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的资源动态整合机制研究述评

2019-09-10陈倩陈忠卫

陈倩 陈忠卫

摘 要:“互联网+分享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依靠动态的资源整合机制突破了传统企业成长周期规律,实现了颠覆式成长。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的资源动态整合机制的最新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企业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思维转型、传统型企业资源整合与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的差异以及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的资源整合机制。最后,本文主要阐述了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的资源整合机制框架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动态整合机制

一、问题提出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平台型企业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凭借其资源整合能力优势,正在颠覆传统企业成长的周期规律,并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实现野蛮式的成长。无论是传统型企业亦或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都意识到资源整合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或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如何实施资源整合,当前的研究焦点是影响资源整合的前因与后果研究,尤其是对资源整合的过程[1~2]、资源整合的结果[3~4]和资源整合的能力[5]。平台型企业资源动态整合启动机制包括单边的启动和双边的联动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规律,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核心焦点,并且观点的分歧也比较多。

二、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思维转型

企业实现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转型,最为关键的是企业价值观的改变即企业的思维转型。笔者发现,企业思维转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分享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网络效应的作用。

(一)分享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享经济迅速席卷全国甚至全球。据相关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分享经济的规模约2100亿,2018年预计达到4500亿。分享经济是一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经济形态[6],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海量分散的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聚集、复用与供需匹配,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和新业态[7],其本质就是互联网平台利用各种机制将社会分散的资源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对接与互动,为双边用户群体创造更多的实惠和利益。而区别于分享经济的传统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生产再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实行“网络强国”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发展“分享经济”,实现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思维转型是企业的必然抉择和发展趋势。

(二)产业价值链的重构

平台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差异在于平台产业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8],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使得产业价值链的方向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即从直线性向弯曲性方向转变,这与传统企业应用供应链价值直线思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新型的平台企业通过吸引双边用户群体入驻平台,实現其互动。如网络出版平台通过吸引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入驻平台,实现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从而为平台和双边用户群体带来相应的价值。这种平台型企业弯曲了以往的传统型产业的价值链条,实现了产业价值链条弯曲式双向式方向改变[9]。因此,产业价值链流的重构是企业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思维转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网络效应的作用

企业实现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效应的作用即关系网的增值性[8]。“互联网+”背景下,平台型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体现出新的特征[10],而现有的供应链理论在阐释平台型企业的运营策略方面表示出明显的不足。如以网约车为主要对象的平台型企业滴滴出行通过连接司机和乘客构建了平台商业生态圈,并通过一系列机制激发双边用户群体的连接与互动,滴滴出行必须同时吸引司机和乘客用户才能维持整个平台生态圈的发展。然而,滴滴出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价值并非单边用户单向增值或单向互动就能实现的过程,其必须掌握双边用户的互动,促使双边用户实现跨边联动。因此,平台型企业设立的各种机制都是为了激发单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11],也就是说,网络效应是平台型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其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转型的关键。

三、传统型企业资源整合与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的差异

传统型企业资源整合与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的差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整合资源要素;(2)资源整合过程;(3)价值创造形式。

(一)整合资源要素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束的集合。因此,无论传统企业还是平台型企业都离不开资源对企业成长和发展带来的作用。然而,传统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在整合资源要素层面存在本质差异。传统型企业实行资源整合普遍将企业所需关键资源要素进行分类,在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源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竞争力。如Dollinge(1995)把创业资源分为人力或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声誉资源六种类型[12]。林嵩等曾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构建了创业资源整合分析框架,其中将创业核心资源划分为场地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管理资源和科技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企业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13]。崔启国等也曾关注过科技型企业创生资源整合研究,将企业初始资源划分为技术、资金和人才,但其更突出强调科技型企业利用价格机制、竞争合作、溢出与扩散效应、指导性机制等不同的资源整合途径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从而促使其顺利创生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14]。蔡莉等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创业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组织资源和市场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15],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其连接双边用户群体,用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即一边用户获得的效用或价值与另一边用户的规模有关,平台需同时提供满足双边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16],有效激励双方群体进行互动,才能获得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平台型企业主要将双边的用户群作为资源整合的要素,把用户群看作一种有价值的资源[17],平台型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吸收大量双边用户作为资源基础,形成网络效应,不断创造和传递更大的价值[18]。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传统型企业与平台型企业在整合资源要素层面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传统型企业更倾向于整合自身所拥有或可以利用的外部的有形或无形资源来提升利用资源的能力,创新产品或服务进而提升竞争优势;平台型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尤其是外部用户群资源,构建相应的规则机制连接双边用户群体,使其进行互动或交易形成交叉网络效应,从而协同创造价值。

