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锻炼视角下既有住区绿地空间适宜性研究

2019-09-10张冉舒平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张冉 舒平

摘要:文章针对既有住区绿地空间对锻炼活动适宜性较低的问题,收集并分析住区居民在绿地空间的锻炼情况及绿地空间“场地区位”“植被”“设施”3方面特征数据,结果发现,道路整合度、乔木数量、健身器材数量与居民锻炼活动情况显著正相关,道路连接度、形状指数、绿地率、草坪地被面积与锻炼活动情况显著负相关,场地绿化覆盖率、绿视率,植被多样性指数,坐歇设施与居民锻炼活动情况无显著相关;据此提出“提高空间可停留性及场地规整性”“注重场地植物群落实用性”“增强健身设施完善性”3方面建议。

关键词:体力活动,住区,绿地空间,影响因素

DOI: 10.12169/zgcsly.2019.07.30.0003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鼓励居民进行体力活动以增强体魄进而降低死亡和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1]。在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中,建成环境是影响体力活动的重要方面[2],学者试图通过优化居住环境以促进居民参与性锻炼活动进而为公共健康做出贡献,绿地空间( Green Space,GS)对宜居生活、身心健康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3]。作为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住区绿地空间对居民健康及生活品质影响尤为突出,对居民的日常锻炼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随着20世纪大量开发建设的既有住区及其户外环境与当前居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显现,既有住区GS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与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康体活动需求之间的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既有住区GS对居民锻炼活动适宜性较低的问题,定量化研究住区GS区位特征、植被特征及设施特征对居民日常锻炼水平等级的影响关系,为优化既有住区GS健康适宜性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高效发挥GS的健康价值和生态效益,对提高居民锻炼水平、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1休闲性体力活动与绿地空间的研究现状

休闲性体力活动( Leisure-Time Physieal Ac-tivity,LTPA)的发生容易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是规划领域研究和关注的重点[4]。在运动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对PA的能量消耗均按照按静息代谢当量( Metabolic Equivalent,MET)划分[5]不同程度的PA等级,医学上常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证实观察研究和临床研究中评估PA情况[6]。

城市GS可作为活动场所、出行的目的地和目的地之间的路径(例如穿过绿道到达商店),提供LTPA的可能性[7]。已有文献证明城市GS的场所特征、植被特征及场地设施状况与LTPA存在相关性。

在场地特征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较高的道路连接度和可达性[8]会促进居民进行LTPA的意愿:针对城市公园活动空间对LTPA影响的研究发现,活动场地的规模[9]及形状[10]会显著影响LTPA的多样性:徐磊青等[11]用虚拟街道的实验方式探讨街道的迷人性时发现街道的绿视率与居民活动的活跃程度存在相关性:王兰[10]用实地数据观察结合数学模型的方法发现公园绿视率与LTPA多样性存在相关。在活动场地的植被特征方面,学者得出LTPA与乔木及草地面积呈正相关,灌木面积灌丛边缘密度与正常体重指数的百分比呈正相关[12]等结论;此外,绿化草地[13]、植物多样性等植物特征均被发现与居民活动有显著相关[10]。GS中丰富的健身休息设施对公园游客活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4],如操场[15]、环形路[16]、健身器材[17]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便捷的锻炼机会,显著影响居民对场地的喜好程度。

当前的研究现状表明城市GS对LTPA的积极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大多以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住区GS的研究较少:在获取GS内部环境特征、活动情况数据作为研究模型的因变量时,住区绿化特征指标粗糙,且多数研究以居民的主观评价作为主要参考。本研究选取天津市6个住区作为GS的典型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观察获取活动数据及场地空间数据,客观量化分析LTPA与住区GS特征的相关性。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同质性较强的住区,包括建成年代(1997年建成)、建筑结构(板楼)、容积率(约1.7)、绿化率(28%~30%)及周边服务设施等,选定的小区为天津市区西南部华苑住区的长华里、莹华里、碧华里、绮华里及红桥佳园北里和佳宁里6个住区。

2.2研究方法

1)针对居民LTPA水平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进行问卷调研,收集各住区居民实际体力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活动类型等,根据公式“体力活动水平=该项体力活动对应的MET×每周频率( d/w)×每天时间(min/d)”计算各住区居民平均日体能消耗和各住区居民平均体力活动水平等级。在各住區发出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90份。

2)针对场地特征,将住区内部GS划分空间单元,研究其场地特征,由于25 m是户外空间的适宜尺度(方便人们辨认彼此表情、方便交流),为避免产生隔绝感,空间交往距离不宜超过30 m[18]。因此本研究以30 m见方的正方形(约0.1hm2)在住区中进行空间划定作为分析样本,覆盖案例中不同特征的空间,最终确定15个分析样本对住区场地特征、植被特征、设施特征3方面进行数据收集(表1)。

