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逐“快钱”,栽了!

2019-09-10

国企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业金融企业

“脱实向虚的世界型趋势,导致了世界经济缺乏动力”,2019年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谈到世界经济的风险时这样表述。他认为,目前世界经济有三个短板始终没有解决好。其中一个短板就是脱实向虚。

张燕生说:“从1990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金融和房地产这个部分的比重上升得很快,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而相对来讲,实体经济和创新的部分都受到一定的伤害。”

金融资本通过有效的运作和技巧,会在短期内使企业自身所持有的资本迅速增值。名利双收,让一些企业趋之若鹜。

衍生品之祸

2018年12月27日,下午股市开盘后,中国石化的股价突然跳水。截至当天收盘,中石化的股价下跌了6.75%。就在同一个时间点,港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也出现了突然下跌,截至当天收盘下跌了4.68%。

市场“草动”,来自于传闻中的巨亏“风吹”。

12月27日晚上,中国石化发布公告表示,本公司了解到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过程中因油价下跌产生部分损失,本公司正在评估具体情况;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职,由副总经理陈岗主持行政工作。

联合石化曾构建了一套于2018年12月25日到期的复杂期权组合,有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仓位过大,而被国际金融大鳄盯上,制造了一次资本狙击。

能源学者武建东认为,重大的石油贸易和石油衍生品交易,不能建立在故事思维基础之上,期货交易本质是纸牌游戏。“超级原油期货大盘的操作与金融狙击往往是同时发生,其本身就是石油‘黑天鹅’。”

就在期权到期日的次日,12月26日,国际油价经历了一次超级大反弹。这也被认为是联合石化被国际金融大鳄狙击的证明。

有关本次交易的价格、交易量、交易方式、亏损程度等信息,中国石化没有予以披露。但有传闻称,联合石化在原油价格70+买涨原油期货3000万-7000万桶,导致亏损数十亿美元。

而且受到该事件的影响,中石化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市值在2018年的最后两个交易日内缩水了681亿元。

“更多的时候是金融资本在控制价格的波动,产业资本玩不过金融资本,只是承担锁定成本或者锁定利润的功能,但锁的过程有时候也很痛苦,要承担交割之前比较长期的波动,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上海茂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曾对此进行评论。

中石化遭遇石油交易“黑天鹅”后,很快又有A股上市企业百隆东方在期货市场持仓浮亏的信息公布。1月2日,百隆东方公告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棉花期货持仓合约浮亏7108.74万元。

被资本收割

翻看近几十年世界企业史可以看到,通过期货套保常常成为“资本收割”的牺牲品。

1995年,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尼克·李森所卖出的看跌期权在对手行权时蒙受了很大的亏损,使得巴林银行的亏损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大雪球以12.5亿美元的亏损,直接导致了巴林银行这家世纪老店的倒闭以及李森的入狱。

两年后,1997年,36岁的陈久霖前往新加坡,担任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他的腾挪运转下,中国航油从一家纯粹的石油贸易企业转向成为多元化能源投资公司,并于2001年实现了在新加坡主板的上市。2004年,该公司因石油期货交易出现种种状况,造成巨额亏损5.5亿美元。2006年3月21日,陈因这一事件被新加坡法院以“恶意扰乱新加坡金融秩序”罪为由被判入狱。

几年后,中信泰富同样因为此项业务巨亏155亿港元,创始人荣智健不得不提出请辞。

2009年3月15日,各大航空企业发出的报告,赫然列出一串串因金融衍生品而出現的刺目的巨亏数字:东方航空截至2008年底浮亏62亿元;国泰航空巨亏76亿元;国航在2008年10月底已浮亏31亿元,并在2008年11月发生了588万美元的实际赔付,亏损高达68亿元。最少的上航,到2008年10月底浮亏也近1亿元。

祸不单行,除了航运业的黑色数字,2009年4月1日,江西铜业2008年年报披露,虽然公司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近1/4,但净利润却被金融衍生业务亏损的13.63亿元抵消了,最后的利润成了负数。

2009年金融衍生品的巨额亏损引起关注后,国务院国资委专门针对央企金融衍生品业务下发通知,财政部也发布《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企业内部金融衍生品投资控制制度,杜绝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

在国家的批准文件中,国家只批准31家企业有资格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其中央企有16家,大多数央企并不具备直接从事境外衍生产品投资的资格和条件。

2009年12月,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根据调查统计,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亿元,形成了114亿元的浮动净亏损。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参与企业多、业务品种广、亏损数额大。

就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亏损的原因,李伟指出,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发生的巨额亏空和损失,教训深刻。究其原因,企业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是要害所在,另外,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值得深刻反思。

