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工科院校《普通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9-09-10姚文志姚建斌王莉宋刚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改革

姚文志 姚建斌 王莉 宋刚福

【摘 要】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1]。至此,“新工科”开始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热点[2]。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性人才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高校中许多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地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普通化学;实践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017-02

普通化学是工科院校中土木工程、材料、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消防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基础课程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传统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及浅显的实验尝试,并没有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然而针对各个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普通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由于普通化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因此这门课程有知识面广泛但深度不足的特点,每章中涉及的基础知识点有部分与高中化学重复,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区别于高中教师的教法,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新意,从而缺乏兴趣。在长久的课程中更没有动力去主动创新实践[1]。

此外,普通化学涉及各种化学分支学科,在课堂上很少加入科学研究前沿、交叉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如配位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学科等相互結合就会产生很多目前人们进行的热点研究问题,如光催化反应、单原子催化反应等。然而授课教师或者精力有限,或者专业限制,在授课过程中缺少示例引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缺乏创新动力。

1.2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

普通化学在开设的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所开设的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以验证为主要目的,并且部分专业没有安排实验,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消化,这就导致学生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

2   普通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推动新工科工程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2.1  丰富教学内容,加入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普通化学涉及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理论、水溶液和电化学反应、结构化学、配位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及仪器分析化学等内容。在课上不仅要讲授化学基础知识,更应将生活实例引入举例。如在讲反应的焓变以及判断反应自发方向时,可以引入大气污染问题,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源之一,它的主要成分含有NO,对NO分解为N2和O2这个反应(2NO(g)=N2(g)+O2(g))可以让学生先从热力学的角度计算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放热反应为什么不直接用于治理汽车尾气呢?从而让学生学习到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考虑热量的改变,同时还要考虑反应自发进行的

方向[2]。

此外,应多引入学科前沿,不仅局限课本内的知识,应关注课外新现象新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讲电化学反应时,可以将锂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引入课堂,可以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样化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通过预先录制授课视频,并在平台上共享,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然后利用课中集中解决困惑和疑问,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形态。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将传统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同时教师还能把握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如建设普通化学精品课程,可以将一些原理作为专题列出,并且配有课件和讲解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教师在课上针对专题以提问的形式查看学生的理解程度,然后总结重要知识点,最后拓展课本内容。在平台中还可布置计算题、讨论题、思考题等,让学生巩固课程所学内容。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索。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前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主,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应在理论上的基础上加入对应实验课,让学生感受实验化学的乐趣。

在课堂外多借助各种网络手段、网络MOOC让学生拓宽眼见,在课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演讲,调研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再加上实验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总之,普通化学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工科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意在向这些工程类学生反映化学学科全貌,反映学科发展和进步,体现交叉学科。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应用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突出普通化学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在教学方面采用翻转课堂和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多媒体、实验等各种手段,开展讨论、演讲、调研等形式,融入学科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引导学生面向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

创新。

【参考文献】

[1]钱新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体会[J].内蒙古统计,2013(3).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姚文志,女,山西朔州人,环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化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等。

姚建斌,男,山西运城人,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等。

王莉,女,河南周口人,环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应用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