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改进探讨

2019-09-10焦丽红

关键词:造价风险建筑工程

焦丽红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发展,促使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就发展相对比较迅速。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我国对于其自身的造价管控还不够完善,因此,就要对其造价进行有效的管控,促使工程整体品质的提升,而且还能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成本的有效管控和预算的有效性,促使建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合理保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依赖于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当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才能为提升经济效益创造条件,进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1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落后

工程造价管理在国内建筑体系中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相关行业及人员逐渐意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甚至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上。然而,从管理机制上看,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還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过程化、动态化管理意识不足和管理对象过于单一上。

1.2监督不到位

首先,项目各阶段并未得到全面监督。目前,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基于“事后”的控制,侧重于施工图预算以及竣工的结算,未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在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在进行项目预算以及监督时,未能实现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将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三超问题”,即“预算超概算”、“概算超股算”、“决算超预算”,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经费指标是企业在考虑项目整体运营过程中最为直观的指标,但由于对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等方面的成本控制缺乏监督,故在这些方面容易滋生腐败,造成了工程项目经费在使用时产生严重偏差的现象。其次,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得到有效监督。项目负责人很少到基层进行实地考察,难以对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而且项目招标完成之后,负责人更加强调项目的进展,对于项目完成的质量缺乏相应的关注,这就容易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1.3缺乏专业技能性人才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对整个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实际这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吸引专业技能性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具体目标制定能够更加合理有效,但是在传统建筑工程实际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并没有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减少企业开支从而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定期召开员工培训交流会,近日在一定程度上使的工作人员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在实际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综合考虑应聘人员的实践工作能力,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施工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动态造价计划。

2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改进

2.1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前,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和管理是保证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就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科学的编制。在定标决策中,很多企业都不太注意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导致后续的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在工程的决策阶段,就应该建立成本管理核算办公小组,对实施方案做细致的研究和比较,具体精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方案和过程,选出最适宜最经济的方案,最后落实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动态化造价管控从决策阶段开始落实,而这一阶段造价管理需要与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实现有效的贴合。简言之,造价管理需要遵从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质量,也就是造价管理需要以工程质量规划建设方案为基础。因此,在决策阶段,招标工作进行中同样需要重点考察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各方面对比分析,通过限额设计法的应用对材料、人工和工程管理费等方面实现严格的管理,在保证工程项目按照特定工期和工序施工下,实现造价的有效管理。

2.2设计招标阶段

设计阶段是决策阶段工作的延续,是可行性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实现。此阶段应充分落实限额设计制度,将工程造价列为设计方案质量审核的一项目标,鼓励设计人员在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设备选用建设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工程质量目标及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避免设计方案过于保守。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与设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给出更多合理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同时严格开展施工图审核工作,结合工程合同要求及具体施工条件,仔细审查各项设计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提前排除设计缺陷,避免后期发生方案变更带来额外的成本开支。设计阶段除执行限额设计、优化选取设计单位外,工程造价管理还需与设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初步设计的管控及工程造价干预,以最大限度提高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根源上降低工程总造价。例如,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土方、挡墙工程量,缩短工艺流程,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工程造价和项目运行后的使用成本。建筑结构设计上,在不影响其功能、质量和美观的前提下,适当对结构进行简化,减少复杂性施工作业量;融入先进施工技术和原材料,引入之前需对其能够给建筑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做准确评估,既要重视新技术、材料的应用,又要保证达到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将方案设计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设定相应的造价限额,尽可能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实现各项建筑功能,该方法使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更具灵活性,将造价控制工作细化,使超预算情况更加可控。另外,充分应用BIM技术可使方案设计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提前发现设计矛盾和问题,并进行方案优化,以设计能力提升来辅助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重视市场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造价管理中需使用低价中标原则,并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制定造价管理体系,通过其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市场竞争以及市场需求造成的造价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出现阻碍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项目决策。投资者对建筑工程项目认知水平以及判断正确与否、投资合理与否,应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相关人员通过对市场情况的调查了解本项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而将项目考察结果进行比较并做出合理判断,使得造价更加科学,符合实际市场发展以及建筑工程造价设计的真实需求。市场部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市场造价调查中,应了解市场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原材料的供给以及市场供求情况,这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专业资料,也为设计院造价成本的设计奠定基础。而决策人员需要了解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并结合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决策,最大程度减少决策误差。

结语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管理机制落后、风险管理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可通过落实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工程造价审计、培养高素质管理团队等措施进行改进。因此,搭建更加完善、规范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成本控制成效,有助于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创造出最高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卢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219-220.

[2]帅珍珍,李倩.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6):187-188.

猜你喜欢

造价风险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木坡水电站调整概算综述
建筑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