此后,数年之内,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都针对金融衍生品持续下发通知。但全面规范金融衍生业务,绝不是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能够解决的。

“亏损大的都是在做金融衍生品投机业务,绝大多数被外国投行忽悠了。”这是2009年学者的判断,时至今日,这条警告依旧在起作用。

热衷“钱生钱”

但是,相关企业并没有因为金融衍生品造成巨额亏损的血淋淋案例而退缩,依旧有大量资金被投入金融市场逐利。

2016年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有约430家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涉及金额近2000亿元。当时《经济日报》称,部分上市公司热衷“钱生钱”的投机行为,值得注意。

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自有闲置资金和超募资金,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6%,远高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虽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并没有触碰法律底线,但公司“挤破头”上市后,并未将融得的资金用于发展自身主业,往往脱实向虚去挣“快钱”。

为追逐“快钱”,业务扩充在帮助企业模糊主业、追逐金融“助一臂之力”。从央企主业的调整目录可以看到,几乎都是企业主业扩张,而没有收缩的。有很多非金融企业积极将自己打造成“类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业务,需要金融牌照。央企和地方国企纷纷走上了金融牌照的争夺战中。

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由银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对希望拥有金融牌照的企业来说,拥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共7项牌照“大满贯”,几乎可以召唤神龙。

在拥有或接近拥有7张金融牌照的企业名录中,不仅有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光大集团、交通银行、长城资产、华融资产、中国信达、招商局集团等主业含有金融类业务的企业,同时还有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五矿集团、中国石油等央企,也包括方正集团等地方国企。

在国家电网旗下有英大期货、英大证券、泰和人寿、英大基金、英大租赁、英大信托。华能集团旗下有宝城期货、长城证券、永诚财产保险、长城基金、贵诚信托、天成租赁。中航工业集团旗下有中航证券、中航期货、中航安盟保险、中航基金、中航信托、中航租赁。

五矿集团旗下有五矿证券、五矿期货、金盛人寿、五矿国际信托、中国外贸金融租赁。中国石油旗下有昆仑银行、昆仑保险、昆仑信托、昆仑金融租赁。

自1998年房地产走向商品化之路后,一直到2016年,中间虽然有个别调控的时间段,但整体来看,中国房地产是一路走了将近20年的大牛市。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包含建筑等实体经济内容的房地产严重走向虚拟化,成为像证券、书画收藏品等一样的投资品。

竞相当“地王”

除了金融,更多企业放弃或者忽视主业,向着房地产狂奔。2009年起,央企杀入房地产,再次推升了房市的火热。2010年3月15日,全国两会刚刚进入尾声,北京国土资源局二楼土地拍卖大厅就连创“地王”新纪录,有报道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正当主持人喊到33.8亿元时,一直静坐观战的25号突然杀出。现场一片哗然。不少观战者相互打听,25号是谁?当得知这个名为中维的公司属于中国烟草集团旗下的公司时,一位围观者说,‘哦,这个有钱。’引来周围人一阵低声哄笑。”

当天下午,另一家“中字头”公司冲出重围,创下一个新的“地王”纪录——一家名为世博宏业的公司以17.6亿元拍得海淀区一地塊,折合楼面地价为28308元每平方米,成就当时新“地王”。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大股东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中字头”企业在竞拍场所向披靡,房地产大户万科甘拜下风,在2010年3月15日那场竞拍中,时任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说,“我们就来观摩观摩。”

在上海,先是中海地产以70亿元抢下长风地块,当时为全国年度总价地王;后是中建地产以超3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夺得新江湾城地块,成为当年全国年度总价地王。而中海和中建皆是央企中国建筑的下属企业。如果说中海尚属专业地产商的话,中化集团等“地产新兵”们,同样在北京的几次“地王争霸战”中胜出。

当时有媒体曾有过大致统计,在130家的央企中,约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

有评论称:当央企大规模介入房地产市场,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房地产市场成为暴利行业;第二,央企不以实业立足,转而谋求以资产价格的上涨追求高额利润。由房地产、证券投资而来的非经常性收益,被部分央企用作增加收入、提高利润进而提升考核绩效的“速效”手段。

就在国企大举进入房地产业的2009年,在第二个季度,非主业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季度直接利润平均占企业当季总利润的28%,经营状况好的,能达到企业当季总利润的1/3。

到2010年下半年,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已经高达1800亿,通过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可以变现18000亿,已经成为央企的重要利润来源。

左手倒右手

2010年3月,央企被要求退出房地产,当时据称有78家央企向国资委递交了退出方案。在国资委发出清退令的第二天,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即要求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在半年内退出其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约8%的股权,这是首家明确给出楼市退出时间表的央企。

