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2019-09-10黄科林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百香果技术要点

[摘要]本文针对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从百香果栽培的相关概述入手,对百香果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我国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和案例,为文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百香果的栽培技术中有许多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百香果的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香果;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66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28

百香果学名为西番莲,原产于巴西,味道酸甜、果汁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E,人体长期食用有助于身体健康。自百香果引入我国以来,便受到了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实现人们对于百香果的需求。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百香果种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百香果的产量,还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  百香果栽培概述

现阶段,百香果在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所种植,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地也是其主要的栽培地区,海拔较高的山谷丛林中也会有百香果生长。在众多的百香果种植地区中,广西省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百香果栽培基地种植的百香果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该栽培基地一直致力于研究百香果栽培技术,其中,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无疑是最有成效的。广西博白县亚山镇的百香果栽培基地应用了高产栽培技术后,不仅产量增加了,就连品质也有所提升[1]。

2  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

2.1  总体概述

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见表1。

据表1可知,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主要从品种与土壤、栽植、搭架与整形修剪、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

2.2  品种及土壤选择

现阶段,主要种植的百香果品种共有3种:一是黄色百香果,其外观漂亮,口感极好,但并不具备自然授粉能力,需要人工授粉,会耗费大量的种植成本;二是紫色百香果,其具有“三高”特点,即甜度高、产量高、维生素含量高,自然授粉能力也比较强,但并不具备良好的抗病性;三是杂交百香果,其单果大,颗粒饱满,味道酸甜,且抗病性是3个品种中最好的,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栽培基地便主要种植此种百香果。

除品种外,土壤对于百香果的生长也格外重要。百香果要想得到良好生长,背风、向阳、通风、灌溉条件缺一不可。百香果的种植土壤应选择背风、通风条件较好、阳光及水源充足的地段,这样更利于百香果实现高产[2]。栽培出来的百香果之所以品质较高,绝大部分原因在于该栽培基地位于背风向阳处,通风及灌溉条件都是极好的。

2.3  繁殖方式与定植

据相关调查显示,百香果栽培基地最常选择的百香果繁殖方式为两种,一是播种繁殖,二是蔓条扦插繁殖,栽培基地所使用的繁殖方式即为蔓条扦插繁殖法。但是在实际的繁殖过程中,许多栽培基地并没有严格按照以上两种方式对百香果进行种植,尤其是在应用蔓条扦插繁殖时,随意压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提高百香果的产量,还会使百香果的品质大幅降低。

以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栽培基地为例,该基地通常会选择在每年的3~4月进行百香果种植,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雨天较多,受到雨水浸润的土壤质量较好,雨后定植对百香果的良好生长较为有利。在雨后,对已挖好的定植穴进行二次挖掘,20cm深的小洞即可,而后将百香果苗通过该小洞取出,将根系理顺,并与洞口相垂直,分层填土,压实土壤后理出树盘,进行定根水的浇灌。其中,定根水最好选择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幼苗的成活率会有所提升。

2.4  搭架与整形修剪

由于百香果属攀缘性植物,要想实现正常的生长,必须对其进行搭架,其中,棚架的形式主要有3種,一是水平式,二是篱笆式,三是人字形。一般情况下,百香果的种植地皆为平地,水平式棚架最为适宜,在栽培基地亦是使用此种方法。在搭建水平式棚架时,棚架的高度不可过高,2.5 m为最佳;支撑物体应选择水泥柱,长度以2.9 m最佳,每隔4 m树立一个,且要保证有25 cm柱身深埋地下;架面应选择为铅丝,长度为8 m、10 m,架面面积以30 cm×30 cm为宜。

为了使百香果能够良好生长,需要定期地对百香果的枝蔓进行逐级整形修剪。当定植成活后,将一级蔓接近60 cm以上的腋芽及时抹掉;当一级主蔓长到50 cm左右时,及时插设支柱引一级蔓上架。此时进入二级蔓和三级蔓生长期,在观察二级蔓和三级蔓的生长情况的同时,对长势较好的二级和三级蔓留头有助于多结果。在结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二级蔓和主蔓的上架情况,对密集的地方要进行掐果处理,有利于后期果实的成长和采收;当采果完成后,应及时对结果枝进行修剪,但秋梢中部以上的二级蔓作为结果枝最后保留,修剪时间不可超过10月上旬。一般情况下,百香果种植地较为寒冷时,栽培基地会选择在收获后的1~2月对百香果植株进行修剪,以主蔓为中心,且不能进行重剪或过度修剪,以免导致百香果植株死亡。

