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

2019-09-10刘涛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诗文基础知识背景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使得我国文化底蕴无比的深厚,在这充满丰富、多元的文化色彩中,古诗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与后人接触最多的文化,到现在古诗词教学已经和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上,古诗词是重要的内容,在古诗词中承载了传统文化教育,古詩词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本文中主要是对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探究。

关键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我国古诗词主要发展于先秦时期,那个时候诗就出现了,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诗经》,古诗词在每个朝代中都存在着,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中国古诗词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发展最好的,在唐朝中白居易、杜甫、李白等人的诗句是最为后人所喜欢的,他们有着许多作品流传至今并一直在学习中。而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则是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然后就到了现在的现代诗,所以说,我国的古诗词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这丰富的文化韵味。古诗词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初中传统文化教学教育。

一、讲解古诗词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发展历史

我国古典诗词的创作,都有着它独特的背景情况,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古诗词也都有背景的描述,在这些描述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地点又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创作的这首诗词,通过古诗词的背景介绍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以及反映所处时代的一些事情。这是我们在古诗词学习经常用到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对古诗词背景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到古时候的环境是怎么样的,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1]。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只讲课本上有的内容,不足以让学生知全貌,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利用网络多查下要讲解诗词的具体背景以及作者的其他事迹,在可以利用合适的时机加进去,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学习阶段,我们可以把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这样的诗词大家每学期有计划地做一个专题性的学习,把他们的生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做一个完整介绍。这样在学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背景让学生了解到盛唐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特点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这首诗的背景中李白被权贵排挤,唐玄宗赐金放还,从而走上了云游祖国的道路,而这首诗主要是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及满腔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这也就会让学生们在学杜甫的《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诗作时,对于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就会有有明晰的了解。古典诗词只有深刻理解了作者创作的背景,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以及每句词中独特之处。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传统教育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够让传统文化有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古诗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作品中认知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发展历史十分的悠久,而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也有很多,在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每一首古诗词都有着自己的用词手法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些用词手法和写作风格因时代的不同而表现的不一样,特别是在现代文中相比更加的不一样,而要想通过以古诗词这个载体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就应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正所谓,万丈高楼毁于楼基,正是阐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2]。晏殊、欧阳修都是北宋前期词人,词风都属婉约,但晏词典雅,欧词深挚,只有多积累多品味,方有所体会。

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授课,让学生有更丰富的知识基础,也可以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做更好的铺垫。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古时暮春时节,古人们要到在水边洗涤,嬉戏,并举行祈祷,消灾仪式,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那么到了高中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第一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的禊事就非常清楚了,清楚了禊事,对于后文作者所记之事、所表之情,就非常好学习了。那么经过这样的一番系统学习,学生会对祖国文化传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会言之有文。

坚实的基础知识在对古诗文的理解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要理解一篇古诗文中的含义以及诗的精髓,就需要对古诗文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古诗文中所应用到的手法和对诗中所有词的意思都能够理解,才能更好的解读古诗文,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通过古诗文的相关练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古诗文基础知识,学生也应该做到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老师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来增加对古诗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带领学生诗歌朗诵,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更好得开展?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文化修养,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诗歌朗诵课,可以借鉴古人的经验,通过诗歌的朗诵,学生体味到诗歌中的韵味以及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在长时间的对优美诗歌的朗诵中,会不知不觉中感染文化的气息,让学生有种属于自己独特的气质,并且在长时间的诗歌朗诵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我国众多诗歌集中,优秀的诗歌大有所在,他们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以及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3]。所以在朗诵诗歌中尽量选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诵,比如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将进酒》以及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就应该更多的进行朗诵,从而增加学生自己的文化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总结:初中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底蕴,而传统教育可以让学生体味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增进学生的文化气息,而初中古诗词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化的气息以及文化的魅力,而初中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互相辅助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朗诵诗歌和积累古诗词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所以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古诗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46-48.

[2]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7(07):39-40.

[3]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作者简介:刘涛(1976年出生,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教育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古诗文基础知识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跟踪导练(一)5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