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在德国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2019-09-10宋燕红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德国

宋燕红

摘要: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也走在前列。德国是长期以来对华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占到欧盟对华投资的四分之一。同时,德国是首个与中国在创新领域全面开展合作的西方大国,默克尔还是最早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并强化“中欧互联互通平台”。随着中德经贸领域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各项交流日益加深。语言作为交流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21世纪以来汉语教学在德国迅速推广,各种形式的汉语教学模式纷纷涌现,在德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德国是欧盟的中心,在全球对外汉语教学推广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德国汉语教学,对推动整个欧洲的汉语学习、加强中国综合影响力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针对当前德国汉语教学的现状,准确找到汉语教学在德国面临的困难,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汉语在德国的推广,从而使汉语教学在德国的发展更进一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德国;现状;问题;前景

一、         引言

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后,德国国内一度是废墟一片,而它恢复迅速,至今仍位列世界强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领先于世界的教育水平。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与德国的往来日益密切,学习德国先进文化的同时推广人们的优秀文化是大势所趋。两国交流要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语言,如何能让汉语教学在德国普及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可以看出,自20世纪初期起,德国政府已开始注重外语教育,20世纪50年代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育已在德国得到普通实行。而直至20世纪末,汉语才刚刚进入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一角,21世纪德国终于掀起汉语学习的热潮。但即使如此,汉语教学在德国中学教育中仍不到普及的程度,汉语教学在德国的推广的道路还很长。

二、         德国汉语学习的现状

当前,汉语在德国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参加各式各样的汉语培训。“汉语热”不仅因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还因为德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有着深深的好奇和兴趣。普通民众把学习中文作为一种乐趣和了解中国的一种手段,也有许多人把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和工作技能去学习。德国的汉语学习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汉语学习发展快、覆盖面广。德国在欧盟是最重视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学习汉语的人数居欧盟前列。如今,德国境内已经开设有19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截止2018年底,全德至少有300余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其中近70所中学把汉语作为正式学分课程及高中毕业会考科目。全德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约1万人,其中5000人把汉语作为学分课程。全德每年各类学汉语人员总数约3万人。根据德国哥廷根学术孔子学院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在德国,有超过70所中学提供常规汉语课程。在德国16个联邦州中,12个联邦州拥有提供汉语作为选修课程的中学,其中北威州最多,计23所。在教学大纲方面,除了柏林及勃兰登堡州共用一个教学大纲外,以上提供汉语课程的联邦州基本都有独立的汉语课程大纲[1]。另外,除了中小学以外,德国有70多所大学开设汉学课程。②汉语学习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目前在德国的汉语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中小学的汉语选修课程;二是德国高校开设的汉语教学(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汉学专业、大学语言学院提供的作为第二外语的汉语教学、业余大学的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三是各种小规模私立中文学校的汉语教学、主要面向华裔子弟。以上几种学习形式各有侧重,同步发展,满足着各个层面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③汉语学习更加现代务实。德国的汉学研究历史悠久,有百年历史,德国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也是从研究汉学开始。近年来,德国治学已逐渐走出“纯学术汉学”,即专门研究中国文学、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更深入探讨中国现实问题。新一代汉学家也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汉语学习的目标也更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实际能力。对许多大学汉学系的学生来说,学习掌握汉语技能的动机目标也更加明确和务实,就是能够有机会积极参与和获取中德两国加快交流合作所提供的巨大发展机遇。

三、         汉语在德国推广中所遇到的问题

汉语在德国还不是一门普及性的学习课程,分析汉语在德国推广中的难题,渴望探索出针对汉语在德国推广的解决办法,使汉语教学在德国的发展更进一步。为此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德国学校在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     是汉语和德语这两种语言本身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众所周知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表意文学,而德语属于印欧语系的表音文字,二者的共同点少之又少,德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本身就很大,而现有的欧洲语言框架标准没有把汉语的特点考虑进去,因此不适用于汉语教学。

第二,     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语言方面主要体现在文字系统、声调、词汇以及词类和形态学上。拼音文字只需要掌握20-80个不同字母,然而对于汉语学习来说,要掌握至少1500-3000个汉字才能读懂文章,这需要很长时间。汉语特有的声调现象对于欧洲学习者来说也是难点。应该根据不同学习群体的不同学习目标有侧重地培养。而在文化方面,由于教材中对中国国情、地理、风俗等涉及很少,需要汉语教师具体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跨交际技巧。

第三,     汉语师资教学力量不足。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规模较小,普遍存在师资匮乏、教学资料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汉语教学体系。目前在德国中学从事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正式工作的大约有100多名教师,他们的履历和学历差别很大:有的是汉语母语背景的华人;德国本土的教师有的是大学中文系毕业,有的是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其他课程的老师,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汉语水平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大学的师资力量比中学雄厚很多,但大学汉语教学的规模大多有限,师资力量上无法满足跨学科的专业设置需求。按照德国相关规定,通过相关师范类考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而目前在德国根本就没有汉语教学的师范类考试,因為此前中学不把汉语作为正式外语教学课程。直到2011年,德国哥廷根大学才开设正规的中文师资培养专业,针对培养中小学汉语教师,首次将中文师范专业纳入正规师范教育中[2]。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一些汉语教师,如中文学校包括孔子学院的教师,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培训,缺乏专业的外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够强,有的德语水平尚未达到熟练运用程度,这都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给德国汉语推广增加了难度。

