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语文教学提升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19-09-10陈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心理问题教学对策

陈静

【摘 要】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听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散漫等。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必须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阐述提升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障学生;心理问题;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92-02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符合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1]”即使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在生理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相同的规律。不过,听障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较为缓慢,获取信息时容易受限制,和教师、同学交流有所困难。如果不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将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开展审美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内容文质兼美。虽然听障学生在听力上不够敏锐或听不见,但是他们的视觉不受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图片,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听障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和自然景象相关的文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爱家乡》,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风景相关的小视频或者图片,展现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他们营造自然美的学习情景;在学习和人物相关的文章,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周总理的睡衣》,教师可以配上图片简介人物事迹,展现人物的崇高美;在学习和建筑相关的文章,如《南京长江大桥》,向学生展示中国建筑的变化和代表性建筑,让他们感受建筑之美。由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在开展审美教育时渗透德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教材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让听障学生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升华,发展更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基于语文教学开展生活认知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还需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2]。语文课程中许多内容本身就弘扬了民族精神,这为学生受到优秀和积极文化的熏陶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还需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认知教学深度融合,让听障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使听障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以学习《生命的意义》为例,其中有一句话为:“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包含了热爱生活和珍惜生命的道理。这便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讨论,谈谈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而言之,生活认知教育对培养听障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挖掘语文教学中和生活认知教育相关的素材,让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听障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开展核心素养渗透,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正确的认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三、通过语文教学培育听障学生健康人格

由于听力障碍,听障学生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受到影响,在与人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从而容易产生自卑、多疑、焦虑的心理问题。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社会生活和多样化的人物形象,从而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不断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在教授《两只小狮子》时,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听障学生学会正面人生挑战,勇敢克服困难,让他们学会自尊和自强。再如《爬天都峰》中,主人不畏挑战,不怕苦不怕累。教师需要引导听障学生学习这些正面的人生品质,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正面素材,帮助听障学生形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四、基于听障学生学习实际调整作业难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听障学生完成的质量往往存在差异。有的是因为没有完全理解作业的要求,有的是大概了解了作业要求,但是在语言组织能力上有所障碍。但是对抄写类的作业,听障学生往往比较积极,完成的效果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听障学生完成作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作业完成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减轻他們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也是帮助听障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

五、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听障学生心灵

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语文作业中培养听障学生良好的心理,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书籍。因为课外书籍中包含更多的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文章,多样化的作品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滋养。由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语文图书角。让听障学生利用自己的课间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和同学一起分享。通过书籍丰富他们的内心,让他们获取愉悦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同时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阅读习惯。

六、通过日记解开听障学生心结

由于听障学生在与人沟通上存在一定困难,即使心里想要表达和倾诉时,往往找不到倾诉对象。日记是他们表达内心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写日记,教师能够了解听障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白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从而及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还需要对听障学生的日记进行批改,如果他们遇到了愉快的事,教师应该在批注上给予肯定和支持;如果他们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烦恼和不满,教师应及时与他们交流,批注疏导的文字或附上小字条。

七、结束语

对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不仅在于传输知识,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听障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还需要通过多样的语文教学对策,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及时疏导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听障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田青.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投射性心理诊断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林冠文.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医,2003(6).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心理问题教学对策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