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被打了,需要还击吗

2019-09-10

教育家 2019年43期
关键词:打人丽丽冲突

幼儿在集体中相处时难免会磕磕碰碰,偶尔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与霸凌事件不同的是,幼儿之间出现的“打人”事件,往往不那么严重、没有太多恶意。看到自家的宝贝被同伴“欺负”,家长都会心疼。四川乐山市某幼儿园的问卷调查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但還击就能解决问题吗?息事宁人就万事大吉了吗?教师应该怎样扮演好沟通与协调的角色?当我们关注纠纷的处理方式时,或许同样要考虑不同主体对于纠纷态度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样更有利于化解各种“小纠纷”。

家长的顾虑

拒做“软柿子”(强强爸,70后,程序员)

我小时候性格比较软弱,挨了不少欺负。因为成绩好,一直和成绩差、爱打架的同学坐同桌。那时候的课桌都是两个人连在一起的,有时候一个挪桌子的动作,就可能被拳头“波及”;还有个同桌,用铅笔把我的腿都扎紫了。为了避免孩子成为被欺负了还不知道反抗的“软柿子”,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就常常跟他灌输“要强硬回击,不做‘软柿子’”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总是跟孩子说:“吃啥也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一定打回去,要不以后就会经常挨欺负。”

学会自我保护(苗苗妈,80后,人力资源)

印象深刻的一次,女儿苗苗在幼儿园活动时被一个小朋友从滑梯顶上推了一把,直接脸朝下摔到了地上,血流满面。老师通知了双方家长。苗苗摔伤后,对方家长出了医药费并带孩子登门道歉,我们也接受了,事情就这么平息下来。

孩子要进行社会交往,在和小伙伴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平日里孩子之间的一些小打小闹,像抓了脸、碰了手的,我们从来没有去找过老师和对方家长。

我不赞同“吃亏是福”的观点,也不赞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态度,凡事应该客观实际地分析,让孩子既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培养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

孩子打架,大人介入(子轩妈,90后,医生)

我曾目睹过一件事。商场里,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不一会儿,两个孩子打了起来。

随后大一点的孩子的妈妈,赶来出手扇了小男孩一耳光,并催促自己孩子打小男孩。大一点的孩子很不情愿地打了小男孩三下。被打小男孩的妈妈听见孩子哭声急忙过来,与打人的妈妈发生争吵。随后,两个妈妈扭打在一起,继而升级为大人们的群殴。

承担责任很重要(豆豆爹,90后,金融从业者)

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不久,咬了班上一个小朋友的胳膊,对方家长很气愤,要求看监控录像,老师打电话希望双方家长好好沟通一下。当时我心里有些着急,赶紧和对方家长联系,并表示要登门赔礼道歉,同时告诉自家孩子,他咬了人,现在对方的爸爸、妈妈很生气。孩子虽然还小,但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哭了起来。我一边安抚他,一边告诉他咬人不对,需要受到惩罚,并要求他第二天一起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第二天见面,对方家长的态度缓和了很多,表示也不是太严重,他家小朋友也说我家孩子不是故意的,已经原谅他了。我们坚持买了一点东西,探望了对方的孩子,并要求自家孩子向小朋友道了歉。从此以后,我家孩子再也没有咬过人。

早些天,孩子在幼儿园踢球,两个孩子抢球,大点的那个孩子在抢球过程中,把我家孩子的腿踢破了。令人生气的是,对方的家长居然一直不闻不问。我知道孩子打闹、受伤在所难免,但是,家长这样不闻不问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苟同,也许是害怕承担责任吧。后来我们也并没有去找这个家长,只是让自家孩子以后和那家的小朋友保持距离。

孩子的心声

能搞清楚事情原委再评判吗(亮亮,男孩,8岁)

幼儿园大班那年,一天在广场玩的时候,我和辰辰争吵了起来。回到家,妈妈对我说:“你和辰辰不是好朋友吗?怎么会吵了起来,这件事你可做的不对,小朋友要团结友爱啊。”我气呼呼地说:“辰辰他嘲笑别人,他才做得不对!”辰辰滑轮滑得很厉害,另一个小朋友涵涵刚开始学轮滑,辰辰就笑话涵涵滑得不好。我觉得辰辰太过分了,谁天生就会滑轮滑呢?更替涵涵打抱不平。妈妈责怪我之前,不是应该搞清楚事情原委吗?

