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09-10吴学鹏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题杜甫想象

吴学鹏

与诗相伴才是心灵激荡的人生,过早地丧失诗心诗意,是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的内伤。对我们的人生来说,这个代价是极其沉重的。

一、把诗歌融入血液

诗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美学记忆和情感烙印。一部中国文学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发展的历史。西方文学以《荷马史诗》为起点,开创了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而中国文学则以《诗经》奠定了我们的抒情传统,从《诗三百》到《楚辞》,再到“建安风骨”、汉唐乐府,直至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灵动、含蓄、深邃、婉约、豪放、深沉、乐观等特性,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成为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文化秉性。

诗歌的源头在我们的生活,生活创造了诗歌,生活同时也被诗歌塑造。高兴了,“白日放歌,青春作伴”;痛苦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昔我往矣”是征人的悲伤,“呦呦鹿鸣”是宴会的欢娱,“死生契阔”是爱情的坚贞,“桃之夭夭”是新嫁的喜悦。这些情感,这些诗意,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语言与审美,也构成了中国人的情感模式与价值判断。劝人进取,我们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慰人失恋,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母亲节的微信里,满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秋晚会上,永远都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美,体味美,用诗歌抚慰心灵,蕴藉生活。

热爱诗歌吧,努力把诗歌融入我们的血液,流淌在我们的脉络之中。这样,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二、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体验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手段。诗人通过想象把物象加工创造成意象,进而形成意境,我们同样需要展开想象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借助想象我们才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我们的束缚,置身诗境,产生共鸣,最终把自己和情感体验融入诗歌,真切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想象在诗人的创作和我们的鉴赏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高级认识形式。没有想象,李白不可能人在东鲁而神游天姥;没有想象,白居易不会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模拟琵琶女的技艺;没有想象,暮年杜甫写不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同样的,不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的寥廓壮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凄凉,对诗歌的理解只是机械式、表层化的记忆,绝不可能与诗作者产生共鸣,更遑论将诗歌融入血液,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培养的。对诗歌鉴赏来说,首先是以象为本,找到作者选取的特定意象;其次要学会构建画面,努力把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成平面的、立体的乃至活动的画面;第三要学会置身诗境,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哪怕是浅陋的)融入的鉴赏过程中,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设身处地的观作者之所观,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只有这样,我们面对的诗歌才是鲜活的,才会真正进入我们的内心。

三、学几点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也是有技巧方法可循的。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使我们的鉴赏事半功倍,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怀,提升文化素养。

1.眉目传情

绝大多数诗歌的标题就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钥匙。通过诗题,我们可以猜测诗歌的内容走向:如《咏柳》,必是咏物抒怀;《送友人》必是赠别(诗题中有“送”皆是如此);《次北固山下》一定会写景抒情(诗题中出现地名亦皆如此)。可以明确诗歌的类别结构,如乡愁诗、咏史诗、酬赠诗、闺怨诗、边塞诗、山水田園诗等;诗题中只要出现“歌”、“行”、“引”、“吟”,一般就可以确定为歌行体的古风。可以推断诗的表现手法,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或阐明哲理。还可以揣测诗人的情感流向,或抑郁,或豪壮,或缠绵,或悲凉。

2.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一定要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及所处时代结合起来。《尚书·舜典》曾说“诗言志”。好的诗歌,一定是从诗人内心流淌出来的,它浸透着诗人的情绪,反映了诗人的处境,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及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并准确代入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研读杜甫的《蜀相》,除了要对诸葛亮的生平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同是登高抒怀,25岁的杜甫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乐观、自信,自然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而至暮年,孤身飘零江湖,贫病交加,登高之后只能哀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实杜甫中晚年还分别写过一首望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的《望岳》由于诗人仕途遭挫,理想破灭,情绪都不再高昂。)

又如同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离别的哀怨:“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而初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显然是和这两个历史时代迥然不同的精神氛围分不开的。

3.一针见血抓关键

古典诗歌当中往往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词语,或凸现情怀,或彰显意境。准确抓住这些关键词,尤其是诗歌中表现情感的词语,有助于我们提纲挈领地理解诗歌意蕴。比较典型的象“愁”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思乡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亡国之愁,“离愁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离别之愁,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是文人骚客的闲愁。此外还有“悲”“恨”。如“但悲不见九州同”、“高堂明镜悲白发”、“此恨绵绵无绝期”、“商女不知亡国恨”等。这些词语,皆是我们鉴赏诗歌最好的突破口。

4.了解常用手法

鉴赏古典诗歌,还须了解古代诗人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运用典故、直抒胸臆等。明了这些手法的特征及作用,鉴赏诗歌时有意识的以其为媒介,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理想情怀。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热爱诗歌吧,给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生命多增添一些缤纷绚烂的诗词歌赋,努力做一个优雅、文明、有底蕴的人。请牢记:腹有诗书气自华!

猜你喜欢

诗题杜甫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登高
品味诗歌情感四密码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绝句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五法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