3)利用统计学方法将住区“GS要素”作为自变量与“居民锻炼水平”及“时间截面LTPA人数”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3住区LTPA特征

3.1住区LTPA类型

在锻炼活动的多种类型中,住区GS大多支持轻度、中度和强度LTPA(图l,表2),活动类型丰富(图2,表2),但总体看来各住区居民的体能消耗水平均与WHO推荐的日常最低PA水平有较大差距。

3.2 LTPA规模特征

“集体型LTPA”的发生有自发性、固定性及规律性特征,健身成员之间形成心理督促。此外在住区特定场所有规律地发生集体型LTPA,场所具有强烈的锻炼氛围,可以给予过往居民积极锻炼的心理暗示,有利于促进住区居民整体锻炼水平提升。

“分散型LTPA”大多发生在GS场地边缘并借助健身器材进行,具有灵活性;小而半围合边缘健身场地为居民“相遇”和“聊天”提供契机,但大多数的健身行为会演变为单纯的静坐或聊天,发展成为固定健身伙伴的概率极低。

“单独的LTPA”是部分居民根据自身锻炼习惯会选择安静的场地独自活动。

3.3 LTPA场地特征

住区居民锻炼活动场地使用现状大致有“开敞的场地”“边缘有健身器材分布的场地”“环形道路及网球场”等几种类型(表2)。

“开敞的场地”更多支持“集体型LTPA”的发生,其中“空间异用形成的开敞活动空间”一般指住区原本绿化不合理导致草坪退化造成大面积土地裸露,而居民活动场地不足恰好占用绿化退化后的场地,形成默认的活动场所。异用的场地无休闲娱乐设施,在“集体性LTPA”结束后,场地无法发挥其他功能,场地裸露土地的情况更加突出。规划设计的活动场地边缘设置休闲坐歇设施,以便锻炼结束后场地依然支持其他类型休闲活动。“边缘有健身器材分布的场地”对“分散型LTPA”支持性较强,支持静坐聊天等行为,有利于延续场地活力。“环形道路及网球场”及僻静的绿化场地因功能单一,其活力依赖于锻炼活动。

4 LTPA与住区GS的相关性分析

为识别GS特征对LTPA的影响,将GS特征(表1)作为自变量,“时间截面LTPA人数”和“住区居民平均体力活动能耗量”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表3)。

4.1场地特征对居民LTPA的影响

1)使用空间句法的“整合度”及“连接度”参数分别衡量空间吸引人群到达的交通潜力与道路的顺畅程度。整合度越高,则空间单元在整个空间系统中吸引到达的潜力越高[19],因此“道路整合度”与居民LTPA发生情况显著正相关:而“连接度”高则反映人流或车辆交通顺畅,场地对居民的可停留性差进而难以发生LTPA.因此“连接度”与居民LTPA发生呈显著负相关。

2)场地的“形状指数”“绿地率”“草坪地被面积”与“时间截面LTPA人数”和“体力能耗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场地形状指数”反映了场地形状的复杂程度,指数越高场地形状越复杂,或导致规整的场地少;而“绿地率”“草坪地被面积”越高则活动场地面积越小,三者均吸引分散的、规律性弱的借助健身器材类型的活动,对体力活动能耗水平贡献度低。

4.2植被特征对居民LTPA的影响

1)场地“绿化覆盖率”“绿视率”未发现与LTPA有显著相关。草本植物或灌木覆盖面积大或具有大型树冠的乔木,会使自然绿色景象所占视野面积的比例高[20],虽然反映场地提供了舒适的视觉环境,但同时也意味着在人的视野范围内有较多冠大荫浓的乔木或高大灌木,空间围合感及私密性强,从心理学角度和从场地的实用性角度来看,场所更适宜个人静坐或2~3人静态交往行为。有研究发现,压力纾解与绿视率之间为倒U形关系[21],而在其他领域与健康相关研究依然没有权威的定论,因此LTPA的发生与GS的“绿视率”或“绿化覆盖率”特征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非直线型相关关系。

2)“植被多样性指数”与“时间截面LTPA人数”未发现显著相关。可能住区GS场所的实用功能特征是对居民LTPA产生影响的首要因素,而“植被多样性”直观呈现的场所美观性特征对LTPA的发生并非必要条件。

3)“乔木数量”与“时间截面LTPA人数”呈显著正相关。乔木隐含了“场地有怡人的树荫”的特征,在炎热的夏季“有无树荫”是影响居民“是否停留并活动”的必要条件。乔木树冠不仅为场地提供舒适的凉荫,且对地表的占用面积较小,使场地兼具视觉宜人性、空间舒适性及场地实用性等特征,容易形成停留性良好的活动空间。

