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南粤古驿道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2019-09-10包希哲邱永红胡永芳

体育风尚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现状

包希哲 邱永红 胡永芳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内存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整理,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发展机制,重视文化传承,注重产业融合,引入“互联网 +”,重视人才开发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南粤古驿道;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策略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南粤古驿道是指 1913 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人员交往、物资运输、文书传递的道路,囊括陆路和水路,古代朝廷修建道路及民间自建古道。南粤古驿道作为一个线性文化遗产带,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而且还见证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进程,是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2017年11月6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共同发粤建规[2017]233号文《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中指出六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 14 条主线,56 条支线,贯穿全省 21 个地级市、103 个区县,串联 1200 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 11230 公里[2]。整个线路网覆盖范围广,囊括了整个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有着丰富的岭南文化体系,如: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侨(批)乡文化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视觉鲜活性、可传承性和健身养生的功效丰富了其它传统文化,同时促成了各民族文化之间融合发展。南越古驿道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类:民族传统武术类、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传统民俗表演类。

(一)民族传统武术类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3]。南粤古驿道其沿线区域的民族传统武术,隶属于岭南武术范畴,又被称作是“南派”武术。岭南地区是多元化民族居住地,历史上有过四次较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其中外迁居民大多是由于战乱或者贬官流放而被迫迁徙,他们带来的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奠定了岭南武术基础,也把尚武思想在根植于人的理念当中。岭南地区出现了很多武术派系早期的洪、刘、蔡、李、莫、白眉、龙行,后来的蔡李佛、咏春等门派,每个门派都有着典型的拳法和代表人物。洪拳的代表黄飞鸿、铁桥三,咏春拳代表叶问,随着影视传媒业的发展,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武术人物。

(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类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易于开展、参与人群广,受场地条件制约小,而且与当地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龙舟竞渡、抢花炮、武术、传统摔跤、押加、珍珠球、蹴球、拔河、板鞋竞速、高脚竞速、射驽、陀螺等,被列为各级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舞蹈

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内各族人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且能歌善舞。根据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现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展现自己信仰和图腾的龙狮舞,代表有人龙舞、龙鱼舞、草龙舞、火龙舞、壮狮舞、醒狮等;二是祈求和庆祝农业丰收的舞蹈,大多与人们的劳作息息相关,代表有春牛舞、禾楼舞、禾谷醮等;三是年轻人追求爱情的舞蹈,代表有麒麟白马舞、公母龙舞、抛绣球等。

(四)传统民俗体育表演类

民俗体育文化表演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粤地区民族传统节日里,人们为了纪念、庆祝等目的,人们会穿着鲜亮的民族传统服饰,进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例如:人日节表演、年例节表演,菠萝诞庙会表演、端午龙舟表演等。

二、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分析

(一)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空间

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自信,对我国传统文化达到了空前自信。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全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15年印发了《关于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其中要求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发掘整理和研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项纳入范畴,要求加强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体育产业开发等;《广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扶持推广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和体育项目,整理推广民族体育文化,加强民族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根据以上政府发文,不难看出各级政府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和决心,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宽。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体育文化两次较为的严重的冲击,一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次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念“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融合,内外兼修”、“以和为贵”等,逐渐被西方奥林匹克竞技体育思想“公平竞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所取代。我们不可否认,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已经占据了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甚至不自觉的被统一。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首先遭受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呈现出边缘化、小众化、区域化的发展态势。

(二)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条件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任务,在重视“文化自信”的当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认同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既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属性,又具有休闲娱乐性能,契合现代人们的健康休閑理念,能够吸引民众的积极参与。民族传统本体育自身具有活跃的经济属性,可与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已见成效。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能促进古驿道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

民族传统体育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生产活动,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的产物,一般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其表现为项目的历史性、地域性和封闭性。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Ogburn,WilliamFieding)提出制度建设和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及科技的发展的“文化堕距”理念,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地物质文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重视表演、娱乐休闲、修心养性、康体保健,轻视竞技、身体对抗,难以契合当代人们对体育的多元化追求。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

广东省坚持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着力点,积极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已挖掘整理30多项。但是当前南粤古驿道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仍然差强人意,存在各方面的制约。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居民城镇化建设,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的西方化,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传承观念不强,传承意识淡薄,致使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者、从业者日趋减少,甚至有些项目没有了传承人,濒临灭绝。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产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例如有些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只是把民族传统体育强行融合到旅游当中,即达不到提高预期目的,又使得项目本身的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伤害。

三、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一)政府牵头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机制

加强政府领导,做好总体规划,明确具体任务,夯实基础,形成发展机制。由广东省省级政府部门牵头,相关部委共同参与,以当地资源的现实状况为依据,尽快制定出科学统一的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一套完整发展机制。其中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与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多产业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文化宣传,重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在“文化自信”的号召下,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在于增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认同,惟有全面的深刻的认知和高度的认同,才能有自信;而有了高度的认同与自信,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转化一种高度自觉和务实的实践。

(三)注重产业融合,打造品牌影响力

南粤古驿道在广东省政府挖掘、保护和宣传中逐渐成为建设文化强省重要品牌。利用“南粤古驿道”的品牌影响力,以文化融合为先导,实现品牌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与旅游、休闲、教育、健康、养老等行业有机融合,形成良好产业链体系。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比赛和表演,打造赛事活动品牌,例如以龙舟文化为主的龙舟邀请赛,以龙狮为主的舞龙、舞狮表演大赛,以及以民俗节日庆祝活动为主的体育传统项目表演等。

(四)引入“互联网+”,促进创新驱动

互联网 + 实现了多终端的互联,包括手机、pad、智能手表等移动端、PC 端、电视端等的多屏互联[5],这些技术都成为“互联网 +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技术驱动力。利用当今社会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在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与民族传统体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升行业创新驱动。互联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推出以文字介绍、影音视频等项目推介,提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普及。

(五)结合学校体育,重视人才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大众的参与是项目发展的基础,高层次的人才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力保障,挖掘和保护濒临灭绝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学校体育为抓手,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开发途径,持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程,支持鼓励各高等体育院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是人才建设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

在强调“文化自信”当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社会认同。广东省政府挖掘、保护和宣传南粤古驿道文化,是发展沿线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良好契机。本文调查了南粤古驿道沿线区域内存在民族傳统体育资源,阐述了其项目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意义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发展机制,重视文化传承,注重产业融合,引入“互联网 +”,重视人才开发等策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正确认识“一带一路”[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2018-02-26.

[2]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Z].广东: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

[3]周伟良.武术文化、会党文化与福建南少林[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 (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梁红波.“互联网 +”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6 (2):10.

(通讯作者:胡永芳)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现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