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粮油质检行业创新发展研究

2019-09-10汪玉添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才科技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油质量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长期以来,粮油质检机构由于技术、人才、资金的短缺,体系建设缓慢。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以来,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粮油质检能力,加强粮油质量监督管理,适应新时代粮食流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粮油质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国内粮油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国家相关政策、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科教平台支持,为新时代粮油质检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粮油质检;科技;人才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39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粮食的供给量也逐渐提升,由过去的长期紧缺到现在的年年有余,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的观念由过去的“吃得饱”向现在的“吃得好”和“吃得健康”转变。作为粮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我国粮油质检网络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机构不全、实验室陈旧、技术落后、人员不齐等问题,特别是在基层的市、县存在更多影响粮油质检发展的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粮油质检工作是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难题之一,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构建更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粮油质检网络体系,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落实粮油质检工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政策部署的具体实践[1-2]。

1  新时代粮油质检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提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食品药品以及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粮食作为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影響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粮食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尤为重要,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关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更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3-5]。

粮油质检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贯穿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在新时代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新背景下,认真贯彻各项关于国家颁布的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加强粮油市场宏观调控、维护粮油流通秩序、促进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粮油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

2  国内粮油质检行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在落实粮油食品安全工作上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客观条件影响。粮食流通运转周期长、环节多,各个过程稍有不慎都容易出现问题。(2)环境、科学技术因素影响。大气水源污染、农药施肥不规范、粮库储存技术落后等会导致部分粮食有比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超标等问题。(3)受人为因素影响。在粮油加工的过程当中,个别粮油企业存在违法经营、逢迎市场的现象。

目前的粮油检验工作依然较多沿袭传统的检测方法,并实行原有的管理体制。传统的管理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不可否定就当时的粮食流通情况、粮食库存情况、质检技术而言,制定的粮油质检标准及方法是非常具有时效性的。尽管传统方法和管理体制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传统方法和原则很难再满足与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当前市场流通量不断加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已经逐步向企业转型,实现了市场调节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质检标准,粮油检测工作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7-8]。

2.1  粮油质检设备落后

从以往的粮油质检工作以及现阶段的粮油发展趋势来看,国家给予质检机构的资金政策倾斜偏少,大多数基层质检机构在检验设备上的投入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粮食流通的要求,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物理感官检验或者快速检验,很难有效应用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现代化检测技术,对粮食中所含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无法进行精密检测[9-10]。

2.2  粮油质量检测队伍专业素质落后

目前粮油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人员的技术没有跟上科技时代的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大众对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的要求。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粮油质检机构是作为国家科研所的形式出现的,国内许多地方粮油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均要求为专业的粮校毕业,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基本上可以做好当时粮食安全监督检验工作。但是随着粮油流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生产经营部门淡化了粮油质量标准意识,质检工作也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呈现非专业化的趋势。许多质检专业人员由于临时需要被借调到粮食其他部门工作,为了质检工作的需要以及机构的运转,相关机构就聘用了新的质检人员,而新聘用的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质检技术专业的培训,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培训几天即上岗操作,无法达到当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要求所应该具备的质检能力,让集体和社会遭受了很大损失。另一方面,粮油质检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质检的需要,缺乏日新月异技术变革的培训。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11]。

2.3  粮油质检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在日常的实践中,质检工作主要围绕粮油企业的购、销、调、加、存等环节展开,仍然沿袭了粮油统购统销、双轨制的传统模式,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制定起来的规范。然而国内粮油流通改革发展正在不断深化,粮食主管部门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正朝着大行业、大流通、大市场的宏观调控步伐迈进,这是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体现。那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油质检管理体制就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12]。

