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10张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张敏

【摘 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道德和法制教育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必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建议,期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0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针对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积极应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初中生正处于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为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道德和法治教育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1]。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必要途径。

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多以讲授法传授学生课堂知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体验式教学则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体验、感悟,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可见,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开始具有批判性色彩。随着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倾向独立发展,而不是被教师当作“孩子看待”。体验式教学法恰好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努力顺应新课改,主张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在课堂中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对课程内容和生活联系的思考,不能合理安排课程活动时间,导致学生在讨论、活动等环节主体性不能有效体现出来。

评价体系相对滞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以知识检测为主的笔试。在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里无法科学体现出体验式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了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校与社会未能有效合力,导致学生体验活动有机延伸。我们都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具有开放性,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课堂教学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會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面对这样一些实际现象:家校之间出现脱节现象,教师在学校费尽心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然而个别家长将自己不良甚至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过分包容溺爱,教师的辛勤教育被家长的不良言行冲淡基于毁灭,于是造成了“5+2=0”现象。

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打造体验教学情境

教师若想运用体验式教学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处理,打造体验式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采取朗诵阅读、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引入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要整合和运用其他信息,选取学生身边的现实案例,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享受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体验情境。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罗大佑的经典音乐作品《童年》,带给学生感官刺激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生活?里面是如何描述学习感受的?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学习也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教师引出课堂主题,让学生讨论学习究竟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让学生充分表达对学习的不同感受,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体验式教学情境。

(二)积极创造合作机会,组织体验活动过程

教师在选择体验式教学方法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2]。合作学习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协作性,能够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针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样性,科学分析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其真正感受到体验式学习。如在教学《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相关内容中,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要创设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深刻解读课程主题。针对“探究与分享”相关内容教学中,有的班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课堂比较活跃,那么就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体验活动,让这些学生围绕“主动帮忙—遭到误解—误会解除”这一主线充分自主发挥,表演完再由其他学生进行以“假如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为主题的小组讨论。全班学生通过部分扮演者行为体验和其他学生主题讨论式心理体验,得出结论。最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对大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课堂比较安静的班级,可以利用多媒体采取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分享”相关内容教学,即让班级学生从心理进行感受。如可以选择《扶不扶》这一春晚小品视频,感受“扶起老人—被误撞倒老人—警察帮忙澄清误会”的故事脉络,然后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观后感,最后老师再解读“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的知识内容。

(三)开展主题训练活动,完善学生认知体系

侧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突出优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将主题活动提到课程上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完善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同时主题训练活动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在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如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值日组长、普通成员等,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收获了什么本领。以此开展演讲主题,让学生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

四、总结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了学生发展。但是,体验式教学法要注意导入内容的合理性,更要注重学生体验活动与教师讲解的时间与科学性。总之,体验式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自己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芦晓丽.开展体验式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探研[J].成才之路,2018(36).

[2]沈勤学.道德与法治课需注重体验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0).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