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理论支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9-09-10季爱民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蓝藻巢湖滇池

季爱民

摘 要:随着我国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老师“教”的指导下发挥其创新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做”与老师的“教”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强制、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实现教育领域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支撑;地理教学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这一新颖观点,就要我们弄清“生活教育”的内容以及本质。在陶先生的理念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把生活当成一个大课堂,没有教育的生活就是失去了灵魂和生命。因此,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会在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将现实生活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下面本人将在“生活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所得出的结论下,谈一谈自己粗鄙的教学看法。

一、“用生活来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传道、授业”的教学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书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且书本知识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必须创造学生易于接受知识的另外一个新方式!

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道生活类作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开始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培养创造型人才时,学生对这道作业普遍有极大的畏难情绪,但笔者不气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并及时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由刚开始的抗拒心理到慢慢产生兴趣,紧接着积极地参与,进而乐在其中。例如,在进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教学的课堂上,有个学生展示了和当节课相关的课外内容,他从微观的研究方向联想到宏观的研究内容,将自己的亲身体验融入到自己的积极思考中。这位学生后来还在课堂上将生活中遇到的水华现象和相关的地理知识分享给大家,最后还呼吁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地球的水资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对这道生活作业进行课后总结时,笔者发现学生展示的材料信息范围越来越广、知识材料数量也越来越多,展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以唱歌、相声、PPT、朗读等诸多形式来向其他同学介绍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使用了新媒体。每次同学们的展示,都是全班同学和老师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地理知识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二、“给生活以教育”,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给生活以教育”,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文本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实际中。如:进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内容教学时,笔者引入了2007年6月巢湖、滇池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蓝藻爆发事件。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询巢湖、滇池蓝藻爆发的状况,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巢湖、滇池蓝藻爆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巢湖、滇池蓝藻爆发的人为原因是什么?(3)巢湖、滇池蓝藻爆发对自然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人类应该做些什么来预防巢湖、滇池蓝藻爆发?课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课件播放了关于巢湖、滇池秀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巢湖、滇池风光,让学生感受以前巢湖、滇池的歌美、水美、风景美,然后观看被污染后的巢湖、滇池水的图片。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给生活以教育”。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了课前思考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观点:(1)我们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2)作为企业或政府领导者,不能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搞欺上瞒下的行径;(3)加强环境的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垃圾的分类意识。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解答,学生就学会了运用书本知识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三、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创新能力不可能在课堂上坐着听课而自发形成,应该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思考和探索,以实现创新素质系统要求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形成创新技巧,获得创新成果。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确定主题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访问,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创新能力。例如:进行《工业布局》内容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通州大富豪集团过去和现在的位置,进一步组织学习讨论如下问题:(1)通州城區的主导风向是哪种风?(2)啤酒厂有什么环境污染?(3)假如你是政府组织者,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应该把啤酒厂布局在哪个方向?(4)假设你现在要买房,你会在啤酒厂附近购买房屋吗?(5)影响通州大富豪集团搬迁有哪些因素?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解决,将自然地理规律和人文地理原理紧密结合,既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进行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用生活来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给生活以教育”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探索重点来研究陶行知相关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启发,以期能够给高中地理教学以合理建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邓玉秀,林艳菊.在地理教学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福建陶研》,2014,10.

猜你喜欢

蓝藻巢湖滇池
有“青苔”,请慢行
大美滇池岂能毁于逐利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快速城镇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
浅谈环境保护中蓝藻水华的治理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
可怕的蓝藻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