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部委共襄“一带一路”盛举

2019-09-10秦海霞

国企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一带能源一带一路

秦海霞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分论坛举行。政策沟通分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论坛主题是“深化合作共识,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宁吉喆在开幕致辞中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中国更加重视以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为重要内容的“软联通”。下一步將继续凝聚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共识,不断创新政策对接方式,积极拓展规则对接领域。

“结合各方国情,我们愿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强政策对接。如签署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后,既可以从顶层设计着手,采取编制合作规划,建立对接平台,实施项目清单的方式;也可以直接从务实合作切入,率先启动一批双方有共识、条件具备的成熟项目,尽早让各方分享到早期收获成果。”宁吉喆说。

4月28日,本届高峰论坛的成果清单发布,6大类283项成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承担了21项。分类来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发起的合作倡议3项;在高峰论坛期间或前夕签署的多双边合作文件10项,其中包括与老挝、缅甸、奥地利、希腊、德国等国家;在高峰论坛框架下建立的多边合作平台2个,包括“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平台建设项目和“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以及投资类项目6项,涉及哈萨克斯坦、埃及、莫桑比克、柬埔寨、老挝、菲律宾、乌干达、法国等国家。

4月25日,资金融通分论坛举行,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举办。

财政部部长刘昆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主持了会议。会议围绕“促进可持续融资,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就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推进可持续融资等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共识。

刘昆表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融资安排,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项长期任务。中方将与各方加强合作,构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融资政策框架,发挥好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作用,支持高质量项目准备和能力建设。

建立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鼓励中方金融机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机构自愿使用这一工具,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和债务管理水平。

支持多渠道资金参与基础设施融资,鼓励多边开发机构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联合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合作、多方合作,推广股权投资、PPP项目融资等方式,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带动作用,动员长期资本及私人部门资本参与。

他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需要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分论坛后举行了成果发布仪式。财政部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联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8家多边开发机构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与新西兰、俄罗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蒙古等9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起《“一带一路”国家关于加强会计准则合作的倡议》,与亚洲开发银行、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联合启动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并与日本、马来西亚等签署审计监管合作文件。

4月25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分论坛和贸易畅通分论坛分别举行。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均透露了未来相关政策动向。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他表示,将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不久前,《外商投资法》已经正式颁布。他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充分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接下来政策关注的重点。钱克明表示,下一步将在非洲兴建和升级一批经贸合作区。做好规划引导,稳妥推进东南亚、南亚、中东、东欧和拉美地区合作区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一批规模效益好、辐射作用大、就业带动力强的经贸产业园区。

“丝路电商”是未来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之一。钱克明在分论坛上表示,中方将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签署电商合作备忘录,帮助相关各国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他强调,商务部将认真落实本届高峰论坛达成的各项共识,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累计6.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占比提高到12.5%。

4月25日,“创新之路”分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携手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中国是科技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推动更广泛创新合作的贡献者、引领者。加强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是中国扩大科技对外开放、与各国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的具体行动。

王志刚还就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扩大开放,共创科技愿景;二是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对话交流;三是坚持前瞻布局,挖掘增长动力;四是坚持普惠共享,促进民生改善。要精准对接各国发展需求,广聚创新要素资源,强化务实交流合作,将“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升到更高水平。科技部与相关方共同发起了《“创新之路”合作倡议》,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举措。

论坛期间,科技掌门人们谈变化说成绩,共话“一带一路”新愿景。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介绍,中国工程科技取得的成就在更多地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工程院已同沿线32个国家构建起国际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截至2018年,北斗系统已在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运输、土地规划、精细农业等社会民生领域广泛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支撑沿线12个国家的陆海缆及骨干网建设。

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4月25日主办了设施联通分论坛,围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两个议题,中外嘉宾就建设陆海贸易新通道、深化中欧班列合作、打造中欧陆海快线、共建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畅通信息通道等重点领域展开讨论。

4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也是各方合作发展的基础,目前取得了丰硕成果。6年来,各方秉持和遵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共商方面,以政策、规则、标准对接为重点的“软联通”合作不断加强。二是在共建方面,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为主线的“硬联通”持续推进,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三是在共享方面,“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转化成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让共建国的民众有了明显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次论坛上,达成了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35项合作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合作“软联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春耕指出,接下来,交通运输部将坚持行动导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落实此次论坛签署的各项协议,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深化务实合作,努力构建高效畅通、经济便利的陆海空邮一体化物流网络;努力构建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大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4月25日,绿色之路分论坛在京举行。分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分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他说,“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在努力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围绕促进绿色发展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李干杰指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建共享,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有效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要形成强大合力,政府担当引导职责,企业切实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行业组织发挥好协调作用,金融机构当好“防火墙”;要加强精准对接,强化绿色“一带一路”战略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可持續发展目标与规划的协调,促进生态环保政策法规对接,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产品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的绿色化;要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和应用,实施一批相关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生态环保试点示范项目,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经验。

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式启动,绿色“走出去”、绿色照明、绿色高效制冷行动等倡议作为成果予以发布。分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次全体会议,联盟100多家中外合作伙伴代表出席会议。

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资委、中国贸促会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出席大会并致辞。

肖亚庆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央企业共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项目3120个。

项目分布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等各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在已开工和准备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超过60%,合同金额占比接近80%。在铁路、公路、港口和通信网络等多方面参与建设,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比如央企承建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近两年来已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60万人次。

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央企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完成了一大批水电、火电、风电项目,为缓解当地电力供应不足做出了贡献。比如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孔拉水电站项目,是中拉合作的最大项目,项目建成后阿根廷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可提升约6.5%。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央企业更加注重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融入项目建设,更加注重引领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强化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更加注重建设民生工程让当地居民受益,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央企业加快了自身国际化进程,在促进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5日,设施联通分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章建华指出,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各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能源领域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能源贸易畅通水平不断提升。6年来,我们与有关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新建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近40项,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余份,与阿盟、东盟、非洲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建立4大区域能源合作中心。

他表示,当今世界仍然面临复杂严峻的能源问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构成新挑战,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还远未实现,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仍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能源革命正在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正给能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国愿与各国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猜你喜欢

一带能源一带一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丰富的能源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