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学理构建

2019-09-10刘艳红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

【摘 要】“心動物理”课堂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角色互嵌学习为运行机制,让师生在倾听、对话、互助、互学、反思、共赢中实现自我建构,在个性与共性共同发展中实现学生的“情动”“思动”和“行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心动物理”课堂;课堂学习共同体;理论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126-0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课堂学习共同体因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不同课堂教学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在内涵特质与构建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下面就“心动物理”课堂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做探讨。

1   “心动物理”课堂理念的内涵与特质

“心动物理”课堂理念是基于重庆市渝中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提出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心”既包括主观认知、思维的“心”,也包括主观情绪、情感的“心”;“动”指在“心”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真情投入、主动思考、在做中体悟等学习行为,即“情动”“思动”“行动”[1]。

“心动物理”课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目标的导引下,整合“情境、问题、活动、应用及评价”要素,构建“‘1+5’心动物理课堂”要素模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以“心动物理”为课堂教学理念,物理教师与拥有着不同智慧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的学生构成团体,是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与组织实体。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助学者,也是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应致力于创设自然的学习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主动、自发探究的主体[2]。在课堂中,助学者和学习者以共同进步为总体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课堂模式,以学生的有效参与作为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角色互嵌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倾听、交流、互动、互助、反思和总结中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构建一个关系融洽、彼此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3.1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3.1.1  分组原则——差异均衡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合作小组为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的目标愿景、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性格、性别、兴趣等作为分组依据。以男女混合平均搭配,4~6人为小组为宜。以某班50人为例,每学期初,教师应制定物理学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并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按照学习能力测试将全体学生分为I、II、III三个能力水平,笔者认为一个小组大致由3名男生和3名女生组成,其中每一个能力水平上应有2人,并尽量男女各一人,基础最弱的学生自愿参加到小组活动,或者教师也可以单独教学突破难点。

3.1.2  管理原则——组织、制度与环境文化三角互动

首先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设立管委会和学联会两大体系,其中管委会由班长、行政小组长、成员组成,学联会由学习委员、学科代表、学科组长、成员组成;其次每个小组设立记录员、展讲员、联络员,每个成员的职务定期进行轮换,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共同体全体成员自行确定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组名、组标、组规、组训、口号、组歌等专属标志,制定共同体的目标计划,并签订共同体公约,让共同体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相互制约、互助共进。

3.2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3.2.1  自主学习

有效的合作要基于学生有独立的认知背景为前提。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物理教师作为一名“助学者”和共同体成员,应该及时关注每个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思考情况,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动”与“思动”。

3.2.2  合作探究学习

具体应该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是共同体成员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第二是其他成员帮助共同体成员解决问题或者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三是分工合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第四是及时与老师沟通或者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应该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及时调整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向,积极进行指导,开拓学生的探究思路。让学生乐于参与,引发学生的“情动”“思动”和“行动”。

3.2.3  角色互嵌学习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既是他们的引导者、助学者、倾听者、合作者更是欣赏者[3]。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可以进行互换。通过共同体学习,学生可以自行组织说、讲、议、评活动,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契机,也是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3.3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机制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评价的主体是共同体,然后才是每一个成员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成员互评和教师辅评的方式,结合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将评价嵌入学习的全过程中,对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否“情动”“思动”“行动”即情感态度、参与程度、思考表达等进行多维度评价。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也要考虑个体对共同体的贡献和影响,可以同时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学生个人的成长档案,用以激励学生的有效发展。

4   结束语

“心动物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心动物理”课堂教学理念,致力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作为课堂共同体的一员,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目标引领、问题驱动、活动推动和评价促动等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倾听交流、对话合作、互学互助、经验共享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安民.“心动物理课堂”学理分析与实践构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7).

[2]潘红建.“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8).

[3]樊兰君.“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8).

【作者简介】

刘艳红(1984~),女,汉,重庆丰都人,学历:本科,物理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

猜你喜欢

课堂
欢乐的课堂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写字大课堂
交通标志小课堂
美甲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妈咪“达人”完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