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引入启发式教学

2019-09-10冯丽园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启发式小学数学

冯丽园

摘  要:启发式教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它以注重各知识点的概念及原理的关联,提供发散思维的思考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将学生真正放置到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会找寻到一节课中“引导”的支点,以此为教学契机,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数学;启发式;教学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会学习”,要求学生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如何实现学生学会学习,这与在教学中教师进行启发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探寻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对启发式教学形成了一点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启发式教学有所借鉴帮助。

一、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逻辑思维较为薄弱,故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来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始终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着眼于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譬如,在教学“读统计图表”时,笔者将知识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调查同年级学生喜爱的食物,并将自己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地记录。在教学中,笔者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启发学生对统计图表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思考。与此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从统计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讨。由于这些数据是学生亲自调研进行汇总收集的,所以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易于被调动起来,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学生都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在该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通过生活化统计问题,受到启发,懂得以生活角度看待数学问题,树立了应用意识。

二、“以问促学”教学法

“以问促学,以问激趣”,往往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学习“推理”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出了一道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认识推理。题目:两只手合起来一共有6个珠子,左手有2个,请猜一猜右手几个珠子?这道题其实运用了简单推理,只是学生通常意识不到。故而,在刚上课时,笔者以巧妙“猜一猜”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推理的世界”,从而启发学生与推理建立链接,进行深入地思考。笔者接着问学生:“请先猜一猜左手有多少个珠子?一手如果有2个,另一个手有4个,那么请大家猜一猜左手会有多少上珠子?学生满脸狐疑地猜测:“左手是4个,也可能是2个吧。”笔者顺势问大家:“我们能确定左手有多少个珠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最后,笔者问学生:“如果左手拿的不是4个珠子,大家该如何确定左手拿的是2个珠子呢?”通过提问式教学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不给珠子数的范围让学生进行盲猜,给两种可能性使学生不能确定地猜,到给出更多线索和依据,让学生推理。笔者通过“如何确定左手拿的是2个珠子”来启发学生,使学生聚集到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上来,即“左手不是2个,便是4个”。这样,教学通过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数字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借助思维导图的功能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一些数理知识的概念和定义,容易混淆,不能分辨清楚。然而,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具体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学习工具,它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主题内容的主题关系以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形体现出来,从而建立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元素的内在链接。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可视化的特征,它能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合理地呈现出来。譬如,在执教“认识时间”一课时,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及秒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3600秒”。该关系通过思维导图来具体地呈现出来,而这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时间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关系,从而避免对时间概念的混淆不清。

结束语:

简言之,启发式教学是指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其主动获得取知识,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激发了学生“乐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会学”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教学环节找寻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支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探寻热情与欲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国峰.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 数學学习与研究,2010(2):45-45.

[2]  王瑛.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76-76.

猜你喜欢

启发式小学数学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