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共生,将孩子放到舞台中央

2019-09-10刘昳

教育家 2019年43期
关键词:同伴社团戏剧

刘昳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是教育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相应的学生。儿童学习需要更多综合的游戏性、体验性,单纯靠说教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设立载体,教育戏剧就担当这样的重任。山东省济南市滨河小学在天桥区教育局团委“基于情感教育下的德育一体化研究”大课题下,开展“教育戏剧推进学生素养提升”的研究。几年下来,我们看到了一种转变,也看到了学生身上熠熠的光彩。

多渠道拓展课程实践路径

开设戏剧课程。在原有语言表演课的基础上,学校聘请了专业戏剧教师在五年级开设戏剧课,重点进行实践性表演内容的教学。学校领导不定期走进课堂,根据学校对戏剧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学期的专业学习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孩子们更加自信大方了,师生、生生的交流更加顺畅自如了。站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投入,成了舞台的主人。

各学科渗透、融入戏剧元素。如:在教学中加入孩子们喜欢且适合表演的故事情节、课本剧、多角色对话场景等元素,既达到各学科不同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拓展特色社团。在原有“戏剧课程精品社团”的基础上,拓展到周五下午的音乐鉴赏社团、儿童剧社团、时装秀社团、朗诵社团等,充分发挥教师专长,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求。

本土戏剧师资培养。成立戏剧教育项目组,注重带领戏剧课程项目组的老师进行教育戏剧方面的培训,研究教育戏剧与多学科融合的策略,尝试在典型课例中体现比较专业的戏剧元素、技能和技巧。

此外,我们还通过建立戏剧工作坊、打造戏剧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方式,让戏剧教育变得更有体系、更加科学。

激发自我成长的价值

自我认同。教育戏剧课程的推进,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全面的自我认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加了积极的自我体验,最终实现了自我认同。一个孩子也许在课業上并不擅长,也许性格内向、没有自信,可能他最初选择的是最简单的角色。通过一次次排练,他们站在舞台中央,克服了心里的胆怯,树立起信心。闪光一次,自信一次,也许就成为这个孩子奋进的起点。

密切同伴关系。学生喜欢一所学校,关键在于有他喜欢的同伴。怎么改善学生和老师、同伴的关系呢?教育戏剧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学生在课程中被分成不同的组别,慢慢学会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正是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生学会了关注他人、关注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了换位思考,比任何说教都能让孩子懂得“为别人着想”。

通过戏剧教育课程的开展,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年一度的“戏剧嘉年华”,家长们一起在台下观看每个班级的演出。孩子们在剧中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上孩子们的每一个站位、每一句台词、每一段背景音乐与动作的完美契合,背后都是每一位孩子的投入与付出。演出结束后,家长们陆续给我发信息表达他们的感受。一位妈妈给我发来微信:“我们看到了这几年来孩子螺旋式成长,脸上、眼中的信心满满,同伴之间关系和谐。感谢您能将孩子放到舞台的中央。”

教育是唤醒,是激发,是自我生长。有适合学生的课程才能让育人目标落地。千万不要认为排练戏剧是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错失了教育的机会。因为它,校园才更加生动,同学们更加友爱,教育也更有温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滨河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同伴社团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落地
文学社团简介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