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研究

2019-09-10王琴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问题驱动核心素养

王琴

摘 要:核心素养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共同主题。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而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方法。因此本文以原子的结构和离子键的教学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应用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这一重要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驱动;原子结构;离子键

本文以“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问题驱动下有效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

以“原子的结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问题驱动法复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定义,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原子是否真的不可再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原子可否再分的问题,因在物理上学过电子,所以学生知道原子可以再分,但学生并不清楚构成原子的微粒在空间上是如何排布的。因此通过创设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对于问题的创设一定要立足于学生情况,简单的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而过于抽象跨度过大的问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通过分析原子结构模型在不同阶段是如何被提出又如何被修正的化学史,引出卢瑟福的a粒子实验。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之后,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观察a粒子散射实验视频,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反,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在问题驱动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并大胆猜测原子内部结构的特点,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主建构原子的结构模型。自此本堂课的核心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构成原子微粒间数目间的关系。同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带电,而原子却不显电性,这是为什么?学生可根据在物理学科所学电学知识,来分析思考这一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只需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适当的点评,最终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原子虽小,构成它的微粒更小,但它们并非毫无规则的随意排布,而是有一定规律,这也正是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之所在。

建构起原子的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微观角度探析分析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大门自此打开。但要能分析理解运用,还需要学习构成原子微粒的性质。例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以解释原子是如何构成分子、离子再构成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因而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熔沸点等宏观现象。下面以化学键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析原子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物质,从而完成化学键——离子键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是个长久的过程,它绝不是几个有效地问题和几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但是长期进行训练和学习是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科素养,并且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1-3.

[2] 宋心琦.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J]. 大学化学, 2001, 16(1):40-47.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问题驱动核心素养
浅谈化学教学评价方式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探析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