(二)资源整合过程

传统型企业与平台型企业在资源整合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发现,多数学者普遍把传统型资源整合过程依据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若干子过程,即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侧重于把资源整合机制看作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Brush等(2001)将资源整合划分为积聚资源、吸引资源、组合资源、将个人资源转化为组织资源四个子过程,并通过多个案例进行了相关验证[19]。Sirmon(2007)认为资源整合是企业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子过程,其将资源整合划分为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三种方式,从动态的视角对资源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20],实质上把资源整合过程看作是一个渐进式的创新改变过程。蔡莉等则从网络视角出发,将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划分为认识资源、积累资源、配置资源、自我反馈和能力的形成五个阶段,并构建了基于网络视角的资源整合过程模型[21]。实际上,在企业的实践中,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22],把企业资源整合的机制或过程划分为若干子过程过于简单、理想化,不能全面、深入的体现出企业实际资源整合的动态复杂性和系统性。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即平台型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互动、平台型企业与服务需求方的互动以及平台型企业利用相关机制实现服务供应商和服务需求方跨边联动,并使用户之间形成正向反馈,促使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进而促进平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简兆权等[23]以携程为例探究了携程与服务供应商和服务需求方如何实现双向互动与彼此间的联动,将双边用户整合到平台,实现平台的壮大与发展。景秀丽等也以旅游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6人旅游网”如何将服务供给商与服务需求方整合到平台上,从而实现了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移,引领定制旅游消费方式和消费方向[24]。由此可见,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更加体现的是一种互动式的整合机制,这与传统型企业直线式资源整合过程存在本质的不同。

(三)价值创造形式

传统型企业资源整合与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在价值创造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台型企业作为一种的新的组织形式,多数都是轻资产运营公司,并不研发、生产或囤积产品[7],也无需拓展自己的生产力,仅需将双边或多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供给和需求拉拢起来并对其进行投资,建立一个相当于互动媒介的体系,从而达成赢利的目的。因此,平台型企业的价值创造侧重于构建第三方平台实現服务供给方与服务需求方的有效匹配,进而实现三方的价值共创。传统型企业实行资源整合主要进行生产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虽然,两者实行资源整合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但在价值创造的形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型企业普遍采用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平台型企业侧重于实现资源供给与资源需求的迅速匹配,构建平台使得双边用户在互动或交易中实现价值或效用的满足。

四、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机制

“互联网+分享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机制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型企业的兴起促使企业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转向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聚集双边用户群资源,协同创造价值。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平台企业仅与单边市场互动是无法获益的,必须拥有完善机制整合双边用户入驻平台,激励双方群体有效互动,才能获得有利发展。简兆权等以携程为例,探究了网络环境下服务创新与价值共创的机制与要素,剖析了携程成功的奥秘[23]。研究发现,在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的内在机制中,服务集成商主要通过信任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文化共建机制实现将服务供应商整合到该平台,通过服务保障、服务追踪、专门化服务和精益化流程等手段与服务需求方进行互动,而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整合(管理工具、信息技术、员工培训)和外部整合(系统推广、服务指导和会员管理)实现双边用户的共同互动,从而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王忠杰等从双边资源整合的视角探究服务创新模式领域,构建了面向双边资源整合的服务创新模型,该模型由顾客方、服务提供方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三部分构成,通过服务平台建立服务供需关系,并根据顾客需求将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资源整合为顾客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以实现双边用户有效互动,优化服务价值和服务质量[25]。邵明顺在王忠杰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养老服务领域的双边资源整合模式,即通过构建第三方平台将养老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需求整合在平台上,根据养老需求进行养老服务资源的迅速匹配,以及时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并进而实现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动态响应[26]。而姜妍旭则从物流服务平台出发,构建了云物流服务平台双边资源整合模式,主要针对服务商和需求方不能快速实现匹配,以构建云物流服务平台将双边用户整合该平台,同时将物流服务商的各类资源虚拟化,实现物流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以迅速满足客户的运输服务需求[27]。基于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无论是以携程为例构建的服务创新机制,还是构建双边资源整合的理论模型,本质上体现了平台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机制实现双边用户群体的资源整合。也就是,平台型企业在满足单边用户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双边用户共同响应,从而实现双边用户群的跨边联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台型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双边协同性。

