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

2019-09-10魏忠晴

关键词:渗漏

魏忠晴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越来越重视。分析现阶段的建筑结构渗漏水问题可以发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分析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根据实际状况探究合理的设计模式与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为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论文主要对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建筑外围护结构;渗漏;防水节点设计;防水设防

引言

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优化建筑功能,必须坚持绿色施工理念,选择绿色施工环保材料砌筑良好的外围护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建筑采光条件、遮阳条件和通风条件,确保外围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稳固性。

1房屋建筑主体防水设计处理

1.1 房屋建筑防水保护层

房屋建筑防水保护层是保障建筑外表不受雨水侵蚀的关键位置。因为不同建筑位置的地理位置不同,建筑物外墙会受到季节、气候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便会产生不同的理化性质变化与影响。因为气候而造成的温差就会造成外墙热胀冷缩等问题,进而产生形变,防水材料自身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这就会严重地影响防水材料内部结构。防水材料是影响屋面防水性能的重点,在使用中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结构位移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出现变形等问题,从而严重降低其整体使用性能 。对此,要提升防水层的耐气候性,增强内热性,提升延展性。在施工中通过聚酯纤维混合沥青或者砂石等方式进行处理,在防水材料表层上涂抹,就可以达到提升防水效果的目的。

1.2 天沟檐口等部位的防水设计

建筑物屋面位置会设置天沟檐口等结构,以便于排水,但也会很容易受到积水的影响而出现结构变形等问题。天沟檐口等部位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在设计中应用普通类型的材料无法满足其实际的需求,为了提升整体的防水性,在设计中就要适当地通过高聚物沥青进行整体的涂抹防水处理,进而提升天沟檐口等部位的防水能力。

1.3构建完善的外围护混凝土结构

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必须着重构建完善的外围护混凝土结构,做好结构墙的砌筑工作,提升混凝土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克服传统混凝土传热系数高、保温效果差、制作成本高的缺点,精选优质混凝土,科学控制混凝土原料质量,做好质检工作,精选低水化热混凝土,根据混凝土原料种类选用最佳缓凝剂。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混凝土原料合格的前提下,必须科学控制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如果比例参数缺乏合理性,即使混凝土原料质量达标,也依然无法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与质量。不可忽视的是,混凝土原料与种类不同,配合比例参数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原料及其品种科学计算比例参数,做好混凝土配置工作,在配置与施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避免混凝土集料变质。在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要求,对水泥强度、集配、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进行检验,在后期施工中,可以参考本次检测结果依次开展施工作业。其次,应注意避免外围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做好多方面的应对工作,根据当地地质环境、温度与湿度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如果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温度与适度变化,必须立刻采取应对策略。

1.4优化建筑功能

建筑设计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以改善建筑环境与外围护结构,例如逐步构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筑和风能一体化建筑。目前,在设计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兼顾实际场地规划要素和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建筑场地能获取充足的太阳光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方向,避免遮挡日照。此外,要注意提前设计好太阳能热水系统,确保该系统和建筑方向、建筑间距、建筑形态特征、建筑密度、道路布局、建筑绿化空间的协调性。风能建筑一体化正处于研发阶段,理想目标是用风能发电、制热和提水,这些目标至今尚未实现,目前能做到的是用风能改善建筑通风条件,优化建筑自然通风系统,降低空调、电风扇等设备的能耗。其次,要依次做好建筑保温隔热设计、遮阳设计与通风设计工作。

2施工图设计建造外墙防水设计

2.1 建造外墙外部保温收口防水设计

在建筑外墙设计中,要重点强调保温层的设计,提升保温层整体性能。对此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整面墙保温层位于外墙位置中,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就会导致其渗透在墙体中,这样就会降低保温质量,给室内装饰装修造成影响。在进行收口位置设计中,要分析保温层端头位置及其收口位置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要合理控制宽度,将保温板结构包裹起来,合理设计保温层坡度。分析建筑结构的具体特征,综合排水方向进行优化,避免建筑结构积水,控制墙体渗水。

2.2 建筑外墙预埋件与连接位置防水设计

建筑外墙墙面链接位置防水处理主要是进行预埋件以及连接部件的处理。这 2 种链接部件均会深入到建筑结构墙体及墙身中,对建筑物的表面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害问题。对此,要做好预埋件的设计优化与处理。综合建筑结构功能特征,合理进行整体设计。基于实际状况进行预埋件的处理,合理设计预埋件及连接,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降低防水效果,造成雨水渗漏等问题,会严重破坏墙体的内部结构,并且会腐蚀钢筋结构零部件,这就会影响墙体的整体质量  。因此,在设计中要做好防水设计处理,强化保护管理,提升保护结构特征。

2.3 建筑节点与窗井防水设计

墙体与地面交接是防水设计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加强排水口的设计分析,降低积水隐患,避免墙体渗水等问题。在设计中要适当增加节水位置的高度,提升整体的安全性。进行地下室窗井优化,提升整体的完整性。在设计中要基于具体要求合理应用防水涂料,提升整体防水性。

2.4 地下室抗震变形缝防水设计

抗震缝是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结构内容。在设计中,为了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增强整体抗震性,要合理应用一些补偿材料,做好缝隙填充处理。在地下室中如果存在大量水分势必会降低材料性能参数,造成材料及压变形等问题,在各种作用影响之下会导致隔水层扭曲、变形,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隔水层破坏等问题 。对此,在进行地下水设计时要着重减少变形缝设计分析,要提升性能稳定性,优化变形缝隙,提升防水性,解决降低地下水作用影响而造成的防水性被破壞的问题。

2.5 地下室进出口防水设计

地下室设计要做好进出口的防水优化。避免其在雨水渗透作用影响下出现各种隐患问题。因此,在地下室的防水设计要合理地设计排水沟,通过优化起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提升排水沟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在出口顶部位置则要设置挑檐,避免雨水倒灌等隐患,在设计中加强地面坡度反坡设计,进而提升整体结构的科学性,提升地下室进出口的防水性。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优化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确保建筑质量,理应精选新型模板、清水混凝土、有色玻璃、太阳能材料和可周转材料等绿色节能环保材料 ;构建完善的外围护混凝土结构,做好结构墙的砌筑工作 ;优化建筑结构功能,依次做好建筑保温隔热设计、遮阳设计与通风设计工作以及防水处理工作 ;做好建筑外围护钢结构质检工作,充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贾世雄.施工图设计中的建筑外围护结构防水处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9):90-91.

[2]张文俊.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J].四川水泥,2018(10):93.

[3]安雅楠.试论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防水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5(52):104-105.

猜你喜欢

渗漏
幕墙工程中易产生渗漏的位置及处理方法
浅谈住宅工程中三小间渗漏的防治对策
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
浅谈房地产项目渗漏预防与控制的几点经验
探析高层住宅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结构自防水在高层地下室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