目前粮油食品的生产经营采用多渠道经营模式,造成民营粮油企业、商贩数量与日俱增,粮油食品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必然会造成粮油检测监管难度加大,这也给粮油食品的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例如粮油商贩大规模地抢购粮食,一些高水分、高杂质含量的粮食长期堆积,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必然会造成存粮的发热霉烂、陈化变质等问题,这些粮食流入市场严重危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4  粮油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当前国内粮食质检机构实际覆盖率还比较低,基层粮食质检机构较难发挥实质作用,甚至有些名存实亡,粮油质检系统的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使是省、市一级的质量监督管理监控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17年3月27日,在江西省上饶市粮食局领导的带领下,上饶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工作人员分别赴南昌市、宜春市粮油质监站,就质监站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体系建设进行考察学习。南昌市粮油质监站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体系建设项目在2013年取得了南昌市财政210万元的配套资金,并完成了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实验室房屋产权属于南昌市购销公司所有。南昌市粮油质监站在职人员10人,已于2016年底划归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检测所,为食药监所管理下的粮油中心,现不具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由食药监所统一核算。宜春市粮油质监站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体系建设项目于2014年完成,该项目获得宜春市财政局100万元、粮食局65万元的经费拨款,实验室原址扩建,人员13人,其中聘用3人,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资格。上饶市质检站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时取得了国家230万设备专项建设拨款,在上饶市政府的支持下,市财政局拨款150余万帮助迁址装修,目前在岗工作人员9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南昌市、宜春市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体系建设在江西省设区市中属前列水平,但总体来说,江西省粮油质检体系建设较晚、经费较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上饶市各县级粮油质监站建设基本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完善,人员搭配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大多在45岁以上,不利于质监技术革新,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全国各地的粮食质检机构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各单位的验证能力,实验对比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现行的粮油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等,造成了多方面控制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粮油质检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实践中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对这方面没有较为统一的规划,对各部门的义务、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13]。

3  新时代做好粮油质检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政策的引导支持

国家对粮油质量安全高度重视,自实行“十二五”规划以来,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拨大量经费用于各省、市、县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例如,“十二五”规划期间,上饶、赣州、宜春、吉安等设区市质监站获得国家230万专项建设经费,同时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追加20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采购技术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使各质监站检测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上饶市下辖各市、县,包括德兴市、鄱阳县、铅山县、广丰区在2018年获得国家300万专项经费,且各级政府划拨一定的经费帮助质监站完成实验室以及改善质检机构实验室环境、购买检验设备以及开发检验技术。国家对于质检机构的资金方面的政策倾斜是最好的物质保障。

3.2  突出科技支撑

粮油质检机构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包括一些进口的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等大型精密仪器,实践中应当加大这些设备投入力度,包括前处理引入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微波消解、高速离心机等前处理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的主观性,科学地对粮油食品进行前处理、精密测量,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增强说服力,全面提升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十二五”国家专项经费拨款,各市级质监站经省里统一规定引入了一批大型精密仪器包括色谱仪和光谱仪等,提升了各市质监站的检测技术和能力水平[14-17]。

根据目前新出台的粮食国标要求,新增设了检测项目,基于此,实践中除粮油质检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檢测设备、检测环境条件外,粮油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应当对质检机构的建设工作高度的重视,保持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这些是影响粮油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科学化模式的粮油质检体系实验室,包括物理检验室、化学检验室、色谱室、光谱室、前处理室等,其规模、构造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符合现代实验室需求以及环保要求,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的粮油质检体系实验室。

增强“互联网+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实现粮油质检创新发展。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常态化,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农业”等,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以下4个方面:(1)实现粮油检验的自动化,构建粮油检验信息化平台。(2)增强实验室管理水平,优化实验室管理。(3)利用安全云服务,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4)粮油检验互联网课程培训。在日常样品检验数据采集的过程当中,可通过扫描获得样品信息,让采集系统变得简单,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实验室抽样,使实验室样品信息绝对保密、实验数据公正;构建粮食质量安全数据基于地区、品种、年代、参数等条件的数据分析手段,发挥数据的最大使用效率,提高数据的利用率,还刻意构建互联网局域网平台,使同行人员得到数据共享;按照“规范管理、收集数据,提高效率、服务客户”的原则,提高质监站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适应监管部门和社会对新时代粮油质监机构的相关需求。

