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教”与“学”高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19-09-10徐春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徐春华

【摘 要】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而教学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指导,更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因此,教师通过实现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结合,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从三大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与学融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206-02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各科目的学科素养均处于起步阶段,而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对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应该从这一阶段被教师重视[1]。然而,教学并不是单向的活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教学,还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逐步地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为达到以上要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是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则将从这三個方面进行论述,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教”与“学”的高度融合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何种学习中,兴趣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2]。小学生的心智处于成长阶段,因而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对需要静下心来的阅读活动是十分不利的。此时,就可以看出兴趣对促进学习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做一件自身所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相对容易集中的。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多下功夫。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从以下这些方法开展[3]。

用言语进行鼓励,鼓励学生多去阅读,让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良好的印象,树立良好的自信,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方式等使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从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北京的春节》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的扩展、生动的画面展示等,如展示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展示老百姓过春节的美好和温馨,可以有贴窗帘的画面、泡腊八蒜的画面、放鞭炮的画面等,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感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无论是哪一学科,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教学时,便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前提条件。尊重、倾听、信任、爱护学生等,多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学习上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方法。同时,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等,去思考如何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一方式逐渐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下自习中。在小学阶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这需要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如在教师教授六年级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通过调整教学中的提问内容、方式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同时尊重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见解,如针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情感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这篇文章表达的是李大钊先生的沉着和为民族的伟大牺牲精神,而有些同学认为这篇文章从侧面突出了敌人的残暴,这些理解都是正确的,没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学生差异化的体现。

三、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教学时教师也要不断依据课本内容的重新修订、教育部新发布的教学大纲、时代所需要新青年掌握的基本技能等,对自身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调整,以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不断的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为全方位实现“教”与“学”的高度融合。不仅如此,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突破,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建立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师教授学生的同时,老师依旧可以从学生中学到很多。通过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实际上也是教师在积累自身教学经验的过程。因此,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讨论、探究,能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教材课文《文言文两则》时,教师可以将原文中的对话两方当作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进行扮演,在课堂中与学生合作扮演一出情景剧,以达到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目的,如一方问:“为是其智弗若与?”,另一方答道:“非然也。”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可以在实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长此以往,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提供基础。

总之,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师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逐步提升阅读积极性,并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都不尽相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地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三是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不断地教授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实现和学生的同步发展。通过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高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

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教”与“学”的高度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

[2]韩瑞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基于文本精读与写作技巧的综合性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15).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