第四,     汉语教材、教法存在滞后。在教材方面,目前德国使用的汉语教材有中国出版的翻译成德语的教材和德国当地出版的汉语教材两大类,真正适合德国人使用的汉语精品教材不多,不能满足各种学习者的需求。中国人编的教材通常缺乏针对德国社会生活的语言素材和真实情景,容易忽略德国文化,部分语言材料老化、过时、呆板。而德国人编的教材则过于简单,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虽然近年来出版了好几十种汉语教材,但一些新出版教材的内容经常是“新瓶装旧酒”,而且过于重视视觉材料,忽视听觉材料,所以国内近年出版教材不少,加上以前的成果数量虽也可观,但当地采用的却不多,甚至有时感觉可供挑选的寥寥无几,很多德国学校使用的汉语教材都不是新版汉语教材。在德国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顾安达说出了德国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诉求:“学生经常抱怨课文内容显得有些幼稚或肤淡,说明教材内容不太适合德国已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比如,不必告诉学生中国人是用筷子吃饭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等。西方人在中国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而且应该学会一些句子,教材中很少见到。如”中国菜吃的惯吗?“、”你是中国留学生吗?“等等。又如怎样回答中国人提出的一些问题,怎么通过一些话题开始聊天,并能有礼貌地结束这种聊天等等,在教材里很少提到。在教法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多年来,多在教授字词句上做文章,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教学,没有结合学生年龄和兴趣、个人经历开展互动和交际活动,学生学习汉语比较肤浅,流于表面化,实际运用能力差,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而且,在校学习者大多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不多,有教学方法上又都强调阅读,缺少听说技能的训练;即使是汉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入学时起点较低,课程设置又强调文学文化的课程,如果在学习期间或畢业后无机会去汉语地区进修,也很难培养出能运用汉语的高级人才。此外,教学手段不够现代化,大部分的学习还是在教室里面的枯燥发音和语法学习,没有采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这方面也与其他二外教学存在着较大差距[3]。

第五,     中国支持推广汉语教学的力度有待加强。中国政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对外汉语学习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外汉语办学、教师招募、培训、进修和教材建设都有重大影响。目前中国对德国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与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相适应,而德国汉语学习在整个欧洲又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国汉语学习发展稳步,对推动整个欧盟汉语学习都非常有益。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标准与评估体系的建设仍然滞后,阻碍着汉语教学的顺利发展。在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困扰汉语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标准。欧盟和美国都有外语教学与评估标准,不仅建立了内容标准,而且还有配套的能力标准、水平标准和实施标准。如《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CEF)和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ACTFL)都规定了语言学习进行有效交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语言活动、语言运用的环境与水平标准,它改变了以往以语言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交际、强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外语教学的定位、评测、推动问题。我们仍然缺乏一个科学、完整的规范标准,也导致汉语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以语言测试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不易实现语言运用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缺乏标准体系,也导致汉语无法顺利进入中小学课堂,不利于推广普及。

四、         汉语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一位来自哥廷根大学的教授认为,中文值得学习!甚至预测在202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之最,打败美国。科学政治上也都举足轻重,形势变为:“Wer jetzt kein Chinesisch kann, kommt nicht welt”(不会中文,如何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德国企业把市场瞄准中国,在华的德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德国商会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就有5200家德国企业。经济的趋势,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各国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都渴望向中国聚拢。

一位学习音乐的德国女士说:“很多人都说音乐的当下潮流和未来趋势都在亚洲。我是否应该现在开始学习中文,有谁在学中文?在书店里看到好多关于中文学习的书籍……”

除了工作原因或为将来发展绸缪而学习汉语,还有很多德国人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而学习汉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因此也孕育了满目琳琅的中华文化。京剧,书法,茶道,刺绣,剪纸,相声……每项中国国粹都引人入胜。

汉语在德国的教学受到中德两国领导人的关注。2009年10月12日习近平副主席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会谈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德关系的五点建议,其中第四条是:“中方将扩大邀请德国教师和学生赴华进修、开展夏令营交流等活动,愿通过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让德国人民更多了解中国文化,扩大两国关系民意基础”。默克尔总理表示完全赞同。两国领导人对文化教育交流的建议和赞同,加上孔子学院在德国的建立,将更有助于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德国各个地区的传播。

五、         结束语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同他们就加强中德语言文化交流进行座谈时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

由此可见,中德两国都在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德国的汉语热潮仍会高涨。相信在国家的积极推动和人们的积极改进下,对外汉语教育在德国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燕. 德国中学汉语教学知多少,中德人文交流网.

[2] 郭洋. 德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EB/OL}.新华网,2014-3-25.

[3] 柴野. 访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顾安达{N}.光明日报,2013-12-04.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德国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梦梦”“娇庆”德国行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