3.3  突出人才支撑

当前粮食质检创新力不足突出表现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后备人才培养乏力,没有形成很好的梯次结构。为了提高粮油质量检测水平,必须加强粮油质检人员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粮油质检队伍。实践中应当“外送内训”结合起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打造合格的粮油质检人;既要注重当前人才的培养,也要着眼于后续储备人才,完善人才培养链条;在用人管理方面应当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管理氛围,让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有空间干事,为国家粮油质检事业添砖加瓦。还可以通过岗位设置和政府扶植,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区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江西省粮油质监站在近年来省直单位人才招聘考试中明确要求专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且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以上,上饶市质检站在近两年的招聘中也引入了2名食品专业、化学分析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突出表现了国家对粮食质量安全质检工作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18]。

3.4  突出科教平台支持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与江西省人才办联合印发《江西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在全省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人才创新发展意识强的市、县和重点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创新试点;与试点政府、企业、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重点项目,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注重利用江西省科教平台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人力资源设立粮油质检等领域专家库,在行业规划、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彰显“智库”作用。南昌大学作为国家“211”平台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各大高校也有各自的科研院所,各市都有本科高校或職业技术学校,要推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需求实现人才无缝对接。一方面,借助院校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开展技能大赛,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另一方面,在各高校建立食品科学技术学习管理的平台,通过知名高校培育专业的粮油质检人才和所在的企事业单位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有效引进培育人才。突出引进人才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匹配性,提前与学校进行对接,推行“靶向引才”,根据人才知识结构以及性格特征,实施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实施“定向育才”[19-20]。

4  结  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粮油质检机构对粮油质量安全监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相比,粮食质检行业的水平仍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面临诸多压力挑战。粮食质检工作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科技水平更加凸显的时代,抓好科技创新驱动粮油质检行业发展,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新时代粮食质检事业的改革发展就会步入康庄大道,为打造“大美上饶”、建设“粮安上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军.借力“互联网+”,提升粮油质量监测能力[J].粮食储藏,2016(2):52-56.

[2]张玉坤.基层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6):66-67.

[3]彭海燕,刘向昭,朱天明,等.SOFSSS监管系统在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中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5):46-49.

[4]胡建芳.浅谈新时代粮油质检的改革和发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8(10):78.

[5]本刊编辑部,李可.为新时代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增添科技和人才的强劲动力——全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座谈会综述[J].中国粮食经济,2018(6):8-12.

[6]湖北省粮食局.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推粮食行业创新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8(6):22-23.

[7]邓红艳.基层粮食质量监管工作探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3):48-50.

[8]杨骥,李娇红.新时期粮油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0(6):80-81.

[9]陈婷.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状况调研[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8(2):13-15.

[10]韩笑.粮食质检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10):75-76.

[11]张伟.浅谈“互联网+放心粮油”的发展路径[J].现代食品,2017(12):60-61.

[12]王双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40年:从“怎么看”到“怎么干”[J].经济研究参考,2018(67):3-21.

[13]刘德彪.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15(17):28-30.

[14]本刊编辑部.高扬“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风帆[J].中国粮食经济,2018(6):1.

[15]李贺.论提升粮食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J].中国食品,2018(7):1000-1085.

[16]孙颖.粮油检测工作的规范及完善措施探讨[J].农技服务,2017(8):196.

[17]李福君,聂常虹,徐永安,等.科技兴粮 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辽宁、江苏、天津“科技兴粮”调研走访纪实[J].中国粮食经济,2019(1):36-39.

[18]马心宇.论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J].粮食流通技术,2015(5):14.

[19]本刊编辑部.江苏省粮食局:着力三个突出 推进科技兴粮[J].中国粮食经济,2018(6):21-22.

[20]本刊编辑部.江苏:为人才兴粮 做优环境 做强平台[J].中国粮食经济,2016(12):16-17.

收稿日期:2019-05-05

作者简介:汪玉添,男,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检验检测、化学分析。

猜你喜欢

人才科技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笔中“黑科技”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智珠
科技在线
毛遂自荐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