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选址及村落景观研究

2019-09-10曾慧子鲍梦涵赵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选址传统村落景观

曾慧子 鲍梦涵 赵鸣

摘要:文章以湖南沅水流域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梳理传统村落的景观类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村落选址有着“逐水而居”的偏好,大致可分为“临水据山型”“临水依山型”和“临水离山型”,不同择址条件下的村落规模、格局等发展存在差异;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下,人们通过世代经营开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包括临水景观、农作景观、建筑景观和山林景观。

关键词:沅水流域,传统村落,选址,景观

DOI: 10.12169/zgcsly.2018.09.21.0001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2] 184号)中的界定,传统村落是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1[]。传统村落是能够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营建智慧的挖掘对于新时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我国,传统村落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主要包括乡土建筑、乡土社会的研究[2]。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村落景观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彭一刚[3]在《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论述了传统村镇聚落景觀特征,并强调其研究价值与地位;刘沛林[4]在《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中对中国古村落的基本类型、选址、空间布局、意象要素、景观构建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全面论述了村落整体景观环境特征。发展至今,传统村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营建特征成为不少学者的关注焦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村落景观进行审视:陆林等[5]指出徽州周边有黄山、天目山、白际山脉环绕四周,为徽州古村落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傅娟等[6]论述了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如何利用和营建水环境发展具有地方适应性的景观,指出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态和景观是村落与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周政旭[7]等认为在独特的喀斯特山地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中,孕育了布依族聚落“山一水一林一田一村”的基本空间格局,总结了聚落营建的生态智慧。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概况

湖南沅水流域是一个山地交错、河网纵横的典型山地流域,包括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常德市市区、汉寿县、桃源县、益阳市的沅江市与邵阳市的绥宁、城步二县,总面积约6万km2[8]。沅水支流众多,在湖南境内,主要有潕水、武水、酉水、辰水、渠水、巫水、溆水等。流域东部、南部有雪峰山脉盘踞其中,西部临近贵州高原,以高中山、低山为主,北部多中山、低山及丘陵[9]。

由于受到地形、交通因素的影响,湖南沅水流域形成了相对独立且闭塞的地理环境,许多历史久远的传统村落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3部门公示的前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地区共有传统村落53个,占全省总量的58. 2%。同时,该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和聚居的地区,大量村落为侗族、土家族、苗族等的聚居地,或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村落。

2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选址营造类型

在山地流域的地理单元中,山地环境是村落营建的基础,水便成为影响人们择址聚居的关键性因素:1)从生态的角度看,一方面,在河水沿河床流动时,在其地质作用的影响下,河曲凸岸作为沉积岸,河水速度比外环慢,利于泥沙沉积,土壤肥沃[10];另一方面,水体对局部小气候起着调节作用,因水体比热容较陆地大,升温和降温的速率都比陆地慢,因此在炎热和寒冷时,都能与陆地形成温差,产生空气对流,调节陆地局部气候[11];2)从防御性角度看,在数千年的民族历史中,汉族和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冲突不断,为躲避战乱与压迫,少数民族不断向大山深处迁徙,在不断的迁徙中形成了高度的防卫思想,人们把村前的河流作为一条天然的“护城河”,来强化村落的领域感和归属性;3)从生产、生活的需求看,河流给人们提供了饮用、灌溉、浣洗、交通等日常活动的便利条件;4)从风水角度看,村落择址讲究前有流水,后有靠山,形成相对封闭完整的空间单元。因此,村落大多偏好逐水而居。在湖南沅水流域,多数村落坐落于沅水二级支流及以下的河溪附近,如小溪村、小市村、中黄村等;少量村落如高椅村、墓脚村等紧邻沅水及一级支流。在临水而居的条件下,经过数代人的开拓营建,形成了适应当地山水特征的几种典型村落类型(表1)。

2.1临水离山型

临水离山型村落是指村落建筑与周边山体物理距离较远。这类多出现在山间开阔的盆地或较大的山地平坝区,用地平坦且开阔,可供耕作的面积较大。离山型村落土地资源充沛,村落规模最大。如墓脚村,占地面积约800 hm2.人口1 600余人,村落跨越河流形成大的自然村团:坪坦村村域面积约558 hm2.全村人口1200余人[12],由单一寨扩展为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在村落布局中,因耕地平坦集中,村寨建筑也呈现出集中型布局形式(图1)。

2.2临水依山型

村落建立在丘陵、山地与平坝交接处。村寨建筑紧紧依靠山体,用地比较平坦,山体形成环抱之势,成为村落的绿色背景。此类村落土地资源较丰富,村落规模较大。村落布局仍然以集中型布局形式为主,如德夯村、捞车村、惹巴拉村、豪侠坪村、高椅村、豪侠坪村等,少量村落因耕地资源紧张、分散,呈现出散点式布局形式,如溪口村、夯沙村等(图2)。