然而在平台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平台的功能与角色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Tan et al.,2015;Isckia&Lescop,2015)[28-29],相应的平台型企业对双边用户资源整合的机制及要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周文辉[30]曾以淘宝网为例,将平台型企业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探究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平台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平台与双边市场如何通过价值共创激发网络效应,从而实现双边资源有效整合。创业期平台型企业在满足用户交易安全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价格机制要素促使单边用户聚合该平台,通过互评信用评价机制、第三方支付软件、阿里旺旺聊天软件等构建平台信用规则从而实现双边市场的联动并进而实现网络规模的扩大;成长期平台型企业为了规范网络市场提高网络的质量效应,主要筑起用户过滤机制,如向商家采取一定的收费策略规范卖方市场,通过数据分析和“大淘宝战略”以实现商家的精准营销和满足用户的品质需求,从而实现商家和用户的互动;成熟期平台型企业主要通过实行开放式创新机制聚集专业服务商满足用户和商家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以扩大网络增量效应,从而提高双边用户对该平台的黏性。张一进等[18]也曾关注过平台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对平台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认为淘宝网的发展演变路径中的关键要素分为免费补贴、持续免费、开放平台战略和实施包围战略。平台型企业在初创期采用免费补贴的定价策略整合单边用户市场,从而吸引另一边用户群体以实现用户群体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盈利便建立“淘宝旺铺”和“淘宝直通车”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实行多元化价格机制启动商家多元化市场;而在开放平台战略中平台型企业采用用户过滤机制如用户身份鉴定、支付手段应用时机和用户彼此监督等提升整个平台生态圈的质量标准,从而实现双边用户群体的跨信任联动;在包围战略中主要开发支付宝和余额宝等占领新的领域整合新的单边用户市场。张一进更加强调平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而影响其单边市场启动和双边市场联动,而前者基于价值共创的视角使得平台型企业实现商家和顾客群各自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商家、用户和平台三方的价值共创进而促使网络效应的优化实现平台型企业的发展。杨学成[31]等以优步出行平台为例,基于顾客视角,将顾客乘坐优步时经历的体验划分为下单、乘车和支付三个阶段,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发现,在价值共创影响因素方面,交流对话与信息共享是服务接触(下单)前的两个重要因素,服务接触阶段(乘车)中则包含了车况、公民行为、参与行为三个关键因素,最后相互性和透明性是服务接触后阶段(支付)的重要因子。因此,可以看出平台型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对话、信息共享、互评机制和支付机制实现双边用户信任的互动与联动进而促进双边用户群体实现正向反馈,引发网络效应促进平台型企业快速发展。Isckia和Lescop将创新型平台企业划分为点燃、发展和更新三个阶段,点燃阶段主要构建价格机制将双边用户群体整合该平台,以构建一定的用户基础;发展阶段平台型企业利用相关机制,对用户进行管理和指导刺激双边用户群互动;更新阶段主要建立竞争战略与其他平台企业进行竞争,以维持用户的粘性。

基于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呈现一定的双边市场协同性和阶段动态性,但多数学者都是基于购物、养老和物流业等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根据平台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进而实现双边用户的资源整合。鲜有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以出行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整合单边启动和双边联动的探究。因此,本文以资源整合理论为基础,试图以滴滴出行为例,剖析平台型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实现双边用户群资源整合,即采用何种要素实现单边市场启动,而又实施何种要素机制实行双边市场联动,从而整合双边用户群资源入驻平台体验并维持其黏性,进而实现平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理论框架模型的构建

基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用户群是平台型企业的生命,平台生态圈中用户数量越多越会增加该生态圈已有用户的效用水平。因此,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整合是平台型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本研究将以滴滴出行双边市场资源整合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分享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过程,试图将双边市场中资源整合这一“黑箱”中的要素具体化。

本研究认为,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是一个开放环境下的双边用户资源交易匹配的过程。交易的实现是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的目的,只有通过交易服务供应商才能获得相应的价值,而顾客才能达到一定的需求满足,平台也才能实现赢利。匹配能否实现取决于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要素机制能否满足双边用户需求,也就是实行何种要素机制启动单边市场入驻平台,而又实行何种要素机制实现双边用户跨边联动。因此,平台型企业中的资源整合更加强调以双边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整合。同时,平台型企业实行双边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与服务需求方直接接触的往往是服务供应商,而类似滴滴出行平台型企业则充当信息资源整合者与匹配者的角色。因此,服务供应商与服务需求方的直接交互过程是实现双边联动,促使其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的关键。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的关键并不是某一端用户群资源整合,而是平台满足服务供应商和服务需求方的需求使其各自入驻平台并实现双边联动的整合过程。因此,顾客在平台型企业实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主要获得的体验有两个来源,一是平台型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满足一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体验,二是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真实接触的体验过程。两个不同的体验过程反映了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单边启动和双边联动的完整过程,也是资源整合的核心与实质。