但其他企业,因为没有时间表,真正退出房地产市场更是遥遥无期。

退出途径主要有挂牌转让、协议转让、划转、政府收回四种。挂牌转让这一项中,从2010年3月退房令到2012年3月,整两年中,通过各大产权交易所进行房地产业务挂牌交易的非主业央企不足40家,而已完成交易实现“退出”的央企则更少。

当时有评论猜测,应该还有超过六成的非房地产主业央企没有完成退出,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出让了部分房地产业务,但业务经营较好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保留方式是“左手倒右手”,将地产业务注入下属三级子公司。2011年4月3日,迪马股份发布公告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把地产子公司南方东银全部注入迪马股份。但迪马的背后仍有中国兵器的影子,后者持有5.48%的迪马股份。

一边是“退房”阻力大,另一边是央企获批房地产主业的户数在增加。在“退房令”执行仅一年的2011年,鲁能集团、中航工业、新兴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5家央企的房地产业务视作主业管理。加上已经确定的中国建筑、保利、华侨城等在内的16家房地产主业央企,这一阵营扩展到21家。

有的企业虽然在经营实业,但一味求大,对“风口”盲目追逐,在摊子越铺越大的过程中忽视甚至丢弃了主业。

秋林“黄金”梦

秋林格瓦斯正在各地售卖得红火,但秋林集团却在2019年不断传来噩耗:先是正副董事长失联,接着是扯不清的“萝卜章”担保案悬而未决,再接着是黄金业务导致亏损。4月24日晚,秋林集团修正2018年度业绩,由于黄金业务停滞,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归属净利润亏损39-43亿元,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与此同时,秋林集团股价在半个月内几近腰斩。本已被带上“ST”帽子的秋林公司更加伤痕累累。

秋林集团是成立于1900年的一家公司,可谓百年老字号。其主业一直是百货经营和食品加工。以秋林百货公司为中心的哈尔滨南岗区成为哈市年代最早、最传统的商圈。在各种版本的旅游攻略中,这家百货公司是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就在今年1月底,秋林披露的业绩预告还称,公司2018年度归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16347万元)相比,将减少7600万元-9200万元,同比减少47%-56%。尽管预减,但至少是盈利状态,4月却进入亏损状态。面对这样落差,投资者纷纷质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即使很多常常往来秋林百货的哈尔滨人也未必知晓,这家百年食品老字号,早就摇身变成黄金业大亨,黄金业务在秋林营收中已然占据90%的比重。

秋林公司称,巨额减值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黄金板块22.91亿元应收款项未能收回,对其全额计提损失;二是2018年底存货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对存货金额及对应进项税额合计11.43亿元全额计提。

2015年之后,頤和黄金成为秋林的大股东,虽然颐和黄金的业务并没有注入秋林,也就是说秋林还是以百货和食品为经营主业。但是大股东的偏好依旧影响了秋林,导致秋林的业务日益黄金化,最终又折戟于黄金业务。

“迷路”澳柯玛

澳柯玛是另一个因“多元化”而失败的案例。

这个以冰柜起家的品牌,曾经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冰柜企业之一。但在2015年之前,澳柯玛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从冰箱、冰柜到空调、电动车和医药、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扩张。

只在2013年曾净利润超过亿元,此后就不断下滑。而2013年的业绩能一枝独秀,是那年澳柯玛的房地产业务业绩做得很出色,而并非冷柜主业。因为多元化经营成效甚微,澳柯玛最终也错失了做大做强冰柜业务的时间点,如今只能处在“家电主业没做好,多元化新项目没起来”的两难困局中。

在企业从主营家电往家电领域全覆盖,甚至跨领域发展,其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不一定能够匹配其投入的跨界领域,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都很大。显然,澳柯玛没有跨过这个门槛,成为多元化的失败案例,同时也严重耽误了冷柜主业。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也曾反省过其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我们印象中,巨人集团最初是一家电脑企业,但熟悉它时发现它是一家“送礼只送脑白金”的保健品企业,过些时候却成了蛊惑大人孩子走向“征途”的游戏企业,再过些时候又发现它是一家房地产企业。

史玉柱承认,巨人集团所从事的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其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使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一度导致财务危机。

除了这些还健在的企业,还有多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的企业,不少是因为多元化经营未能妥善受益,反而在丢弃主业的过程中一败涂地。

猜你喜欢

主业金融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供电企业内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风险浅析
抓实“主业”夯实“主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有“主业”意识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延伸纸媒价值,产业反哺报业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