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振华:扎根山区的教育奉献者

2019-09-10孙雨萱

教育家 2019年45期
关键词:升学率沂蒙振华

孙雨萱

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富裕,我的很多学生都成才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家乡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我感到很幸福。

——李振华

他很清贫,常常以玉米糊、地瓜干为食,不抽烟,不喝酒,连茶都不舍得喝,一件衣服有时能穿上十几年。他又很“富足”,60多年来,将大批学子送出大山,帮众多“问题少年”找到人生方向,资助了2000多名寒门学子,退休后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他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

60多年前,年仅17岁的李振华被沂蒙革命老区贫困艰难的境况打动,义无反顾地走入大山,投身沂蒙最偏远山区沂源县的教育事业。

闭塞的韩旺村里,李振华守着3间破庙改成的教室,为38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课授业。没有铃声,他看着日头算时间;缺纸笔少工具,他自制了28种教具;方言不通,他让家人寄来收音机,自学普通话和沂源话;学生家长觉得读书无用,他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学生上不起学,他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用来资助贫困生,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1955年,沂源县其他学校的升学率仅为10%,而他教的学生却全部升入中学。

在沂源县城关二中任校长时,他面对的是108个“学习落后、品德欠缺”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入学平均成绩只有27.6分。但李振华并不想放弃他们,他反复向老师们强调:“或许这些孩子学习不好、品德欠缺,但他们也有自尊,想上进。”他鼓励老师每学期和学生交流谈心至少5次,关心感化他们;设置大大小小的奖项,鼓励学生奋发上进,全面发展。经过李振华和其他老师们倾尽心血的教育,这批学生的升学率达到96%,其中95人考入重点高中。1986年,学校被评为全县第一批省级文明单位,正式更名为沂源县实验中學。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李振华最深的感悟是:“改变要从关心开始,一步步来,让他们学会做人。”

退休20多年来,李振华一直闲不住,不仅将大半生仅存的15000元积蓄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全部捐献出去,成立了“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还设立了“振华青少年思想疏导热线”,先后帮助了全国近300名“问题青少年”;担任沂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奔波忙碌;与其他老同志一起组成“五老”志愿者,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改变沂蒙老区的教育状况,李振华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多次谢绝了省、市、县选调提干的好意。

他将一生奉献给了沂源山区,却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虽然退休了,但是教育工作不能停,我要回报养育过我的这片土地,和这里淳朴的乡亲。”

猜你喜欢

升学率沂蒙振华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乡村爱情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