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源激素对杜梨扦插繁殖效果的影响

2019-09-10荆蓉邓莉琦彭祚登

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荆蓉 邓莉琦 彭祚登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2个因素分别设置4个水平。最终4种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杜梨硬枝扦插繁殖的研究表明:嫩枝扦插选用浓度为600 mg/L的外源激素CTK处理,硬枝扦插选用800 mg/L的外源激素CTK处理,其扦插效果最好。

关键词:  杜梨;  硬枝扦插;  嫩枝扦插;  外源激素

杜梨(Pyrus betulifolia )属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在中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域都有分布,其干形优美,花繁多而洁白,且对土壤要求低,适应性强、喜光,具有抗旱、耐寒、耐涝、耐瘠薄等优点,在碱性土壤也可生长,不仅可作为街道和公园的绿化树种,还可作为防护林与水土保持林。目前,杜梨多采用种子繁殖,但同一家系后代单株变异较大,不利于优树优良性状的保持。扦插繁殖方法是保持优良单株特性的重要途径[ 1 ],因此本试验探究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在硬枝、嫩枝扦插上的最适处理,以期为解决杜梨的插条繁殖促进插穗生根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数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点

嫩枝扦插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扦插实验室,室内具有珍珠岩扦插床、全雾喷射设备、科学精细化的管理。

硬枝扦插试验地点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实验小温室中进行。温室内保持恒定温度25 ℃[ 2 ],空气湿度达到60%~70%,定时进行通风,光源为白炽灯光。

1. 2 试验材料与处理

扦插试验材料均采自北京市大东流苗圃的4年生杜梨苗木。

嫩枝扦插在2017年7月进行,插穗为随采随插,采集生长健壮、干直、没有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当年生杜梨枝条,采集后泡在水里。扦插时,保留插条中上部两片成熟叶,且叶片剪去1/2并去除下部叶子,降低叶片蒸腾速率。

硬枝扦插在2017年11月进行,采集生长健壮、干直、没有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年生杜梨枝条,采集后将切口端浸泡在水里30 min。选取枝条中下部10~15 cm长的穗条,每根穗条保证具有两个以上的芽。处理穗条上切口为平行切口,下切口为V形切口,截口应平滑。将剪好的穗条扎捆放在水中,放在荫蔽处,避免阳光直射。插条粗度差距在1 cm以内,制穗上切口距第一个芽0.5~1 cm。在扦插之前,用多菌灵对基质进行均匀消毒处理并用水均匀浇透;扦插之前用0.1%(质量百分比)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插条消毒5 min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后扦插。

1. 3 试验方法

1. 3. 1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IBA、ABT、NAA、CTK 4种激素,每种激素分别设置400 、600、800、1 000 mg·L-1 4个浓度梯度,每个处理30个穗条。将穗条分别放入不同激素水平的处理中浸泡5 min。

1. 3. 2 扦插方法

插穗经外源激素处理完成,取出阴干后再扦插,扦插密度应适中,以便通风与光合作用。采用直插方式,扦插深度为3~4 cm(浅插可以促进不定根生長,扦插过深将延长生根时间并且导致基部腐烂),插后将插条周围基质压实,立即灌透或喷透水,使插穗和基质充分接触,并使用多菌灵进行消毒。

1. 3. 3 插后管理

嫩枝扦插采用喷雾设备,喷雾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晴天增加喷雾时间,阴雨天减少喷雾时间或不喷;当硬枝扦插的基质出现明显缺水现象时,应浇透水,而后大约3~4天进行一次浇水。插穗生根期间及时清理杂草、腐烂插穗及枯落叶。

2 结果与分析

2. 1 嫩枝扦插

2. 1. 1 外源激素浓度对嫩枝扦插的影响

由外源激素对嫩枝扦插的影响(图1)可知:600 mg/L CTK为最佳试验处理,其次是800 mg/L ABT与1 000 mg/L CTK。从激素种类来看,CTK处理效果普遍较好;从激素浓度处理来看,400 mg/L处理情况最差。

2. 1. 2 外源激素种类对嫩枝扦插的影响

由不同因素各水平间处理插穗愈伤组织数量方差分析(表1)可知:激素种类p=0.021<0.05,各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激素浓度p=0.911>0.05,各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

由基于duncan法多重比较的字母标记(表2)可知:NAA、IBA和ABT对杜梨嫩枝扦插的影响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ABT和CTK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NAA、IBA与CTK在α=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α=0.01水平上,NAA与CTK对杜梨嫩枝扦插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直观分析法中的结论得出:CTK是杜梨嫩枝扦插的最佳选择。

