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的建构与实践分析

2019-09-10胡琴陈中淋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实践

胡琴 陈中淋

摘要:少先隊是将少先队员努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队伍。而要培养这样一支队伍仅仅依靠良好的文化课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少先队员们有健康的身体和高尚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一个良好的少先队员的称号,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的原因。

关键词:竹文化;特色少先队活动课;实践

引言:校园是少先队员们接受良好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现在状况下,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学校都过分的注重对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出现了少先队员们内心的精神缺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缺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设了以“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少先队活动课以此来加深少先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学习的课余时间内,丰富少先队员们的精神文化修养。、

一、建构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少先队活动课是中小学日常教育课程中所不可缺少的课程,习近平主席曾经就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将青年人培养好了,祖国的未来才会繁荣昌盛。少先队活动课是将培养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主,以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标,教育少先儿童从小争当优秀儿童,遵守少先队员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品行,思想和行为习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时刻准备着。

建构少先队特色活动课也是符合当代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在儿童时期,少先队员精力旺盛,是养成兴趣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建构少先队特色活动课能够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作用,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加深少先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少先队员的文化素养,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少先队员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中茁壮成长。

二、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文化特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古代便有象征着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他们象征着的品质分别是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经常出现在古人的文学著作之中,用他们来表达着作者们的精神追求,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今天仅拿“竹”为代表的进行详细的介绍。“竹”:所代表的是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竹”的精神内涵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息息相关,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以谦谦君子为追求,选择以“竹文化”为载体的少先队特色活动课更加契合我们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少先队员们充分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竹文化,养成想“竹”君子一样的谦谦君子之风。

三、以建造“竹文化”为依托,在活动课过程中育人

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程有别于日常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之中,主要是发挥老师的宣讲作用,先让老师进行系统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程不同,活动课开设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活动课程,相对于校本课程来说,活动课程的活动时间肯定是少于校本课程的,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活动课程的兴趣,仅仅依靠那一点点老师讲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在我们开设少先队活动课程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活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而怎样提高学生对于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程的兴趣呢。首先,我认为应该依靠“竹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竹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去吸引少先队员主动的学习深入了解,以此来丰富少先队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我认为仅仅依靠“竹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来吸引学生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我们应该做到“酒香巷子浅”,在学校开设的少先队特色活动课程中深入建构活动框架,开设学习网络,形成组织体系,让少先队员们在快乐、方便的情况下学习中华优秀“竹文化”。

四、在“竹文化”活动课下寻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学习的过程向来都不是鼓励存在的,在如今这个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相对缺失的时代,教师工作者们在为少先队员们讲述“竹文化”的同时,自己也能够了解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要知道优秀文化是不分年龄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给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们都带来启迪,时刻影响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建构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活动课不仅仅能够给少先队员们带来优秀的影响,还能够提高教师工作者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好活动。

五、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通过建构“竹文化”特色活动课,能够更好的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祖国的花朵,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翁少静. 以“竹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 师道:教研, 2016(9):9-9.

[2]吴益俊. 《基于地域竹文化资源的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报告[J]. 写作(下旬刊), 2016(10):91-94.

[3]楼翀. 以“少年地铁学校”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课的研究与应用[J]. 少先队研究, 2017(4):16-19.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