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

2019-09-10刘红月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职业教育

刘红月

摘 要:在深入开展职业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职业科学理论和职业教学思想,为职业教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本文主要以职业科学学说为基础,分为起源、发展、思索、前景4个部分来进行思考性的概括,来证实职业科学同样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类基准科学,并对职业教育学应成功一级学科提出一定的理论观点。

关键词:职业科学;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然而,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由于其明显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长期以来掩盖了其科学性和人本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突出其规律和特点的科学体系。在早些年,以德国为主专业研究职业教育的学家指出,传统职业教育学对职业教育与其职业属性的研究已经无法为其做出更多的研究贡献。由于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基准科学的层面,传统的职业教育研究首先关注教育科学,然后才关注职业问题。对此,德国专业研究团队中的学者认为,建立与之密切相关的职业科学理论和职业教学思想,可以为职业教育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因此本文主要就对起源、发展、思索、前景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思考性的概括,并提出一些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探讨。

1、起源

职业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核心要素。对于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所有有关职业属性的众多基本问题,传统职业教育学无法回答的原因,主要在于它不能解释与职业相关工作、技术和教育三个方面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职业为基础为职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以职业是职业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大环境的逐渐改变,其背景下存在的职业可以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仅仅职业性质在改变发展,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也随着动态发展的改变而改变。在现有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努力满足未来职业资格的要求,是职业教育的过程。所以,对于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学说,其实就是一种研究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的教育途径才能获取到合适的职业从业资格。职业教育要达到“教书育人”的标准,有两个基本的教育教学问题必须回答,首先,站在被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在受教育时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门类”的学习,来得到职业所需的从业资格。其次,站在教育者的职业教师角度,在受教育时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门类”的学习,来得到职业教育的从业资格。

2、发展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的职业性专业基准科学,不仅要转变职业性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经验知识,而且要从教育的角度将专业科学及其重要的科学内容和实践转变并结合。必须要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的观点,对职业的工作领域和经验领域进行调查,这样才能获得更多职业专业工作要求的可靠数据;对工程科学、自然科学、劳动科学、教育科学、精神科学相关的成果必须要时刻作为重点关注目标;必须把研究的内容与视野范围扩大,将师生对职业工作的经验和认识都归纳进研究之中。这就意味着以科学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职业行为应以构成职业领域中专业活动特有的工作过程的要素为前提。这说明,不仅只有以专业科学为导向的传统基准科学,才能揭示工作、技术、教育一体化的关系、结构和理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对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所有的知识”更深刻地作为另一种科学来看待,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独立的科学理论。因此,教育职业基准科学与职业性专业基准科学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使得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与职业相关的科学框架、环境和定位。

3、思索

职业教学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教学理论在广义上是指关于职业学习的教学理论。狭义的是指职业教学理论是解决“何目的”、“为何事”、“是什么”等问题,即关于职业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科学。相应的职业教学理论是一门关于职业学习处理过程和方法的科学。“学生的条件应放在目标内容和方法层面中的重要位置;帮助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责任感、灵活性和迁徙能力;在考虑学生兴趣时,确保开放性;认真考虑个人和社会需要;促进发展技术系统、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分析和行动能力;指明职业领域的工作和技术可设计性方法;使职业定位、职业领域定位和生活定位成为可能;使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方法、过程和处理的专题教学超越单一职业的作用”。在职业教学理论体系当中,学生是面对未来职业领域里那些综合性的、有意义的和真实性的问题、任务和行动情境来学习的。因此,学习过程应该与学习者对工作过程已有的观点、想法、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既要考虑学习者自身的兴趣,又要考虑日常职业活动的需要。学生应学会独立解决整体问题,学会组织自己的学习,实现所学技能在职业实践活动领域的迁移、转换和应用。特别是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动态为基准,面向未来的职业资格获取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处置。

4、前景

近年来,我国通过对德国提出的职业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的追踪与梳理,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职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具有相同的学科地位的原因。从职业研究的社会学层面到德国职业研究的教育学层面,产生了理论创新的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的基准科学职业教育,然后提出了职业教学理论和职业领域的概念和方案教学理论。作者认为,就从同属职业教育这一类教育类型考虑。上述理论创新适用于多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其中。然而,毫无疑问,随着研究的不断加深,教育学研究也从一开始的以层次为基础转向以类型为基础,相互之间的转换枢纽已经被打开,蕴藏在其中的科学宝藏正等待着人们去不断的发掘、运用。

总结:

综上所述,这一理论创新的过程,教育学研究层次的转换,不仅让职业教育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还使得在把职业教育推动融入到知识社会的过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部,使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跨上了更高的一个层面,能够继续在世界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竞技场上领跑。

参考文献:

[1]王钧铭. 基于产教融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z1):22-25.

[2]杨秀英, 雷正光, 周波,等. 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16):10-14.

[3]余婉娜[1]. 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进路探索[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3(3):104-107.

[4]孟景舟. 职业教育概念问题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职业教育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理论框架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