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型净水箱处理城市雨水径流措施▲

2019-09-10王文玉冯传平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19年3期

王文玉 冯传平

摘  要:在不同进水浓度、停留时间和生长季节条件下,由于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释放有机碳,COD去除效果不佳。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D进水时,去除率可达48%。污水中NH-N和NO-N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行水期,NH-N的去除率在38%到87.5%之间,而NO-N的去除率在46%到71%之间,而在停水期,两个数值分别为95%和85%。证明生态型净水箱护岸系统对城市雨水初期径流起到有效净化作用。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雨水径流污染;生态型净水箱

中图分类号:TV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19)03-0000-00

0引言

目前在城市水源污染控制中,除了城市管理和法规等非工程(技术)方法外,多种工程措施也有广泛应用。尹炜等提出了通过源处理、输移控制以及汇处理等程序来对地表径流污染进行控制。赵建伟等也进行过相关研究,他们将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将进行系统分类,总结出植被过滤带、人工湿地、滞留/持留系统、过滤系统以及渗透系统等类型。

所谓净水型护岸就是以该理念为前提实施的,以净化径流污染为目的。具体来说,细分出了诸如生物浮床、人工湿地以及植物过滤带等易操作的生态系统方法,是目前正在普遍使用的几种主流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沿岸坡径流而下的面源雨水污染控制提出了生态型净水箱,将水中生长的植物作为主体,利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自净原理,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生态型净水箱

在进行生态型净水箱制作时,使用混凝土预制而成的砌块,在中部用隔板进行分离,在正面的一侧面做出孔洞,用来溢流,然后内部填充上卵石等滤料,将棕纤维垫固定在滤料上,在棕垫上面种植植物。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知,污水从净水箱上表面流过的同时,由于扩散供氧作用,可携带溶解氧渗透进入下层滤料,同时兼具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功效。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用水

本研究总结了车伍、仁玉芬、侯立柱等学者所进行过的针对北京市区降雨径流污染后,确定配制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基准值,如表1所示。

1.2.2 實验系统

如图2所示,本试验系统由四层生态型净水箱组合而成。净水箱中间设隔板,从而使污水在净水箱滤料内的渗滤行程最大化;在隔板靠近箱体后壁的地方,专门设置孔隙,隔板可以有效的分出两个格室,两格室的液面是存在高差,当污水从没有溢流口的一方流入净水箱的时候,通过水的压强原理,可通过空隙流入到另一侧的箱体中。

净水箱内的多孔陶粒粒径1~1.5cm,其厚度大约为12cm,而用于植物生长的层级厚度为10cm,棕纤维的填充密度为47 kg/m,溢流孔的直径大约为0.8cm,数量为三个,距离箱子底部的高度为20cm,也就是说箱子的承载水位最多为20cm;为了方便后期测量,我们在花斗的部位没有填充陶粒,以便于后期检测槽以及取样槽的使用。

1.2.3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确定

高浓度污染物雨水发生于降雨初期,持续时间15分钟到30分钟,污染物的浓度会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一般人工湿地处理路面径流污水系统中,将HRT设为0.5h。常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HRT通常在数天以上,延长HRT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但会对湿地系统的处理能力造成损失。

为了研究生态型净水箱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每种浓度的实验用水设定三种不同的HRT,分别为0.5h 、3h和6h。

1.2.4 降雨间隔时间的确定

上海市的降雨周期大概为9天,为了检测该实验结构对于降水期较短时的污水处理能力,在实验中将周期设置为5天。

1.2.5 实验过程

本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行水期与停水期。行水期设定为5个HRT,即整个降雨过程包括径流形成及径流汇入河流的时间,主要考察净水箱内水生植物对径流雨水的拦截作用。停水期则在行水期之后,相当于降雨的时间间期,时间为5d。此阶段主要考察净水箱内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为使净水箱出水水质不受原存水的影响,在进行每批实验前,先注入300升的水,等到将净水箱内的所有存水排出后,再注入200升水用于实验。

行水期间连续走水5个HRT,每隔1个HRT取4层净水箱内的水样进行检测(5次/d)。在停水期,每天定时取4层净水箱内的水样(1次/d)。

本研究进行了进水浓度、HRT及植物生长期对生态型净化箱系统的人工径流雨水处理性能实验,其中植物生长期实验在中浓度进水、HRT=3h和四层组合净水箱条件下,在夏(8月6日-8月12日)、秋(11月12日-11月18日)两季进行。

1.3 检测指标

本研究的检测指标为T、DO、 pH、NH-N、NO-N和COD,其中T、pH和DO使用了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来进行测定,NH-N、NO-N和COD则使用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

