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践行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9-10杜翠花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层次性意识

杜翠花

所谓“养成”即培养使之生成。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关于养成教育的界定,教育学者薛玉山认为“养成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严格管理、行为训练、规范反馈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教育指向内化,养成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小学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在其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10来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小学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具体阐述为七个要素:

(1)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天天洗脸、洗脚,早晚漱口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习惯的养成。

(2)自理能力的培养:具体指穿衣、叠被、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生活技能的养成。

(3)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所谓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是可能观察到和记录到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活动等一切学习实践活动。

(4)爱国意识的培养:即能认识国旗,知道爱护国旗,能分辨并会唱国歌,升旗要立正敬礼等知识和习惯的养成。

(5)社会公共意识的培养:如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等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6)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即从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以使学生从小掌握礼貌待人等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

(7)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诚实、正直、谦虚、宽厚、富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意志和品格。

二.小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工作中的所见所感加之查阅资料,发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为:

1.学生践行个人卫生习惯的能力差。我所任教的这班学生是从一年级一直随班跟上来的。从一年级一入校,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卫生习惯的讲解,并亲自领着学生认识厕所、洗手间的位置,并告知学生勤剪指甲,常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但是到了五年级,仍有3到4个学生卫生习惯不好,鞋袜臭烘烘,脖子胳膊黑乎乎。

2.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足。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巨婴”、“妈宝男”……这些词语归根结底是没有养成基本的自理能力。本学期,我班参加了市共青团委组织的山青世界综合实践训练活动。五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集体生活5天。虽然在活动伊始,教官们对套被罩,装枕套等活动进行了详实的指导。但是仍然有两三个孩子把被子装反了。至于换洗衣物、洗脸洗脚等基本卫生习惯,能够落实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

3.多数学生需要加强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五年一路走来,我发现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学习困难的孩子与日递增。通过我的细致观察,发现之所以出現如此现象,跟学生的听讲习惯、思考方式、家庭作业习惯不良,有着极大的关系。

4.社会公共意识的培养落实不到位。社会公共意识内涵丰富,如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等习惯和意识的培养,都是其重要的组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明白知道这些社会规则,但是能自我约束,贯彻执行的人却少之又少。

5.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指导不足。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离不开与别人的接触。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我国在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方面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掌握礼貌待人等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

6.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需要重视。一个健康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有强健的身体,也离不开坚强的内心。而现在的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就容易让人忽视,抗挫折能力差、不自尊自爱……从而导致青春期叛逆严重,动辄就发生学生因几句口角就跳楼的事件。

三.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笔者依据自己工作中的摸索,积累了如下几点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坚持科学的养成教育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在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小学生个体主动性,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养成教育要面向全班学生制订养成教育目标、方法和内容。

3、方向性原则。养成教育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起点的,要把握其方向性,就要时刻以《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导向灯”。

4、层次性原则。所谓“层次性”是指:一是养成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即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年级制定有层次性的养成教育的目标;二是养成教育的方法要有层次性。

5、动态性原则。学生是不断成长的完整的人,因此养成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随时改进养成教育方式手段。

(二)采取两种养成教育目标制订方式

1、低年级自上而下教师制订养成教育内容。所谓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建设目标细化归纳出一些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并督促学生执行。因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以权威人士的命令为规则的阶段,他们认识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的遵守和服从权威。这时教师要明确规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2、高年级自下而上师生议定养成教育内容。所谓自下而上的方式是指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与小学生共同商讨议定出具体的养成教育的要求并形成日常行为规范,以便学生自觉执行。因为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已有义务意识,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种独立于外界的内心的评价标准。因此这一时期应注意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小学生自己确定养成教育内容。这样,小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出现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小学生自觉践行。

(三)充分利用好班干部这一小助手,有布置有检查。

小学生具有自控能力差,心智不成熟的特点,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要求,具体分工到人,每项班级事务只要布置下去,就得有督促检查负责人。班主任老师最忌讳要求含糊,学生执行起来模糊,从而拖拖拉拉,不了了之。

(四)在实践中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我约束力

自我控制力的提高与抗诱惑力的增强是相辅相成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利用班主任的有利身份,结合学校及任教学科的特点,不时的举行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搭建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在团队合作中的自我约束力。例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小学生自觉去完善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搭建家校共育桥梁,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活不仅接触师生,更多时间是跟爸妈一起度过。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践行新的养成教育内容时要跟家长讲清楚,说明白,我需要你们在家如何配合好我。这样家校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我们的养成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层次性意识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向自己道歉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