4.3设施特征对居民LTPA的影响

“健身器材数量”与“时间截面LTPA人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健身器材是居民借助器械运动的主要工具,吸引LTPA的发生。而“坐歇设施”与LTPA发生无显著相关,可能坐歇设施并不是影响居民LTPA发生的关键因素。

5建议

1)提高空间可停留性及场地规整性。活动场所周边道路通达性强导致来往人流或车流较多,难以使人长时间停留,对居民有“驱赶”的心里暗示。GS设置的区位应保证居民在活动时不会被嘈杂的车辆或行人干扰,增强场地的可停留性以增加居民在场地进行LTPA的可能性。代表场地规整性的“硬质场地的形状指数”显著影响活动类型及规模,规整的GS吸引对健康效益贡献度较高的集体型LTPA.有利于营造住区浓厚的健身氛围,增强场地吸引力,提升居民LTPA參与性并带动住区整体健康水平。

2)注重场地植物群落实用性。乔木节省地表活动面积,且场地视线开敞,容易吸引集体型、有规律的LTPA的发生;而大量使用灌木或仅有观赏功能的草坪造成过多占用硬质活动场地,片状分散的小空间降低集体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既有住区绿化活动空间应注重植被群落的实用性,如增加乔木数量,适当减少高度人工化的草坪地被,保证活动场地植物的实用性增加LTPA的发生。

3)增强健身设施完善性。健身设施常设置在GS的边缘,提高居民发生分散的LTPA频率与LTPA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活动类型的多样性,为居民体力锻炼提供便捷、灵活的选择。此外,由于健身器材所处场地半围合边缘、设施距离接近,更容易形成适宜交谈的小空间,因此借助健身器材进行LTPA的居民偶然相遇触发聊天行为,在LTPA结束后延续场地活力。

参考文献

[1] BUSH C L,PIITMAN S,MCKAY S,et al.Park-hased obesity in-tervennon program for inner-city minority children[J] TheJournal of Pediatrics,2007 ,151(5):513-517.

[2] JANSSEN I,ROSU A.Undeveloped green space and free-timephysical activity in ll t0 13-yearold children[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5, 12(1):26.

[3]杨振山,张慧,丁悦,等.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 01):18-29.

[4]吴士艳,胡康,张幸,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慢性病高危人群休闲类身体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7):587-591

[5]赵文华,丛琳.体力活动划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及体力活动的分级[J].卫生研究,2004,(2):246-249

[6]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3):87-90.

[7] KOOHSARI M J,MAVOA S,VILLANUEVA K,et al.Publie openspace, physical activity, urban design and public health:Concepts, methods and research agenda[J] Health&Place,2015,33:75-82

[8] GRANT T L,EDWARDS N,SVEISTRUP H, et al.Neighborhoodwalkability:older people's perspectives from four neighborhoods inOttawa, Canada[J].Journal of Agin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0,18(3):293-312

[9]JANSEN F M,ETTEMA D F,KAMPHUIS C B M,et al.How dotype and size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relate to physical activity he-havior?[J].Health&Place,2017,46:73-81.

[10]王兰,张雅兰,邱明,王敏.以体力活动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优化策略[J].中国同林,2019,35(1):56-61.

[11]徐磊青,孟若希,陈筝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7,(10):27-33.

[12] TSAI W L,FLOYD M F,LEUNC Y F,et aI.Urban vegetativecover fragmentation in the U S.: Associations with physicalactivity and BMI[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5,50(4):509-517.

[13] SUMINSKIR R,POSTON W C,MARKET P,et al.Meteorologicalcondi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ies performed inopen-air settin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8,52(3):189-197

[14]应桃同,应君城市公同建成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6,46(2):47-50

[15]林雄斌,杨家文北美都市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规划师,2015,31( 06):12-19.

[16] RODIEK S.A New Tool for Evaluating Senior LivingEnvironment[J].Seniors Housing&Care Journal,2008( 16):3-9

[17] ERONEN J,BONSDORFF M V,RANTAKOKKO M,et al.Envi-ronmental facilitators for outdoc)r walking and development ofwalking difficul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2014,11(1):67-75.

[18](日)蘆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9]张晓瑞,程志刚,白艳.空间句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3):82-87.

[20]肖希,韦怡凯,李敏日本城市绿视率计量方法与评价应用[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2):98-103.

[21] Jiang B ,Chang C Y,Sullivan W C.A dose of nature:Tree cover,stress reduction, and gender differences[J].Landscape andUrhan Planning,2014,132:26-36

收稿日期:2019-07-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旧城区小微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 51978442)

第一作者:张冉(1993 -),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健康住区。E- mail.Zhangranlucky@ 163.com

通信作者:舒平(1969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紧凑住区与健康住宅设计理论和方法。E-mail: shupingluke2000@slna.com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