过去了就还是好朋友(小米,女孩,6岁)

我和丽丽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在游戏时间里,我看见丽丽拿着跳跳球和其他小朋友玩,想让丽丽跟我一起玩,就把手中的跳跳球扔向了丽丽。但她还是没有注意到我,气得我站到一旁生起闷气来。我很伤心,心想:“丽丽不跟我一起玩游戏,我讨厌她,不要跟她做朋友了!”第二天,丽丽主动过来找我玩,我立刻非常开心,说:“丽丽,我们一起玩吧,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感谢老师对我的耐心(帆帆,男孩,9岁)

大概是三四年前吧,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和小伙伴因为抢玩具打了起来,冲突中他把我搭的城堡碰坏了,我也把他打哭了。等着请家长的时候,我心里挺害怕的,一个劲儿地琢磨爸爸会怎么“收拾”我,老师是不是再也不喜欢我了,别的小朋友会不会不跟我玩了。想着想着我就觉得挺后悔打他的,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当时就是太生气了。后来老师教育了我,让我知道打人的错处。老师还跟我爸爸说,让他好好跟我沟通,不要二次惩罚。老师这么做真的让我很感激!之后我都会尽量克制自己,生气的时候就先走开,避免和别人正面冲突。

幼儿间常见的矛盾冲突大致可分三种情况

1.无意性冲突。无意性冲突一般是由一方无意干扰了另一方正在从事的活动,引起对方不良情绪而产生的。如甲小朋友在走路时或拿玩具时,不小心碰到了乙小朋友或他正在操作的玩具,引起乙小朋友不快,从而发生冲突。此类冲突本质上不是故意制造的,只是一种无意而为。

2.争抢性冲突。幼儿间由于争抢同一玩具等产生矛盾冲突,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争抢性冲突发生时,双方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冲突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因争抢而喊叫、哭闹甚至大打出手。 3.攻击性冲突。攻击性冲突发生大多是因为幼儿不会表达或不会与人交往,又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通过打人、咬人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达成一定的目的,从而引发攻击性冲突。由于攻击性冲突本身具有一定的伤害性,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

教师的思考

不鼓励“以牙还牙”

(王屿璐 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

孩子被打的原因有很多,在没有搞清楚原因的情况下,教给被打孩子直接打回去,只能再一次强化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因为你的“打回去”隐藏着对攻击和暴力行为的鼓励。我们的最终目的并非“以牙还牙地用暴力讨回公道”,而是希望他们在交际冲突出现时能采取恰当的行动。

学会用语言进行震慑。告诉我们的孩子,如果有小朋友因为插队玩滑梯而打你时,你可以大声喊出来:“你不能打我,因为插队是不对的,你要到后面排队。”有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而打你时,你可以大声说:“你不能打我,我正在玩,请你等一下。”

必要时候学会躲避。幼儿园班级里或者平时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攻击性强的“小霸王”,也许被打的孩子用言语还击根本不管用。这个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会保護自己,远离那些不友善的孩子,并且及时告诉老师和父母。

学会用同理心宽容他人。琪琪是个优秀的女生,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芸芸会故意打琪琪一下。原来芸芸非常羡慕琪琪,甚至有些嫉妒,可是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就有了动手的想法。接着我跟琪琪聊了聊,告诉她芸芸非常喜欢你,想和你一起玩,但她不知道怎么告诉你,如果你愿意,可以让她做你的好朋友吗?琪琪同意了,主动和芸芸一起做游戏,两个孩子相处得越来越好。

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曹钰琳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性格温顺,因为家庭因素或者性格原因,他们不会在被欺负之后还手,也不会主动与小朋友发生争执。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与孩子分析在被欺负后孩子做出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后果,让孩子用最真实的感受来决定自己下次再遇见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灌输“打人不对”的观念,导致孩子明知对方不对却要默默忍受。我们要教会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也要接纳孩子的本能反应。我们没有办法教会孩子用同一个标准答案对待所有事情,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为孩子提供非暴力的成长环境

(崔洺 北京市东城卫生健康委第一幼儿园)

遇到孩子打人该怎么办?

首先,要立刻坚决地制止。态度要坚定,握住孩子的手,带他离开“打人现场”,稍微远一点。这样能帮他的情绪“降温”。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顾事件,帮助他解决问题。当孩子开动脑筋开始想办法,他的理性脑启动,就不再受制于情绪脑。即使孩子没有想出其他方案,也会更加冷静。

其次,孩子冷静下来后,提醒他跟对方道歉。道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社会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友好。

再次,家长应该反思,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有没有鼓励暴力的因素。比如孩子打了长辈,有的长辈会以开玩笑的语气跟孩子说:“呀!你敢打长辈,小坏蛋。”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可以用“打”来获得关注。

最后,孩子打人还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于直接用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和碰到问题的处理方法,给孩子制造一个阳光的学习环境。

教孩子学会思考及解决办法

(袁园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

如果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问题是什么?(你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

2.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

3.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

4.先写出这些办法。

5.如果不管用,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至找到解决办法。

6.告诉孩子这个就叫作分享、宽容……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打人丽丽冲突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谁是谁的镜子?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画一画
冲突管理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I love my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