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瑞安“清明早”名茶的文化底蕴

2019-09-10王楠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
关键词:名茶瑞安文化底蕴

王楠

摘要:瑞安“清明早”茶曾被列为浙南四大名茶之一,但是近年来,瑞安茶产业发展呈滞后萎缩状态。而地方人民对茶的研究重视程度不足,中国是茶文化大国,文化又是茶叶成名的重要因素,“清明早”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的文化底蕴值得挖掘。本文将从瑞安“清明早”的空间分布、时间距离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展示其身为名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瑞安“清明早”;名茶;文化底蕴。

引言:

作为温州的四大名茶其中之一的“瑞安清明早”,它主要分布在瑞安市和浙江的部分茶区。原先的产地是瑞安潘岱乡。在明代时,它曾经被封为贡茶。目前主要分布在马屿、高楼、湖岭、陶山等西部山区。“瑞安清明早”作为瑞安市首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温州地区也是属于珍贵的品牌。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王镇恒、王广智对名茶的定义归纳,瑞安的“清明早”茶符合许多的条件。但是对于瑞安“清明早”的研究与规划甚少,基本没有涉及名茶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研究。作为浙江省地方茶农创制的名茶,这些年来,产业发展却滞后明显,因而,“清明早”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亟待人们的关注,并以此来带动发展。本文将从瑞安“清明早”的空间分布、时间距离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展示其身为名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一、空间分布

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名茶从属于一定区域的文化建构。[2]因此,瑞安“清明早”作为地方名茶,最能体现区域的文化建构。瑞安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拥有许多种地形如山地、丘陵岛屿等,农业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全年都没有极端的气温,冬天时间短夏天时间长,季节间的分界线比较明显,无霜期时间长,降水量的布局平均,光和日照的时数较多,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将近20度。光和热的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里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的背景。

瑞安清明早茶的产地是以洪地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如高楼陶山等地。有机的肥料会进行施放,通过有序合理的管理,形成自然的环境。这与高楼的城市分布有关,城乡的文化的和谐建构,进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陆域土壤硒含量高,硒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所以种植出来的富硒茶也有这样的功效。硒元素会使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加速,淋巴细胞的增殖增速。茶园因为地处乡下,还没有被城市开发,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是全国少有的连片无公害茶叶基地,生产的茶叶质量上乘。

所以,从瑞安“清明早”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地方文化的建构。而地方文化的建构有为名茶增厚了文化底蕴。

二、时间距离

在历史的时间跨度中,瑞安市的茶叶种植有着悠长的历史,早在唐朝时就有开始种植,瑞安“清明早”名茶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累,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瑞安清明早”在明朝的时候被封为贡茶,和“泰顺三杯香”、“永嘉乌牛早”、“平阳黄汤”一起称为浙南的四大名茶,曾经有较高的知名度。

此外,古代的瑞安在,是一处文脉鼎盛的地方,有许多文人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这也为“清明早”增厚的文化底蕴。一千多年前,“山中宰相”陶弘景,在陶山隐居时著书名为《本草经集注》,他会在在闲暇之余修道、品味茶苔与种植草药。东晋道士许逊,曾经居住在圣井山的山脚,取圣井山的泉水,冲泡清明早茶,修炼道功。在南宋百年时间里,在圣井山下,有被誉为“中华进士第一村”的曹村,人才济济,出了近百位文武进士。其中以礼部侍郎曹豳为代表的曹村读书人,品茶诵经。明代的爱国忠诚卓敬,嗜茶言志,《客至》一诗显示他忠耿情怀:“竹外烹茶费屡呼,提壶贳酒绕村无。同餐麦饭无难色,气概知非浅丈夫。”

文人的古籍诗词的记载与历史的渊源呈现出“清明早”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社会实践

名茶本质上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名茶是文化的一种,文化是人类创造成果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所以它作为人类创造的一个组成,是物质与精神成果的共同体现。瑞安的“清明早”茶,不仅有长时间的历史与不断的演进,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不断上进创新,对卓越不断追求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从“清明早”的发展经历与现状显示出来。[2]

关于地赖村有对茶叶的实践开始的故事记载。地赖村原先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八百多位村民因参与水库枢纽工程的建设,离开家乡,只有三百多人其中多数还是老年人,仍然留在村子里。在两年时间里,该村后的山便成了荒山。村民分居各地,但都对山地变荒感到可惜。随后,在老村支书的征集下,有十来个村民开始开荒种茶树。从此,民众对茶叶的实践兴起。

此外,人们在茶叶的喝法上也有不断的创新尝试。在瑞安高楼镇,有两个突出的农产品,分别是茶叶和石斛。高楼镇的茶农经过创新和发展给出了实验结果:铁皮石斛+“清明早”土茶=“壹斛好茶”。和普通的茶叶不一样的地方是石斛红茶要发出特有的茶香,必须要用高温蒸煮才行。在唐代以前,最广泛的饮茶法是古法煮茶,并用纯手工的古法制茶,这样煮出来的茶才更正宗,才能使红茶味里透着铁皮石斛的清香。

从“壹斛好茶”的特殊的制备方法来看,石斛红茶是由石斛和红茶在各自发酵的基础上相融合形成的茶。该茶能否成功取决于石斛发酵的程度。发酵适宜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是制茶师多次尝试的经验总结。经过将近半年的探索与试验,人民在原有的基础上才成功研制出石斛红茶,并得到了制茶界的一致好评。要制作石斛红茶,一般茶园的茶叶和大棚种植的石斛是远不够格的。其需要的原料质量极高,需要拥有百年历史,生长在高山上的老茶树叶和生长在露天的铁皮石斛,配合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没有过多的人为干涉,对纯自然的追求,才能達到发酵的要求。同时,在民间邀请制茶大师来发展新品质良的茶叶,从而提升利润空间。

在瑞安“清明早”名茶的发展中能看出人们的不断实践与智慧的结晶。“清明早”能成为名茶,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力的结果,也是在这种创造力的推动下,使茶不断进步和发展。

茶是中国独特的饮品,为国人所推崇,饮茶的举止更是历史的各代文人雅士的广大的嗜好和特有的文化形态。对地方名茶“清明早”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值得人们深入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1).

[2] 龚永新.中国名茶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力.江苏商论,2012(9).

[3] 李茂荣,瑞安清明早[J].茶叶文摘,1990.

猜你喜欢

名茶瑞安文化底蕴
风筝
快乐农场
荡秋千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我的生日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