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群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2019-09-10黄晓华张慧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黄晓华 张慧平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消除学生写作实践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群文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写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深入性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233-02

“群文阅读”教学是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同类型、同题材、同体裁或相似文本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愿,降低学生阅读活动的难度,促进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关注文本。“群文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的把握文本和提高自主表达能力,“群文阅读”已经成为写作与阅读教学结合的重要教学方式。

一、高年级小学生写作现状

(一)写作内容空洞

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在于表达的不深入,没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作品人物故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生活观察等问题。还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盲目的练习写作,达不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写作兴趣

还有的学生缺乏积极的写作兴趣,表现出对写作的畏惧和厌烦感。不少小学生认为写作活动的难度较大。有些教师没能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写作,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鼓励和发现学生写作的亮点,教师没能传授学生有效的写作技巧,无法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三)写作习惯不良

小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不擅于自主完成写作任务,没能形成正确的写作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被各种情况打断思路。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促进学生在写作前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写作的流畅性,达到激发学生写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写作目标。

二、“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原则

(一)培养学生读者意识

“群文阅读”需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赋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主权,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篇文章,鼓励学生感受多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1]。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征,安排多篇安徒生童话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园丁与主人》、《丑小鸭》等经典作品,然后让学生谈阅读的感受,引导学生把握每个故事背后深邃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文本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延伸,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提升提炼主题思想与口语表达能力,辅助写作练习的有效进行。培养小学生的读者意识,还要促进小学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引导小学生明确文本的主题,在“群文阅读”中防止小学生跑题。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总结文本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内涵,达到提升文本阅读质量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进行训练

“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还要立足于教材,通过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借助课堂学到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对比、类比、分析中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新版部编教材的语文在课文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有相似的主题,教师可以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回望其他篇目,这样可以实现“群文阅读”的二次开发,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同类主题的作品,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关注主题性的内容,达到促进学生对同一主题内容,有更深刻理解的目标。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实现教材内容的深化整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积累写作资源库。如在总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桂林山水》和《金色的双龙洞》两篇文章,文章的主题内容都是写景状物文章,但是两篇作品的写法不同,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实现两篇文章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大声朗读体验两篇文章的异同,进一步感受作者使用的不同写法。再让学生以鉴赏的方式分析两篇作品,从而达到更好的体会文本情感,把握作品语言的目标,最后引导学生对照两篇作品的风格进行练笔创作,从而达到借用“群文阅读”提升写作质量的目标。

(三)促进阅读与写作转化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互动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感性阅读课文到深刻把握作品表达方式的能力[2]。首先,阅读体验是“多元化”的活动,是学生文本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迈进的过程。阅读有一定的情景性,有时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体验互动,这样才能達到文本认知的目标。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实现阅读的飞跃,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更深刻的从字里行间,探寻作者的意图与表达的思想内涵。写作的过程是将学生的思想认知进一步外化的活动,可以理解为阅读活动的“逆运行”。阅读与写作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师应当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自如的转换,这样才能达到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表述了父母对我成长的影响。教师可以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状态,让学生畅谈父母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小学生点点滴滴的故事达到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爱。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再深刻的阅读文本,达到有效把握文本内涵的目标。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达到深化表达,提高写作质量的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促进写作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阅读文本的特点

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通过不同篇目的阅读,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意愿与兴趣。首先,教师应当控制呈现文本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与阅读能力,提供篇幅适当的文章[3]。这些文章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课外读物,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搭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眼界,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别样的阅读实践当中;其次,“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总结不同篇目的特点,让学生在同体裁或同题材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总结各个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总结写作的规律。如通过学生阅读古诗,达到进行句式对比体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理解古诗句式较为整齐,有韵律感,有明确的节奏特征。还可以在律诗、古风、乐府等诗的对比中对“诗律美”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围绕叙事文本促进学生掌握心理、语言、动作与神态描写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如在总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等科普文章中,让学生学习表达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学生说理表达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围绕着说明文体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掌握不同的说明文方法。

(二)注重总结写作的技巧

“群文阅读”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总结写作的技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分配相关篇目时总结具体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领会相似文本的差异性特征,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开展写作活动的目标[4]。首先,教师可以把同类的篇目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相同主题文本的差异性特征,帮助学生总结每篇文本的具体写作特征,如同为叙事类的作品中可以让学生分析“顺叙”“倒叙”“插叙”方法的特征,让学生明确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实现信息的全面提供。顺叙有利于按照事情发展过程呈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倒叙可以达到吸收读者注力的效果,可以设置文本的悬念。还可以在对比文本中分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表达方式的优缺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的把握文本有较高感染力的原因,进而促进学生掌握这种写作表达方式。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凡卡》《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几篇小说的片段,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时分析不同的记叙方法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时了解作者的叙事方式,达到更深刻的体会文本故事情节,并且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四、结束语

写作是表现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深刻的关注写作的表达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柯丽雅.基于群文阅读的习作教学探究——以“开篇巧设悬念”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

[2]陈琳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3]耿晓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陈春梅.在群文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