2.5  肥水与土壤管理

在肥水管理方面,百香果栽培基地主要以氮、磷、钾2∶1∶4的比例为宜,基肥按照农家肥20 kg/穴,钙镁磷肥0.5 kg/穴,花生麸1 kg/穴的标准进行施加,并保证与表面土壤混合均匀,回填深度以2/3为最佳。一般情况下,百香果栽培的前期主要以氮肥为主,以花生麸水为辅进行淋施,每月每株都应施加两次,标准为0.2%尿素与15%花生麸水与15 kg农家肥;当种植7 d后,方可淋施第2次,上述配比的肥料按每小包肥兑水60 kg;在百香果进入产期后,按照单株0.25 kg复合肥加0.05 kg钾肥的标准施加磷钾肥,施用频率约为15 d/次,在阴雨天或早晚进行施肥,次数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宜2~5次为最佳;当开始采果后,施加冬肥,单柱施加20 kg农家肥、0.5 kg钙镁磷肥。需要注意的是,百香果开花后必须强行进行肥水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开花后的15 d内为果实膨胀期,肥水管理能够促进其果实更好地生长[3-5]。

此外,广西博白县亚山镇的百香果栽培基地的土壤管理较为科学,这主要是因为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温湿度环境,利于百香果的正常生长,进而达到高产预期。通常情况下,该栽培基地会在百香果还未投产前,再定植穴内间种蔬菜,但植瓜、茄果与葫芦科类的蔬菜不可种,这是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当百香果正式投产后,定植穴外便不可再间种蔬菜,还需对土壤进行中耕浅锄,深度以5~10cm为最佳,落叶、杂草、化肥等都应翻埋入土,以达到活化土壤、促进生长的目的。

2.6  病害防治与霜冻管理

种植在广西博白县亚山镇的百香果,最常见的病害有茎基腐病和花叶型病毒,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茎基腐病。对于茎基腐病,种植人员可以在种植地开通排水沟,但需注意排水沟不可积水;应用肥料对土壤进行调理,肥料选择碱性肥料,比如硅钙肥、生石灰等,且施肥时间要选在春夏季;应用优质有机肥,施肥时每株浅沟的有机量不可低于60%;应用化学药物混合生物菌液进行淋根,时间最好选在4~8月,间隔不可超过1个月,淋药液以每株2.5~5 kg为宜;喷施化学药剂及白粉病药剂,间隔为7~10 d。(2)花叶型病毒。对于花叶型病毒,种植人员最好选择好的植株进行提早预防,若是无法预防,应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在病毒前期利用杀菌剂加新高脂膜混合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宇花灵2号进行叶面喷施,喷施以水滴为宜,间隔为7~10 d,每次喷施不可多于3次,亦不可小于2次[6-7]。

当夜间温度下降到5 ℃以下时,百香果极易发生霜冻,针对霜冻现象,可采取以下4种方式进行管理:(1)喷施M-JFN原粉,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提升百香果树的抗寒能力。(2)利用柴草烟熏法或是利用化学方法制造烟幕,能够有效减少夜间辐射。(3)选择功率较大的通风机,在种植地10 m高处向地面吹风,利于提高下层气温。(4)利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将水滴均匀地滴洒在百香果树的叶面上,霜冻轻时可每隔15 min或30 min喷洒1次,重时则需要每隔7~8 min喷洒一次,喷水量不可少于1 125 kg/hm2,也不可高于1 875 kg/hm2[8-10]。

3  结  论

为了提升百香果的产量,本文将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百香果与百香果栽培相关概述的基础上,对品种及土壤选择、繁殖方式与定植、搭架与整形修剪、肥水与土壤管理、病害防治与霜冻管理的技术要点做出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各项栽培技术都能够为百香果的高产贡献主要力量。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百香果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进而确保百香果能够在适当应用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实现高产。

參考文献

[1]王希愿.百香果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171.

[2]游衍安.百香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71-72.

[3]林夏慧,吴少华,施清,等.福建西番莲种植模式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J].东南园艺,2018(4):16-21.

[4]易籽林,徐卫清.百香果在海南引种栽培现状与展望[J].热带农业科学,2018(7):25-28.

[5]梁青云.百香果栽培种植管理及病虫防治探析[J].南方农业,2018(17):15-16.

[6]吴带旺.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5):31-32.

[7]林茜,韩晓华.百香果山地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7(6):5+8.

[8]张文斌.台农2号百香果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6(11):40+42.

[9]吴绍钟.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5(15):105.

[10]樊香三.广西百香果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J].南方农业,2015(12):14-15.

收稿日期:2019-05-06

作者简介:黄科林,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百香果技术要点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
五月的一抹新绿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