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9-09-10耿康康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

耿康康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这既是一场教育事业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而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以期满足当下多元化的建设需求,是此项变革过程的重要目的。鉴于此,在中学生社团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教育机构的重点和难点。故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社团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社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了培养措施,以期为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社团;载体作用;综合素质;创新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满足了社会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为适应新世纪激烈的教育竞争,教育机构逐渐提高了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个体个性素质发展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发展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现已成为了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学生社团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述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现下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旨在学生个体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三观”的确立,故此在社团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学校借助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培养,成了各教育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通常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保障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为后期个性素质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了当下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2.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素质教育过程中,高校课堂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受教课堂,由学生因兴趣爱好而组成的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文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故此,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社团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学生社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多元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应试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故此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成为了现下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社团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高校课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借助社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成为了现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社团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在探索精神的不同表达形式。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对于周遭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中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与高校课堂教育相比,在社团熏陶过程中降低了学习中的压力,从而解放思想的同时,有利于个性素质品质的形成。

2.為中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不断的突破自我,从而激发出他们最大潜力的同时,将这些潜力转变为无穷的创造精神,进而提升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中学生在面临高质量社团活动的困难时,一方面会将开放性的心理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从而为学生拼搏精神的形成、坚强意志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社团活动实践中,创新成果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即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进而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为后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为中学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创新环境

环境作为学生学习和生存的重要场所,在启发学生思想、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此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文化氛围的重视程度,通过创造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进而为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了中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

学生社团作为中学生受教过程的“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实践方面创新能力的同时,审美及设计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以绘画、手工为兴趣爱好组成的美术社团,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由传统的应试人才逐渐向创新型人才方向转移,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型人才能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步伐。故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对其提高措施进行了深度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社团为载体,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一方面不仅可以在高校中依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还能对教育过程进行不断的开拓创新,进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课题项目: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社团活动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701197.

参考文献

[1]王肃元,马虎银.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5):117-121.

[2]刀戴冰.略论社团建设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台州师专学报,2001,(11):156-158.

[3]曹国圣,申勤俭.大学社团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南京农专学报,2002,(10):141-143.

[4]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精神文明建设.2017,(12):113-115.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