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数据源端维护技术

2019-09-10张琛

关键词:维护技术数据智能变电站

张琛

摘要:智能变电站有着很高的功能性,和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可以自动采集、测量、检测各种变电站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从而保障变电站的稳定运行,而且在集成性、可靠性、交互性、环保性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随着智能变电站的不断发展,维护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数据源端的维护,和变电站的运行有直接关系。基于此,本文对智能变电站数据源端维护技术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数据;维护技术

一、智能变电站概述

变电站的作用是变换电压、分配电力、组合电网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安全性等都有着直接影响。智能变电站是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应用了智能技术,依据智能技术提升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水平,令变电站具备了智能化特征,可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就使运行稳定性、安全性、效率等得到了充分保障。变电站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的原始数据,然后及时共享数据,变电站各项工作可因此获得有效参考,而且数据采集和分享速度非常快,改善了传统变电站在效率和人力投入上的种种缺陷[1]。其次是具备紧凑性结构,将相关装置安装到原本的设备中即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即提升了定电站的运行水平,同时还不必浪费过多空间。最后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采集,可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然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而这个过程通过相关装置即可完成,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的同时更减少了变电站的人力投入。

二、智能变电站数据源端维护技术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数据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非常重要,因此为保证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需做好对数据源端的维护,具体有以下两点。

(一)以IEC61970为基础的维护

61850模型在变电站端通过将文件的SCD格式转换为CIMXML格式,可完成向61970模型的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文件可向调度端传输,当调度端获取文件后就可根据文件创建数据模型。当前智能变电站在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已经获得了非常好地发展,因此可非常轻松地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可完成模型的无缝转换,而且可保持原有的运动规律,不需要改变当前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这也是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进行应用最主要的优势。但是这种应用方式的缺陷也非常明显,表现为使用传统协议在传输数据的同时不能传输模型,缺少了相应模型的支持,而且传输的数据也不能自我描述,需要通过人工建立配电站端和调度端的数据关联,而且为保证数据能够准确配置还需要对关联进行试验,需要人工反复操作,为实际维护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在数据描述方面,IEC61970主要针对的是电网一次设备,保护功能、故障录波、在线监测方面等二次设备的描述方面有所缺失,更没有描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关联。随着智能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其运行集成性、共享性等特征将越发凸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变电运行的各项需求,需要加强智能变电站的模型建设,同时要关注调度端和二次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描述,不断完善变电各个环节的数据维护,从而为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提供充分保障。

(二)以IEC61850为基础的维护

转换并传输61850模型过程中直接使用SCD格式的文件,然后在调度端对格式进行转换,使之转变为61970模型。这样SCD文件中的各项信息就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无论是以此设备还是二次设备都可对相应信息进行利用,并且可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随着状态监测、风机控制等对IEC61850的不断应用,EMS在扩展应用方面还可得到有力支持,可采用IEC61850的运动规则,进而统一通信模型和站内数据,这也模型转换、二次配置、传动试验等环节的实施和维护就可显著改善,最终实现调度端的免维护。和IEC61970相比,由于是在调度端进行模型转换,使大规模调度中心都可通过数据模型来执行维护,而这也对调度提出了一定要求,需根据不同变电站的运行需求调整工作模式,这无疑增大了维护工作的压力[2]。另外对调度的各种业务而言,IEC61850虽然对变电站做了积极描述,但是描述过程过于详细,甚至各个电压等级的数据也包含在内,这对不同级别的调度中心而言会增加其工作压力,更会令调度工作非常复杂。比如市级调度中心需要的是≤110kv的各种电压数据,而通过IEC61850将所有电压数据全部传输到了调度中心,这样市级调度中心就需要从调度中心的大量数据中挑选出的可用数据,这个过程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而且也难以充分实现。另外,如果分别向不同调度中心传输数据,那么对通信网络的要求也将更高,这样会增加变电站在网络通信方面成本,而且IEC61850不能进行优先级控制,二级数据和一级数据容易出现混乱,更影响了数据传输效率。IEC61850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提升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在变电站端传输SCD数据过程中,可预先设置提取级别,比如当利用网络调取数据时,可以先在变电站网站上输入相应数据的关键词,当利用关键词找到相关数据时在进行建模,然后再进行传输即可令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需要进行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两端模型的比对,虽然两种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相同点,但实际上由于两种模型是结合不同目标而建立,因此也会存在明显的模型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来明确IEC61850标准模型在调度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运动机的功能,使其同时具备通信网关机和数据筛选器的功能,在采集到数据同时可在数据级别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形成一个专门针不同调度中心的数据集合。以110kv调度中心为例,通过网关机需要为其建立相应级别的数据集及,然后调度中心在获取相应模型时就可更加迅速。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IEC61850的优先级控制,使高级数据和低级数据能够区分开,并实现优先传输。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赋予了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安全性,保障了电网系统的运行需求。但是智能变电站对各项数据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当前还需要不断完善数据源端的维护,为智能变电站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促进其运行水平的不斷提升。

参考文献

[1]易文.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8(19):90-192.

[2]杨继才.简析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1(4):85-85.

猜你喜欢

维护技术数据智能变电站
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
浅谈电话交换机维护技术及其运用实践分析
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技术探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探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二次设备调试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