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9-09-10粟洋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粟洋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教材大纲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向学生渗透学科核心素养。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实现有效教学展开研究,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和社会责任,逐渐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科知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学科知识本身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的素材很广泛,可充分进行兴趣教学。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基于核心素养下实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就是要把兴趣教学与培养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完善,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中,逐步将核心素养的内涵渗透到知识理论的传授和实验操作中以实现生物学科有效教学。

一、基于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是生物初级理论知识、生物实践探究与生物基础实验操作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指导,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知以及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对生物学科产生一定的认知到主动去探索、发现生命规律,逐渐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在认知生命规律中把生物圈与细胞的学习一直联系起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以更好的理解。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通过对人体构造、植物构造、生物圈的构造让学生了解生命系统中的层次关系及相互影响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病毒有一定的认知,将其与细胞区分开,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病毒对人体的危害,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结合相关概念思考分析为什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且全面的教学,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有效掌握章节核心知识。

二、贯穿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知识的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在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探究大自然中的生命规律,科学地对生命进行诠释。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维角度感受生命规律的存在。基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探究与发现,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生命的科学认知与深入了解,更能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教师在教学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来辅助学习。为了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细胞中色素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环境安全和实验用品准备妥善的情况下,改革课本实验常规教学,让学生先明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思路、步骤再进行严格操作。实验中比较各组的实验效果,并讨论再从取材、药品的替换、操作仪器等方面进行改进,形成新的实验报告。教师在此教学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和结论再让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去探索光合作用过程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并掌握植物细胞内部叶绿体发生光合作用应具备的物质、结构条件。由此还可以对光合作用发生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进行探索、思考、归纳。比如:哪些手段可以提高大田中粮食作物的产量,实际生活中技术人员如何多角度提高菜棚的作物的产量。这些教学手段的巧妙设计打破了传统按章节逐点讲解的习惯,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最终能对一个生命现象及规律更深刻的掌握,也能有效面对高考对知识能力的考查。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认识自身,并与自然和社会进行真正的接触,在实践中感受到生物学科无所不在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创建生物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生物野外考察实验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各种生物和无机界的关系,向学生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呼吁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实现高中生物课堂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教学。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沙漠、湿地、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的参观考察,不仅认识大自然的神奇,更要形成生态意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领学生参观生态农业园,通过真实环境让学生体会我国农耕文明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对于学生设计生态农业模式,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特点更有帮助。在实践学习中,学生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也体会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这些操作理念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因为高中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对学习的认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此基礎上渗入核心素养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范畴、学习方法的完善,更助于高考核心概念、重要考点深入的掌握。总之,通过教师学习生物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融入自身的教学经验带入到课堂上才能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欢,徐世才.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才智,2019(18):103.

[2]白榆婧.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69.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