一年度成果进行更新,使更新后的数据成果现势性保持在当年二季度底的水平,形成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底。本文就地理国情监测的作业方法状况婷婷。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测绘

引言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体系开展的新一轮变化监测,是以普查时期成果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相关行业多种需求而进行的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基础性的支撑提供给全国各项专题性监测,作为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成果用以满足相关行业的共性需求。

1国情监测的作业流程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采用内外业结合的方法开展,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利用统一提供的上一年基础性监测成果数据作为监测本底,结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其他监测数据,基于监测中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变化区域,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变化信息提取、数据编辑与整理、外业调查等技术与方法,采集变化信息,结合多行业专题数据,对本底数据进行更新,最终按照监测要求完成成果整理与汇交。

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检查的重要项内容

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检查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检查项内容如下:第一,位置精准度的检查。位置精准度的检查属于基础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又可以将其分为几何位移检查和矢量接边检查。几何位移检查是指对区域所在的几何位置信息进行校验检查,一般都会应用到传感技術、全球定位技术来辅助几何位移数值的确定。矢量接边检查是对区域衔接坐标位置进行采集,确定相邻区域的分界线,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要素层整体偏移的情况时,那么则判定元素不合格,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测定。第二,属性精度的检查。在对其进行属性精度检查时,需要对分类代码值进行确定,在明确具体的分类代码值之后,检测人员需要对属性值进行明确,校验属性值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构建数据信息采购体系,明确具体的应用环节,提高操作结果的有效性。第三,完整性的检查。在地理国情监测作业中,需要对目前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及时将错误数据和多余的数据信息进行剔除,同时在数据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分类依据,以区域为划分维度,将数据信息进行精准控制,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应用时的可操作性,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

3地理国情监测的作业方法

3.1资料收集与利用

收集和整理卫星影像资料、境界数据和专业资料等。卫星影像资料重叠区域较多,生产前应进行细致的分析,生产区域内同时存在多源影像数据,正射影像生产优先选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更高、时相更靠近生长季、现势性更新的影像。对卫星影像有云、有雾区域,利用重叠区域的卫星影像或同等分辨率的航空或遥感数据作为补充影像数据源进行完善。

3.2数据预处理

普查时期数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下发,其中,包括地表覆盖和道路、水域等要素层的分区数据库及构筑物、地理单元等要素层的不分区数据两种,在编辑数据之前需要针对各层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在方便编辑修改的同时,也为符合数据规定的成果汇交做准备。为防止由于人工疏忽所产生的数据丢漏、要素层之间对应不正确、缺省值填写不规范等错误,利用python脚本,将本底数据依据技术规定批量转入增量库中,完成监测阶段新增字段的批量填写。利用自动化处理的方式代替传统人工在图层间的拷贝数据,直接减少了误操作而产生的问题,显著缩短了预处理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建议采用直接修改本底数据库的方式,提高作业效率。生产作业中,作业员在利用ArcMap软件编辑数据库时,可直接针对数据库中V_LCRA层进行物理编辑工作,而编辑过程中利用裁剪面工具及拓扑整形边工具等对地表图斑进行几何划分和修整,利用合并及程序赋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对地表图斑进行操作,减少作业过程中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赋值错误的问题,此方法迎合了作业员在普查作业中的一些采集方式。

3.3地表覆盖监测

地表覆盖监测主要以人工变化区域识别为主、自动变化区域识别为辅的方式,将本底数据叠加到监测影像上,通过人工目视的方法,找出变化区域,必要时对照前期影像资料,对变化区域开展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识别,并协调与周边本底数据之间的关系。

地表覆盖变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原有相邻图斑在边缘处发生此消彼长的伸缩变化,简称为伸缩型变化;二是在原有图斑内新产生与周围类型完全不一样的图斑,简称为新生型变化。对于伸缩型变化,变化采集的过程相当于对原有图斑的边线进行调整,因此原则上新的边线与原有边线之间的距离超过采集精度要求就应采集;对于新生型变化,应按照采集指标要求进行采集,即新生图斑只要达到采集指标要求的最小图斑实地面积就应采集。针对同一变化区域,可同时视为新生和伸缩型变化时,按照新生型变化对待。

3.4重要地理国情信息

重要地理国情信息能够直观反馈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内容,如区域的发展边界、区域的覆盖范围、明确标识位置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独立的监测体系,使其可对区域内的实物信息进行重点分析,提高数据信息分析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要素分析模型对区域形态进行分析,为了提高体系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对体系进行点、线、面的应用分析,从而提升监测数据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该模式主要借助基础地理信息来完成这一过程。

3.5外业调查核查与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

采用电子平板配合笔记本电脑的方式,对内业分类与判译中无法确定边界或属性的要素和无法准确确定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开展实地核实确认,对新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分类要素和图斑进行核查。外业调查过程中,采集获取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记录调查路线和工作区域,并把其结果完整反映到元数据中,终形成外业调查成果。

3.6内业数据编辑与整理

根据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对监测本底数据地表覆盖、国情要素进行数据整合、编辑和修改。同时,对内业整合后的要素进行空间关系和属性信息处理,接边检查。内业编辑整理环节需以最小测区为单位,在汇集前面各项工序成果和相关行业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判断和编辑整理,在本底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包含当年变化要素和不变要素的完整数据集。

结语

总的来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涉及到不同数据形式具有不同的分辨率、不同传感器、比例尺等多种尺度问题,根据数据多元性规律和成像特点,制定影像或矢量数据与专题数据相匹配的数据自适应性分析数学模型十分有必要,因而分析其数据多源性也意义重大。特别是作为一项相对比较新兴的测绘工作内容,在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从大数据方向着手进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也是研究者可以深入探讨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董晶.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国土资源,2019(7):56-57.

[2]李建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J].经纬天地,2019(2):53-56.

[3]尹鹏程,楚亮,蔡先娈.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32(3):104-109

猜你喜欢

图斑国情要素
基于模型构建器的三调地类变化类型标注方法研究
全国三调办印发通知要求:做好统一时点更新调查国家级核查发现疑问图斑整改
家国情?家国梦
辽阳市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复核的思考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方法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