2.3临水据山型

村落沿山势而建,充分嵌入山体,住宅通常沿着等高线平行或者垂直布置,山体若太过陡峭,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易发生,且开发难度过大,因此,此类村落多位于坡度较为缓和的丘陵坡地或台地上。据山型村落的住宅随着山势层层抬升,通风、光线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居住舒适度。由于可供耕作的农田十分有限,据山而建的方式能够提升土地利用率,以让出更多空间用于农业耕作。同时,村落各组团之间分布较散、规模较小,空间布局呈现出散点式布局形式(图2)。

3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景观

根据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和层次,将村落景观归纳为临水景观、农作景观、建筑景观和山林景观。

3.1临水景观

临水景观是人们不断地适应水、利用水营造以水系为核心的村落景观。

1)水磨坊(水碾房)。在电动榨油机、打米机出现之前,村落先民巧妙地借助河流落差,将水体的势能转化成动能,带动水碾来进行农产品的加工。水碾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此外,水碾房也给居民们提供了游憩、交流的场地。

2)水埠。水埠一般是有入水台阶的小码头。水埠是临水村落与河流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浣洗、泊船、休憩等功能,为人们提供尺度宜人的亲水活动空间。

3)桥梁。石拱桥一德夯村接龙桥,修建于民国22年(1933年),桥身高8m,长17 m,宽4.5 m。桥体是按照传统方法修砌的单拱石桥,以青石块为主材,用糯米桨、石灰粘合,十分古朴。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也是苗族进行“接龙”活动、沟通人神的重要场所。风雨桥一既用于跨水通行,又是村民们保存风水、保佑村寨平安的寄托,又被称为“福桥”。如坪坦村普济桥,为单孔伸臂悬梁的穿斗式木架构廊桥,桥梁主体均有当地盛产的杉木制成,内部设有长凳座椅,供村民们休闲娱乐,极具地方特色。

4)水口园林。“水口”起源于中国风水学说,讲究水口呈关锁状态利于聚水,聚水即聚財。因此,村落建设时,十分重视水口的建设,常种植风水树或配以桥、亭、榭、祠堂、书院等园林要素,共同构成水口园林[13]。如芋头村水口处的塘头桥,便是出水口处的“锁口”。它除了风水需求外,也是当地村民休闲游憩的场所。又如岩门村水口处的风水树,原植有百岁槐树,被雷击毁后村民又补栽樟树作为村民祭拜、祈福的精神之树,也是全村闲暇时聚会纳凉的好去处。

3.2农作景观

该地区的传统村落所经营的农田根据地形特点可分为坝田、梯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等。农田灌溉是保障收成的关键性因素,人们根据耕地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地建设了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包括筑坝修渠、开塘作堰、将水引入农田,形成了典型的梯田稻作景观和平坝型稻作景观。

3.3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是影响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的核心要素,是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湖南沅水流域盛产木材,民居以木结构建筑为主,木结构又可分为全木结构、砖(石)木结构等。1)全木结构,少数民族的村落中常出现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便是该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吊脚楼底层架空,起到防潮隔热的作用,上层作为居室,下层通常用来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畜;2)砖(石)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建筑多出现在汉族村落中,内部仍是以木结构为主体,外部有用青砖砌筑而成的封火墙。有的村落利用当地石材砌筑房屋墙体,如岩门村的红砂岩墙,拉豪村的石板墙,这些石材不仅取材方便,且坚固耐用、防潮隔热。

3.4山林景观

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存的需要,人们十分珍视山水资源。村落的山上都保留了大片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14]。在沅水流域的村落中保存了大量水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等珍贵的国家保护植物。侗族村落更是将山林视为风水林,将保护森林的条款雕刻在碑上,立于村寨旁,要求村民世代遵守。

4结语

本文从村落的选址、景观两方面人手,探讨了湖南沅水流域传统村落的营建特征与生态智慧,以期为未来的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支撑。面对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村落的民居建筑、景观风貌的保护面临重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地方发展和村落保护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 EB/OL][ 2018-09-19] .http://www.mohurd.gov.cn/wjfh/201212/t20121219_212337.html.

[2]李柱,张瞍我国传统村落研究进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 25):253-256

[3]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5]陆林,葛敬炳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77-382.

[6]傅娟,许吉航,肖大威.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景观对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8):120-124.

[7]周政旭,刘加维,钱云.喀斯特山地河谷人居生态系统研究:以贵州安顺扁担山布依聚落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8):106-111.

[8]傅角今湖南地理志[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9]高冠民,窦秀英.湖南自然地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0]陈南祥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11]夏晖,孟侠.景观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传统村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3]程建军风水解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4]孙松林,李雄.布依族石板房聚落的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5):26-30.

收稿日期:2018 - 09- 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YFC0506903)

第一作者:曾慧子(199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E-mail: huizi151@ 163.com

通信作者:赵鸣(1964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园林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园林建筑设计。E-mail: zm0940@ 126.com

猜你喜欢

选址传统村落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关于场地因素影响下滑道结构的分析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商业地产选址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基于GIS的银行网点布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