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正气于笔底,滋性情于翰墨

2019-09-10张琦

南风·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宝安书法艺术书法

事务之余,笔耕不辍,沉醉其间,亦赏心乐事。常有同道问张琦缘何退而不休、疲于奔忙?他总是每每一笑:“好之使然。”道有多远,路有多长,人有多累。《楞严经》云:“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如是而已……

重文化敬字墨哥哥强迫练“童子功”

“说到艺术生涯,其实谈不上,因为退休之前我一直在政府部门任职,曾经的宝安书协主席也不过是兼职,主业是行政工作。对于我,书画艺术纯粹是个人爱好,只把它作为工作之余调节生活、陶冶性情的‘副业而已。”

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言谈举止,张琦都是谦谦君子风范。其实,张琦除了上班,八小时以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副业”上面去了,别人聊天、应酬、“搞建设”,他则躲进书房读书临帖,接触经典,意与古会,从故书堆里讨乐趣。“虽然如此,但还是业余,不敢言专业二字。”张琦谦虚地说,“艺无止境,要想有成就实在太难,现在回过头看看,方知个中三昧。”

大凡一个人的爱好都是从小养成的,也与环境有关。梅州客家人受耕读传家的思想影响很深,重视文化,敬畏字墨,“唯读书是出路”的信条贯穿整个家教,“字乃人之面目”的话也常挂在大人们的嘴边。张琦从小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他的大哥读书时成绩很优秀,写一手漂亮的柳体字,族内叫他抄写族谱,过年每家每户请他写对联,很受人敬慕。

“我小时候,大哥常常给我讲‘颜筋柳骨‘点似瓜仁拖似剑,手把手教我练字,强迫我做‘童子功。”回忆起往事,张琦记忆犹新,“我的第一本字帖就是大哥买给我的折叠式黑底白字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还有《简笔画典》。”大哥直接影响着张琦的爱好,每天放学回来张琦就趴在饭桌上练字画画,或跑到屋后半山坡上对着对面房子学写生;他还用钢锯片做刻刀,麻将骨做印材学刻印,印床是隔壁做木匠的堂叔帮做的。

张琦上小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学校教育仍保留着民国遗风,读《幼学琼林》,背《三字经》。那时钢笔是奢侈品,毛笔还是主要书写工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专门的毛笔习字课、图画课,好的习作给张贴到墙上展示,叫“贴堂”。那时,张琦的字和画经常被拿来“贴堂”,这些成了他的爱好的原动力,这个愛好一直牵萦着张琦几十年。

痴情于笔墨丹青学习期间临习到深夜

大学读书时,张琦还参加大学生书法比赛获奖,出来工作后有一年参加全省人事系统书法大赛还得了第一名。当年深圳建市之初,张琦来深圳找工作。“当时,我是把写好的字连同文章简历一起复印投递,目的是让用人单位能看上自己。”他笑了笑继续说:“那时真的很肤浅、幼稚。”

改革开放初全国兴起书法热,张琦也被“热”了起来,参加各种展览,在专业报刊发表作品……在那期间,张琦还专门进北师大书法硕士研究生班泡了三年,和大学的时候读的美学理论串了起来,从书法史到书法理论到创作技法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白天上课做笔记、看老师示范;晚上听专题课回到宿舍还要对帖操笔,亦步亦趋,临习到深夜。”他回忆着,当时条件还比较艰苦,中午五块钱一碗牛肉面,夏天酷热,教室宿舍没有空调,蚊子又多,一边写字一边驱蚊擦汗。这些日子虽然难熬,但也是那时,张琦才算是涉及真正含义的书法,《书法导报》“精英出场”栏目还对他的书法作品作过专版介绍。

在机关工作的这些年,张琦出于个人爱好,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着力在书法方面花了点功夫,一直以来都在为推动深圳宝安书法艺术事业而身体力行。“我在人事局任职期间,力荐引进了一批书法艺术方面的专才,意在改善一下当时深圳宝安的文化状况。”张琦说,当年还没汽车,他踩着单车去帮忙找接收单位。那些文化人来深圳办商调,人地生疏,张琦把他们带到家里吃住,他家成了“中转站”。

1992年12月宝安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张琦是发起人之一。这是深圳市首个区级书法家协会。书协成立之后,开展了各种群众性书法活动,组织了首次书法美术作品进京展,并先后赴上海、沿海开放城市及港澳巡展,宝安书法有了长足进步。2002年张琦接任第二届主席后,坚持走群众路线,致力发展会员,扶植青年书法骨干,组织各类书法活动,使书协工作一改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

爱玩的“老顽童”撑起宝安书法一片“天”

爱玩,诗、书、画、印、摄影、文章、种竹、培兰,玩的皆文人风雅之事;可爱,某次活动之后与曾翔、张羽翔、张瑞田、李相国、陈绍华等先生一起墨舞飞扬、墨涂脸面、气氛热闹,俨然一个“老顽童”。在熟悉的人眼中,张琦就是这样一位“爱玩”“可爱”的艺术家。

谈起宝安书法艺术研究社,张琦再次打开了话匣子,“2007年任期届满,我从主席位置上退了下来。当时有关领导要我组建一个书法学术社团,要求是高起点高层次,人员不要滥,功能上区别于群众性的书协组织,目的是从学术的层面提升深圳宝安书法创作水平,培植本土书法精英,加强和推动岭南书法艺术与外界的交流,提升市民艺术鉴赏品位,让公众感受高雅艺术”。于是,他牵头组织成立了宝安书法艺术研究社,是深圳市首家书法学术社团。“2008年底,我退休,角色也随之出现转换,书画艺术由副业变成了主业。除了读书临帖,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书社的组织工作上了。”

基于对深圳、宝安书法艺术高层次发展的思考,张琦和他的团队11年来着力打造“翰墨宝安”品牌——从全市层面考量,开展“圳翰”系列工程;从本区的层面考量,开展“本土书法提升工程”;从书社自身层面考量,寻师问道,通过开展异地交流、寻帖访碑、叩拜先贤,开阔视野、提升自我。此外,书社还有小型的雅集、展览、研讨茶座、义写春联和走进社区、军营、企业等书法公益活动。“我期待通过这些努力,书法队伍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宝安书法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宝安书法艺术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相亲
诗书画苑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书法等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图说书法(三十九)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