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9-10刘琛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文化教育文化自信

刘琛

摘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只有对我们民族、国家以及政党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才能够保持国家发展的持续生命力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耦合性,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既有着发展的必要性,又有着很强的可行性。本文将从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究二者融合的路径,为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提供相应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政治信仰;传统文化

引言

近年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点,因为只有对我们所拥有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形成内心的认同和自信,才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部分国民在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犹豫甚至是怀疑,所以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融入文化自信能够有效改善国民精神文化面貌,增强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一、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可行性,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和耦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历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发展,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文化自信同样是要求學生对自己民族、国家以及政党文化历史的自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历史文化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内涵,二者存在交叉包含的关系。所以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遭遇的阻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处于长期疏离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革命历史以及理论的教学课程,与文化教育课程处于长期疏离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师更多的是聚焦于我国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以及红军们的吃苦精神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讲授。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疏离关系导致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一步到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西方文化输入影响师生政治信仰的坚定性

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影响,西方文化输入占据上风,其中所携带的价值观念以及政治观念等更是对我国师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和理性认知等形成了误导。美日韩动漫产业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都远高于我国,动漫文化输入过程中其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都随之进入中国市场,让部分教师的政治信仰发生动摇,难以理直气壮地去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学生通过动漫产品以及网络资料等,对中国历史和革命文化等产生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抵触等情况。

(三)文化自信仅停留在感性阶段

当前很多学生的文化自信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甚至出现了盲目自信的情况。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学生并不能分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对于中国革命文化也不能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严重影响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一)积极寻求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积极寻求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关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研组成员立足中国文化,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维度上来寻求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例如可以结合中国红军长征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分析红军的坚强意志以及牺牲精神,也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等。从切入点入手,能够让文化自信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感叹革命先辈们所作出的牺牲的同时,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力量,继而形成或者增强文化自信。

(二)深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文化自信融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坚定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教师们坚定文化自信和政治信仰。因此,在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深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地选择党员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由学院的党组织部书记定期与思想政治教师谈话,了解其思想动向等,保证其政治信仰和理想不动摇。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拥有良好政治信仰的教师引领下,学生也能够逐渐摒除西方文化输入的价值观影响,通过网络以及书籍等自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革命历史文化,在教师和书籍的双重影响力下对自己民族、国家以及政党的文化产生心理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提升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需要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文化展馆以及革命纪念馆开展,或者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基因,深化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感性认知。在感性认知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圆桌风暴或者辩论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认知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参观活动或者对于革命历史文化的认知。在讨论当中能够将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园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准备相关文化题材和文化创新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实践中理性认知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一来,文化自信可以说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实现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共性,二者的融合也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但是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阻碍,例如教师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推动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彻底改变上述情况,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信仰坚定程度,综合各类校园活动让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曲扎. 坚定文化自信  共建精神家园[N]. 西藏日报(汉),2019-11-08(001).

[2]西安培华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丁亚莉. 新时代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N]. 科学导报,2019-11-08(B02).

[3]周素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19(11):130-132.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文化教育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 的学理探讨及价值意蕴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