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

2019-09-10郭显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郭显英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升文章鉴赏水平、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同时,阅读在中考测评中占据较大比例,“懂阅读、会写作”是语文测评拿分的关键之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本文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生阅读测评分数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并且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对提高初中生阅读题解题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测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09-02

语文学科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具备综合性的特征。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好语文的关键,而学生阅读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测评分数的整体情况[1]。据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得分低的根本原因,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能力”和“阅读题解题能力”混淆了,只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阅读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其进行探究,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差的原因

(一)阅读感悟能力不足

阅读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日常积累中逐渐提升。然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急于求成,将各种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看似给了学生方法,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能力。当学生遇到陌生文章时,无法通过自主阅读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自然也更无法回答测评问题[2]。另外,由于近年来中考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学生整体缺少足够的时间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这也是造成其阅读感悟能力不足的一项重要原因。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不足

语文阅读是讲究方法性和技巧性的,只有找对方法、用对技巧来进行阅读,才能够精准抓住重点,深刻理解文章,进而有效解答出阅读题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有很多初中生都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答题时不是抓不住重点、以篇概全,就是理解有误、偏离中心思想,所以经常在理解时答非所问,或者根本不知道回答什么。因此,他们在语文考试中总是无法在阅读题上拿到高分,从而拉低了语文整体分数。

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语文阅读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文章理解与分析能力[4]。汉语博大精深,语文阅读试题,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字信息,兼有各个领域的诸多知识。为了使学生在语文测评中能够从容面对这些内容及相关试题,教师应當要在平时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如给学生搜集一些适合学情的课外读物,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并积累好句好段,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当然,光积累了知识仍旧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即自主对阅读的文章进行内容总结、中心提炼,或者写读后感等。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素养会得到提升,其积累的知识与锻炼的能力也会在解答试题中得到展现。

(二)带领学生整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纵观历届的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测评题型众多,知识点繁杂。因此,阅读题成为了语文试题中的重难点之一[5]。只有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归纳并记忆阅读题涉及的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掌握阅读题解题技巧。知识点的整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做好引导工作。初中语文阅读题的文本类型主要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每类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其特点,使之能够一眼辨别出文本类型,这是解题的基础。要让学生熟悉语文阅读题常见题型:内容筛选提炼型、赏析句子型、感悟情感型、联系实际生活型。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该从哪方面入手考虑、哪个角度看待问题,都是解题的关键。综上,学生的积累与归纳要落到实处,落到日常的教学中,这样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若想在阅读题中取得高分,必须要读懂文章后再动笔[6],而若想真正读懂文章,则需要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全文阅读三遍,第一遍了解文章大意、抓住文章中心;第二遍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中关键词句;第三遍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学生才能够真正懂得文章,正确回答问题。当然,刚开始这样阅读会速度较慢,但“熟能生巧”,慢慢训练就自然得心应手。另外,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如在遇到说明文时,应当重点抓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几点来进行解题,这样当学生遇到说明文题目时就可以直奔这几点,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四)给予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才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见解不一定正确,但其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即获得了收益,所以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7]。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自主探讨、解决问题,这样也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

综上,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阅读测评得分的关键。解题能力差主要在于学生缺乏阅读感悟能力、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应当让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日常积累、归纳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合理运用方法以及适当的解题技巧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解题之路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罗冰凌.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题解题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9).

[3]路嫣.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培养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

[4]王越.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意识[J].才智,2018(14).

[5]肖元宇.谈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及能力培养[J].初中生辅导,2018(7).

[6]刘璐.试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思维培养[J].长江丛刊,2018(2).

[7]易超.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解题误区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