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措施

2019-09-10杨金宝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物理学习独立思考高中

杨金宝

【摘 要】高中学生是衔接未来大学教育的重要阶段,物理学习重在培养科学理论基础,对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解释了物理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最后给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178-02

高中是学生学习周期的重点和关键时期。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融汇了物理学中的所有知识框架,具有量大、概念多、内容杂、思路繁琐等问题。物理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实际,综合多种知识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全面完整,不得出现“短板”。这也是短期补习或者突击并不能带给物理分数提高的原因,也因此很多学生产生了抵触学习物理知识的负面情绪。在高中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师的关键

任务[1]。

1   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广度远大于深度,要求学生在思维性和严谨性上下功夫,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平时的教材上内容比较紧凑,大部分内容介绍定理和大量的公式,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物理内容连贯性较强,很多概念基于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在初中教育中学生多少存在理解不清的“短板”,导致物理学习吃力,在高考中物理的平均成绩低下一直是比较严峻的问题。本文从3个维度剖析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2]。

1.1  学生角度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是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问题,因为中考和高考的目的性差异导致中考中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学生在思维养成的起步中造成了偏差,导致进入高一学习中,明显出现“水土不服”。因为高中理科学习整体难度加大,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

信心。

1.2  教师层面

一直以来,高中课堂相对初中更加务实些,即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先用短时间介绍一下概念和公式,几个物理字母的含义等,然后就用习题去练习,希望通过习题讲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校干脆放弃实验课全部上习题和测验课,长期下来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

1.3  课堂教学

高中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应试性太强,诚然,除去复习冲刺的时间,可能教授新课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多数学校的方法是尽量压缩新课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教务繁重无暇顾及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言“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该放在第一位”。思考是人类的根本特征,在物理学习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身边的现象去探究背后的本质,将现象结合所学的物理规律也是让学生在大脑里融汇学到的抽象理论。学生直观的感受,自己动手操作比将公式和公式强行记忆更加深刻[3]。

教师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过多的追求解题,课堂上一味传授解题技巧,课后填鸭式的布置大量作业,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教学应尊重认知规律,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后安排探讨性任务,供学生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物理背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布置很多的习题更加有效。以美国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家庭作业题目为:用一把尺子去估算一堆沙子的动摩擦系数。就需要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活用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措施

高中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亦是如此。物理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图像表示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教师需要做合适的引导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公式、讲习题,也要注意到问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问题的特征归纳总结问题,与做大量的习题相比,更应该专注于课堂质量[4]。

3.1  巧妙提出问题

物理教师应该巧妙设计课堂开篇,以提问的方式打开课堂给同学思考的空间,如在介绍超重失重概念时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量杯,杯底绑着一个塑料球装足量的水,另一个量杯也装一定量的水,保证两杯质量相同放置天平两端,如果减掉绳子会怎样?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可以不必回答,让同学带着好奇和求知欲去听课,在课堂结束后重申题目让同学作出合理的解释。

3.2  讨论分析问题

新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多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升学制度现状,在中高年级段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时间短,课程任务重,复习时间长等现状。在短期内不变的大环境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只能在实验课的前提下引入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各年级教研组应该积极做好物理实验课的筹备工作,尽量不要压缩实验课课时。在实验课中,教师也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这也是加深对知识结合实际的活用能力的培养[5]。

3.3  先概念后理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建立在实验规律上总结出来的。很多学生会将物理当成数学去做,凡事喜欢追求明确的结果,如果不给具体的数字反而抓耳挠腮,无从下手,这是因为缺少足够的概念运算习惯。在物理学习中,往往“关系”比“结果”更重要。一个公式的提出要注意其背景,引入的假设,应用的局限,计算时注重量纲对应,然后再具体运算。在掌握公式之前要对公式有个直观概念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学习起来也不会枯燥,可以加深印象。教师要着重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明先,秦志超.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高中数理化,2017(8).

[2]张安.高中物理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10).

[3]吴荩萱.美国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5).

[4]李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分

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7(32).

[5]于宗源.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學,2011.

猜你喜欢

物理学习独立思考高中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高中生物理学习挫折心理成因
论如何调动高中生学习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