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实践探析

2019-09-10刘祥华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业种植运用探究生物技术

刘祥华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不断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中,生物技术由其有效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而备受关注,成为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的应用技术。研究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并进行总结分析,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奠定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生产模式基础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下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具体运用作用,详细讨论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主要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希望为生物技术的革新发展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

關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运用探究

前言:高新技术科技广泛应用在农业种植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在于我国社会实际需要,更在于增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时代要求,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推广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全面等等,结合农业种植中实际情况与需要,加强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就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以及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加强“三农”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就目前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实际运用而言,其一生物技术先进理论已经取得卓越成果,借助生物技术不断优化品种,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使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但生物技术在实际推广与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农户对于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能力存在局限;其二是生物技术相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起步时间毕竟较晚,虽然受国家大力支持,但是相对而言发展基础尚显薄弱,体系化、标准化的研究、推广与应用体系还不健全,仍需加强关键技术的突破,结合先进科技技术以及农业种植实际需要推进生物技术整体发展[1]。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作用

在农业种植中合理使用生物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促进国家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奠定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先进基础。

(一)增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首先能够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缓解国家粮食压力,进一步可以增强贸易出口,推进经济发展;其次可以增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农药等物质残留,有效保障食用的营养、健康及卫生,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对于丰富农业生产结构,形成自身发展优势有良好的推进作用;再者能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借助生物技术,有效预防病虫害,能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和产量,而且生物技术的应用还能减少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维护以及农作物质量安全保障等也有重要作用。

(二)协调生态环境

以往的农业种植中,多使用化肥农药等预防和治疗病虫害问题以提高作物成活与产量,不仅容易对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造成田地污染,破坏农田生态环境,对于随后的农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运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并借助生物农业等技术运用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与使用,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对农田生态的维护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农业种植与生态保护协调进行。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内容

(一)转基因技术运用

在很多农作物种植中,作物常会有一定的限制,无论是在病虫害防治问题上,还是容易受各种生长环境因素影响等,都会限制着农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转基因技术主要是通过人为科技促进农作物基因的改变,使其原本的一些特性出现更变,培育出新的生物品种。该技术优点主要在于通过将农作物优良基因的加强与赋予使作物具备更强的生长特性,使其生长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如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还能促进作物生产品质、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进行育种工作中,合理进行各种农作物优良特性的结合,显著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比如培育出的玉米稻、北极鳄梨等,不仅具有极高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具备更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生长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够进行更大范围内的种植。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改善农作物自身缺陷,有效提升作物成活率,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2]。

(二)生物农药技术

以往的农业种植中,必然离不开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会污染农田环境,使农作物安全生产受到影响,而且其本身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病虫容易获得较强抗性,造成防治效果不佳。生物农药技术主要是通过以各种微生物以及作物的代谢物作为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的农药,不仅有效起到杀菌除虫的作用,而且能借助代谢物增进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为其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保障。目前在农作物组织及代谢物提取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限制,而且应用成本较高,主要还是通过微生物应用方法,将农作物基因导入微生物中进行生物制药,成本降低的同时也能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制药技术,降低农作物生产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于安全生产有重要应用价值[3]。

(三)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较大程度的改变,利用生物技术使农作物在无菌环境下生长,不仅能大大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时间,促使农作物尽早成熟,而且还能减少作物遭受病虫害的几率,提高作物成活率。组织培养技术是对以往农业种植技术的巨大革新,以农作物组织培育为基础快速推进作物完整植株的生长发育,对于农作物优良品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其对于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环境控制有较高要求,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要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组织在发育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符合标准,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渗透压及pH值的检测,避免作物组织出现各种异变情况,对于各项数据进行完整记录与分析,为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分子育种技术

传统的育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市场实际需要,分子育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生物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显著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分子育种技术能够对种子遗传基因进行有效的标记,以推进对农作物的改良实现有效控制,不仅增进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扩展作物种植范围,还能提升育种效益以及安全性,而且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技术推广方面更容易进行。目前人们对杂交产品的接受度远高于转基因产品,推进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杂交育种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农业种植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4]。

结语:总之,新时代下增进农业种植高效性与安全性作为重要发展工作内容,推进生物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关键方法,有效使用生物技术能够增进农作物品质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并切实保障作物安全性,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有重大意义。现代农业种植发展体系构建与完善中,生物技术必然是核心应用内容,在发展革新中,应不断融合新成果与新技术,并结合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中合理可行的内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潘洪银.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5):35.

[2]马红莉.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8):139-140.

[3]王辉.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45.

猜你喜欢

农业种植运用探究生物技术
试论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浅谈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