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朗读教学和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2019-09-10李丹丹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归隐李白诗人

李丹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对朗读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重要性已经早有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笔者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阅读教学为例,浅谈自己在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一点见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有充分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们朗读的积极性,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范读,在备课时,我首先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把文章朗读几遍,把握好停顿节奏,充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课上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范读文章,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听范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进而产生对朗读的兴趣。

二、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朗读。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给予表扬。朗诵能力弱的小组分工朗读。让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分角色朗读表演,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设置小组评分机制,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适当给予奖励。

三、建立微信群,鼓励学生录朗读视频,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给学生选择优秀作品,利用各种软件配乐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当然要想把文章朗诵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结合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谈一谈如何把朗读和对诗歌的理解很好地结合。进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创作于他在长安不得志后被玄宗赐金还山之后,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复杂矛盾的,在朗诵诗歌时如果不能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便不能很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就无法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在此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四次变化,1、惆怅烦忧。2、豪情逸兴。3、愁苦加重。4、超脱苦闷。首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在朗诵时要把握对昨日的离去的不舍,欲留而不得留的苦闷,为何不舍昨日,昨日是自己正在朝廷为官,虽不得志,但毕竟才华得到认可。因而对昨日时光仍充满怀念。“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忧。”在朗诵时要把握诗人此时内心的烦乱痛苦,为何今日烦忧,今日之生活并非诗人所愿,面对仕途的不得志,亲人的分别,种种复杂的心绪一起涌上心头,各种烦乱交织在一起。朗读时要读出诗人的烦恼与痛苦。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潜在的豪放与不羁流淌与其血液中,当看到眼前美景不觉心头一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此句一处,朗诵时的豪情壮志也随之被激发,要读出看到美景心情开阔的气魄,还要读出高楼开怀畅饮的豪爽。诗人自身的才华是无法被掩藏的,内心无时无刻在的自信也随之显露“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两句称赞叔父李云有建安风骨,又以小谢自比,在朗读时要充满自信和对李云的称赞之情。想到这些诗人又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不会被埋没,于是发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言壮语,这两句恐怕只有李白可以写的出,也只有李白敢于高声呐喊,在朗诵时要读出豪气干云天的气势,想象自己就是满怀豪情的诗人,有上天揽月之情,有放浪不羁之态。

替诗人发出发自内心的呼喊。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顶峰,遇上青天,但缺少了送其上青云的好风,没有能够知人善任的统治者,自己的呼喊也只能是空谈,此时朗读时感情要做到收放自如。回到现实中,不得志的现实摆在眼前于是只好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叹。此时的愁苦更胜开篇。诗人想到了现实的残酷,于是想斩断愁思,但怎奈愁思如流水般,想要斩断却无法斩断,想要摆脱却无法摆脱,李煜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愁思如春水滔滔不绝,诗仙李白的愁思欲斩断却无法斩断,两个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后主的愁思之多如流水。李白的愁思自己想主动斩断。但怎奈这种愁苦是无法排解的,于是诗人又想借酒消愁,但同样无法用酒来麻醉自己,反而更增愁思,朗读此句难度较大,既要读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又要读出诗人想排解愁苦的迫切,复杂的感情的交织,只有深刻体会诗歌的内涵,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感染读者。现实的苦梦无法排解,诗人不得已只好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确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往往十之八九,既然无法称意,不如散发归隐,学学范蠡泛舟于五湖,享受归隐生活的乐趣吧。那么此时诗人是否真心只想归隐?若不能真正理解诗人,还是无法把握好朗读的情感。李白作为旷世奇才,胸怀济世之志,怎会甘心归隐,这一句不过是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的暂时妥协,暂时借归隐来摆脱对现实的不满。此句在朗诵时要读懂诗人的无奈,读懂诗人的暂时的超脱与豁达。感情不能太过高亢,也不可太过低沉。这一句中有洒脱,有无奈。有自我排遣的豁达。

由此诗的理解与诵读可以体会到,朗诵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诵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可以把文章读的更有感情。

所以我们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掌握朗读技巧,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体会和把握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爱上朗读。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归隐李白诗人
天宫院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