2. 1. 3 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对嫩枝扦插的影响

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机制,使用不同的植物激素种类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存在交互作用。

由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分析(图2)可知:嫩枝扦插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随NAA浓度的增大而增多,随着ABT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随着IBA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当IBA浓度在800 mg/L时,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任意CTK浓度下,愈伤组织数量都普遍多于其它激素种类,尤其在600 mg/L CTK处理下,愈伤组织数量达到整个试验的最大值,因此在交互作用下,600 mg/L CTK是杜梨嫩枝扦插的最佳试验方案。

2. 2 硬枝扦插

2. 2. 1 外源激素浓度对硬枝扦插的影响

由外源激素对硬枝扦插的影响(图3)可知:400 mg/L IBA为最佳杜梨硬枝扦插试验方案,其次为800 mg/L CTK。从激素种类来看,NAA处理总体效果一般;而IBA处理,不同浓度处理差异较大,因此使用IBA 处理时需要注意使用合理的浓度。从激素浓度来看,400 mg/L处理效果较好,1 000 mg/L处理效果较差。

由不同因素各水平间处理插穗愈伤组织数量方差分析(表3)可知:激素种类p=0.104>0.05,各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激素浓度p=0.596>0.05,各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

2. 2. 2 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对硬枝扦插的影响

由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分析(图4)可知:硬枝扦插形成的愈伤组织随着NAA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当浓度为800 mg/L时,其数量达到最大值;随着IBA浓度的增大,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减少,在400 mg/L IBA处理下,愈伤组织数量达到整个试验的最大值;随着ABT浓度的增大,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变化不大;在任意CTK濃度下,愈伤组织数量普遍多于其它激素种类,且当CTK浓度为800 mg/L时,愈伤组织数量最多。因此在交互作用下,低浓度的IBA或高浓度的CTK是杜梨硬枝扦插的最佳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3. 1 杜梨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此类型不仅难生根,生根周期还较长[ 3 - 4 ]。嫩枝最早形成愈伤组织的插穗于扦插后20天形成,生根的插穗于扦插后2个月左右生根,扦插3个月后插条生根率趋于稳定。硬枝最早形成愈伤组织的插穗于扦插后30天形成,生根的插穗于扦插后2个月左右生根,扦插3个月后插条生根率趋于稳定。

3. 2 由方差分析表明,杜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的激素浓度各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试验中不同激素浓度的试验结果所出现的波动主要是由试验误差造成的。

3. 3 杜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的交互作用分析结论与直观分析法中的结论不一致,原因是直观分析方法是基于各因素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得出的直接结论,尚未结合实际情况,仅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3. 4 杜梨嫩枝扦插应选用浓度为600 mg/L的外源激素CTK处理为最佳方案,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刺激细胞分化的功能。另外,在试验中发现,后期管理影响着杜梨扦插生长情况,太幼嫩的枝条组织不够健全,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差,水分少,

抗病能力差,扦插后很容易腐烂死亡[ 5 - 7 ]。因此在后期管理时应注意适量浇水,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杜梨生长,同时控制好温度并及时消毒,最好在温室中进行扦插试验。

3. 5 杜梨硬枝扦插优先选用800 mg/L的外源激素CTK处理,若要求浓度小于600 mg/L时,选用IBA外源激素。硬枝扦插的试验地点在国家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的温室中进行,浇水视实际情况而定,温度稳定在25 ℃,为插穗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理的后期管理对杜梨扦插起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虎智,  孟丙南,  李云,  等.   影响林木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分析[J].   河南林业科技,  2006(3):  26 - 27.

[2] 红艳,  聂宗岳.  &nbsp;合理利用扦插技术提高苗木出圃[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6):  203 - 204.

[3] 刘建明,  品跃东,  姚颖.  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沙棘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18,  34(01):  13 - 15.

[4] 祝岩.  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概述[J].  福建林业科技,  2007(4):  270 - 274.

[5] 王震星,  张 磊,  刘玉芹,  等.  杜梨绿枝扦插快速繁殖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00,  6(4):  13 - 15.

[6] 乔趁峰,  李洁茹,  赵俊芳,  等.  影响嫩枝扦插成活因素浅析[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11):  152 - 153.

[7] 张晓燕,  李春晓,  刘宏伟,  等.  黑果肋腺花楸绿枝扦插试验结果初报[J].  林业科技,  2017,  42(2):  22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