在平台型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尤其是在平台型企业发展的初期,平台型企业主要利用广告、价格机制和信任机制启动单边用户市场,加强广告宣传和利用价格策略增加一定的用户吸引力,从而整合各边用户入驻该平台进行体验。信息技术共享机制是实现双边用户跨边联动的关键,双边用户入驻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满足供需需求,为双边用户共创价值;而在成长期,随着更多用户加入该平台,用户希望得到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同时平台生态圈在初期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其质量的发展,因此平台型企业采用增值服务和用户过滤机制满足服务供应商的需求,利用服务产品创新、第三方支付机制和用户过滤机制启动单边用户市场,利用智能匹配技术和互评机制实现跨边联动,以提高双边用户快速匹配的效率;成熟期,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也更加挑剔,平台型企业采用服务创新机制、用户归属感以及销售策略启动单边用户市场,提高平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双边用户互动,实现更加高效的预测匹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平台型企业对于双边用户群的整合从注重规模的扩大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从而实现用户群资源的不断优化(见图1)。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本文将进行单案例研究,试图探究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整合的内涵和机制。

六、结语

平台型企业已成为“互联网+分享经济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世界百强企业中的60家企业是通过平台来盈利的(Eisenmann,2006)[32]。平台經济的迅速崛起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助力供给侧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促使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的焦点从传统生产服务型企业如何塑造竞争优势[9]向如何实现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整合单边启动与双边联动的研究问题上来。因此,本文通过对平台型企业与传统型企业资源整合的差异性以及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机制进行文献梳理与分析,构建了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资源整合框架一般模型,从而对传统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以及新创平台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相应的借鉴与指导,进而为平台型企业的研究方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Ciabushi F,Perna A and Snehota I.Assembling resources when forming a new busi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2,(65):220-229.

[2] Sirmon D G,et al.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Breadth,depth,and life cycle eff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5):1390-1412.

[3] Collins C J and Smith K G.Knowledge exchange and combination: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nology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2006,49(3):544-560.

[4] Senyard J,Baker T and Davidsson P.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Towards systematic empirical testing[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2009,29(5):1-14.

[5] 牛贵茹.资源整合方式、资源整合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3.

[6] 李立威,何勤.没有信任何谈共享?——分享经济中的信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6):141-152.

[7] 程维,柳青,等.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8] 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9] 贺明华,梁晓蓓.共享平台制度机制能促进消费者持续共享意愿吗?——共享平台制度信任的影响机理[J].财经论丛,2018,(8):75-84.

[10] 李雷,赵先德,简兆权.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6,19(3):15-32.

[11] Shriver S K,Nair H S, Hofstetter R. Social ties and user-generated content: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6):1425-1443.

[12] Dollinger MJ.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M].Boston, Mass: Irwin,1995.

[13] 林嵩,张帏,林强.高科技创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143-147.

[14] 崔启国,蔡莉,柳青,全哲锡.科技型企业创生资源整合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1):1-4.

[15] 蔡莉,柳青.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95-102.

[16] 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55-60.

[17] 迈克尔A库斯玛诺.耐力制胜:管理战略与创新的六大永恒法则[M].万江平,万丹,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0-120.

[18] 张一进,张金松.互联网行业平台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淘宝网平台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6):54-61.

[19] Brush C G,Greene P G,Hart M M.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re source ba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1):64-78.

[20] Sirmon D G,et al. 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273-292.

[21] 蔡莉,杨阳,单标安,任萍.基于网络视角的新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3):124-129.

[22] 尹苗苗,王玲.创业领域资源整合研究现状与未来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8):3-12.

[23] 简兆权,肖霄.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与价值共创——携程案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29(1):20-29。

[24] 景秀丽.文雨晨移动端定制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以“6人游旅游網”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2017,45(1):73-80.

[25] 王忠杰,徐晓飞.面向双边资源整合的服务创新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11):16-25.

[26] 邵明顺.面向养老服务领域的双边资源整合模式与资源虚拟化技术[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7] 姜妍旭.基于双边资源整合的云物流服务平台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8] Tan,B.,Pan,S.L.,Lu,X.,et al.2015.The role of is capab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ided platforms:The digital ecosystem strategy of alibaba.com[J].Jou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16(4):248-280.

[29] Isckia,I.Lescop,D.2015.Strategizing in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Leveraging Core Processes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n[J].Digiworld Economic Journal,99(3):91-111.

[30] 周文辉,邱韵瑾,金可可,李宇雯.电商平台与双边市场价值共创对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基于淘宝网案例分析[J].软科学,2015,29(4):83-89.

[31] 杨学龙,涂科.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研究——以出行平台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12):258-268.

[32] Eisenmann,T.Parker,G.,Alstyne,M.W.V.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10):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