2.1  不同实验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

本实验中,进水COD都是可溶性质的,如图3所示,总体上来讲,净水箱系统COD去除的效果不能让人满意,平均的去除率只有20%上下。从上图3a中我们可以看出,出水的COD值会伴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在行水期间,低浓度、中浓度以及高浓度进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23%、6%、以及48%,呈现出随进水COD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而在停水期的时候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的COD去除率则分别为-112%、27%、28%,同样呈现出随进水浓度的增加提高的趋势。而且,在行水期和停水期的时候,低浓度进水的COD去除率均显示为负值。

从图3b中出水COD值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了正相关的关系。在本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净水箱对COD的去除能力基本是非常稳定的,从上图3c当进水COD不变的前提下,行水期中COD的去除速率与棕纤维有机碳的释放速率维持不变,从而出水的COD值也不会改变。出水COD浓度会伴随时间的长短呈现出略微下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进水对植物生长床内有机碳会造成冲刷而导致的。在停水期的时候,棕纤维释放的有机碳不会出水带出,所以箱内COD会迅速堆积,当COD值增加到与棕纤维有机碳释放相平衡的程度,净水箱内的COD值不再发生变化。

2.2  NH-N的去除效果

从图4a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行水期时,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进水中NH-N的去除率的数值为57%、52%和59%,从数值上看是比较有效的,而且数值接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本次实验条件为前提,各种浓度中NH-N去除率并没有明显区别。通过DO曲线我们可以看出,行水期的时候,DO值大概维持在每升4.5毫克左右,而在停水期的时候,其数值大概为每升3.5毫克,也就是说溶解氧会比较有利于硝化细菌对于NH-N的转化功能。

通过图4b我们可以看出:HRT對NH-N去除效果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NH-N的去除率分别显示为38%、52%、以及60%,也就是说NH-N的去除率会随着HRT延长而增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HRT的延长会使硝化作用发生增强而导致的。在停水5天后,NH-N的去除率则分别显示为95.3%、94.4%和94.1%,也就是说三种HRT下,停水期的NH-N去除率是没有区别的。

通过图4c以看出,行水期的NH-N去除率在夏秋两季分别为87.5%和88.1%,停水5天后的去除率分别为显示为夏季的87%和秋季的85%。而且不管在行水期或者停水期, 夏秋两季NH-N的去除效果并没有明显区别,而且效果较佳。

2.3  NO-N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效果

观察图5a可以发现,在行水期时,在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三种进水中,NO-N的浓度会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降低现象,大约为46%、60%和66%,且伴随进水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在停水期的时候,低浓度、高进水浓的度NO-N会随着停水时间的延续而表现出下降趋势,中进水浓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高浓度DO会加强硝化作用,减弱反硝化作用,反之亦然。当停水5天后,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三种进水浓度NO-N去除率显示为28%、80%和56%,其中中浓度的NO-N去除效果数值显示最高。

通过图5b可以看出,HRT对NO-N去除效果造成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当进水期的时候NO-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0%、以及53%,也就是说NO-N去除率会随着HRT延长而出现降低情况,这就与我们前面提到过的NH-N去除率会随着HRT延长而增大的结论一致。

从图5c可知,除停水期的第5d,在行水期和停水期,NO-N去除率都是秋季高于夏季。原因是净水箱内异养菌数量秋季比夏季少;而且低温和高DO会抑制反硝化作用。

在不同条件下,净水箱系统对以上三种物质都可以明显的进行去除,但是去除效果差异较大,在行水期时,NH-N的去除率大约为38%-60%,NO-N的去除率为53%-71%,而在静水期时,NH-N的去除率可达95%,NO-N去除率也会高达85%。出水COD由于受到棕纤维有机碳释放影响,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在高浓度进水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48%。除COD外,对于NH-N和NO-N在夏季和秋季也会有明显不同。

参考文献

[1] 黄少雄,衷平,石翔.人工湿地在路面径流污水中的应用[J].交通部科学研究院,2006(7):229-235.

[2] 王彦红,韩芸,彭党聪.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J].环境工程,2006,24(3):84-86.

[3] 赵建伟,单保庆,尹澄清.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7(12):1-5.

[4] 尹炜,李培军,可欣等.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治理技术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24 (5):533-536.

[5] 何旭升,鲁一晖,章青,等.河流人工强化净水工程技术与净水护岸方案[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26-29.

收稿日期:2019-05-2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编号:2007AA06Z35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J08B04,2006BAD01B03。

作者簡介:王文玉(1984—),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污水处理技术。

WANG Wenyu,FENG Chuanping

(1.Beijing Taol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100078;

2.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is study with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inflow concentrations, HRTs and hydrophytes growth ph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cellent effect for NO-N and NH-N removal, except organic contamination reasoning from the TOC release of palm fiber in hygrophyte planting bed, howeve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the high level concentration influent could reach 48%.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to NH-N and NO-N were respectively 38%-87.5% and 46%-71% during the water passing phase. Furthermor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water stored phase are more than 95% for NH-N and 85% for N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ater purifying box revet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clean initial runoff.

Keywords: non-point pollution; runoff pollution; ecotype water purifying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